APP下载

基于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改革创新探究分析

2016-10-19朱江丽

水能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改革创新中职院校

朱江丽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顺应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简单的探究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改革创新方法,希望能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改革创新

引言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满足社会对机电专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中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中职院校应改变其教学模式,根据市场的人才需要和学生个人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创新。

1、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育现状

机电作为电气控制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专业技术层面看,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发展迅猛,电气控制装置向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随着机电一体化设备被快速普及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经市场调研,企业对于机电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普遍缺乏配电柜与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生产与工艺技术操作,维修电工,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运行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加强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现如今中西部地区的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没有对中职院校进行明确的定位。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办学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在开设的过程中都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它们的办学模式也相对比较陈旧。传授知识是我国恢复教育以来大多数学校的办学宗旨,许多中职院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办学时以传授知识为原则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但是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发展观念融入到办学中来,从而使得中职院校的老师们大多都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升学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动手操作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1.2 生源不足。与本科院校相比较而言,在招生方面中职院校存在着很大的劣势,一方面一般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少会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所以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许多中职院校都缺乏生源。受到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口碑较好的院校,有些中职院校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生源,会通过有偿招生来达到目的,甚至有的院校采用欺骗的方法进行招生,在这种恶性竞争的影响下,不仅加大了学校的成本,而且也对整个中职教育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3 教师队伍与课程结构存在问题。中西部的大部分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的结构比例较小,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许多原本需要专业教师来讲解的科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被理论的灌输,所以学生很难学到实质性的东西,也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另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但是现如今的大部分中职学校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长期不变,教学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性、知识性,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手段,导致实验实训严重滞后,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4 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现状。随着企业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机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机电技术与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和单机生产控制等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大潮的扩张,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等国家支柱产业对信息化及相关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另外,为了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而经常进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等工作,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最适于高职毕业生来承担。并且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机电技术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中专层次的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操作,没有能力从事系统的管理、开发与维护,这样就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的断层,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自动化人才结构。

2、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改革创新策略

随着机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对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上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结合实际情况不少中职院校确立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思路。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机电基础系列实验的改革创新。首先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训在一定范围内的实验实训课上掌握一些本专业基本的实验手段与实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基础系列实验包含了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等课程中的有关实验内容。其次通过实验内容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有关的电工电子系列实验使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验获得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电机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初步的电路分析能力。然后通过进行测试技术、单片机、电气控制等方面的测试与控制实验,来提高学生掌握现代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正确性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熟练程度,并且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并对他们的技能进行强化,进行了机电技术综合实验,该实验的所有环节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们得到一个完整的全过程锻炼。

2.2 配套措施的改革创新。首先作为实验实训教学纲领性文件的实训教学大纲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内容的编制应得到重视,机电实训教学的内容应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有所调整,教学大纲也要随着机电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而进行适当修改,使之即能满足普及的需要,又能兼顾到先进性,逐步趋于完善。其次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要打破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遵循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实验实训的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创造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然后教师的知识与自身素质要随着新的教学的改革而不断提高。要注意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通过科研,可以及时了解机电技术的最新动态,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课程教学当中,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科研可以不断的丰富教师的知识,帮助教师不断地创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要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

2.3 构建分层次教学体系。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构建并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及有关要求为依据来搞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验证基本理论、提高学习兴趣要适时地进行基本功训练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对于选修提高阶段而言,中职院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自己选定的方向选择选修课,以便实现技能的不断强化及对新技术的有效学习。对于机电专业可以采用“实习—理论學习—提高”的教学模式,在安排课程时,应先安排实践学习,然后再进行理论课学习,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当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展开。

结语

现如今,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中职院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学生创新思维、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教学活动的重要一步,通过改革创新,在先进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蒋国平.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187-190.

[2]张永平.中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65-68.

[3]刘国买.构建机械专业实验教学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

[4]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学报,2005,(3).

[5]李宏.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05,(6).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改革创新中职院校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