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实证研究

2016-10-19包发林光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包发 林光华

摘要:以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对城市郊区农业科技服务现状以及影响农户农业技术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有着一定区别,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家中务农人数对土地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年龄、是否本地人则对土地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兼业化程度只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的农户对技术需求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郊区农户;土地节约型技术;劳动节约型技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3;F22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6-1617-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6.062

当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郊区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地域类型,以提供蔬菜、副食品满足城市需求为主要目的,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一般农村农业相比,城市郊区农业具有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短、运输量大、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并且相应的农业科技服务配套体系也更加完善。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类型更加多元化,原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制约郊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障碍。

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和农业技术的需求者,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偏好和倾向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城郊农户由于地理优势和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对农业技术需求的特殊性。基于此,研究农户农业技术需求类型,探讨影响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

关于城郊地区农业生产的研究主要有屠能圈理论,即农民选择的经营品种同市场距离密切相关,随着土地距离市场路程增加,可以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郊区农业离城市较近,农业地域规模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规模,其农业的结构通常以城市为依托,主要生产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数量大而又不易贮藏和运输的蔬菜、水果、牛奶、禽蛋、花卉等产品。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理论主要有Hayami等[1]提出的农业诱导创新理论,即农业技术的变化由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诱导,农业技术的变革不是外生决定的,而是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反应,并将农业技术分为生物化学技术(土地节约型技术)和机械技术(劳动节约型技术)两大类。在农业诱导创新理论模型中,生物技术是土地资源的替代品,并且和基础设施为互补关系;机械技术则是劳动力的替代品。

图1与图2分别描述了生物技术进步过程和机械技术进步过程。以生物技术进步为例,曲线S0代表初期的创新可能性曲线,是由一系列等产量曲线的包络线组成,比如不同化肥施用量的等产量曲线。当价格比例为aa时,S0曲线代表的某种生物技术被发明出来(生物技术通常需要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发挥更好的效果,两者是互补的),S0与aa相切产生成本最小点,在这一点上土地、化肥和基础设施实现了资源最优化组合配置。当要素的稀缺性发生变化时,价格比率亦随之改变。如土地变得稀少,相对价格变贵,并且假定与土地配套的基础设施如灌溉设施增加或价格下降,即基础设施的价格相对于土地资源的价格下降。价格比率由aa变成bb,此时创新可能性曲线就变成了S1,T1代表的更进步的生物技术就会被发明出来,比如高产品种,成本最小化的切点就形成了新的最优组合点。并且更高产的作物品种也需要更进步的基础设施来配套,基础设施技术也一起进步。同理,机械技术进步的过程与生物技术进步的分析过程相似。

郊区农业有效地缓解了大型城市的生态不平衡,更为城市地区提供诸如水果、蔬菜、蛋肉等每日必需的生鲜食材,并且城区对这些生鲜食物的需求还很大,因为与农村地区居民相比,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主要依赖于市场供应,而这些供应主要来自于郊区农业。与此同时,郊区农业也面临着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稀缺的问题[2],对能够替代土地或劳动力的技术需求较强。国内外关于农户技术需求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国外方面,Mittal等[3]通过对印度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农业生产力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具体机理是文化程度地增长会推动现代化技术诸如机械、化肥等的投入,从而提高生产力。Abebaw等[4]通过对横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农业合作社对农业技术采用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合作社成员对化肥技术和农药技术的采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合作社能够加速埃塞俄比亚小农地区的技术扩散。Lambrecht等[5]将技术采用过程模拟为三个步骤,认知—试验—采用,运用二元Heckman选择概率模型分析,得出关于施肥技术认知主要由教育程度影响,试验由外部干预决定,继续采用则由试用农户的资本约束。国内方面,展进涛等[6]着重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对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和渠道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业技术(农机使用技术除外)的需求越小;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则越大。黄武[7]根据对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得出种植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农户在生产中是否遇到过技术难题、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技员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等对其有偿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都有着显著的影响。罗小锋[8]从农户技术采用率和采用行为两个层面研究节约耕地型技术与节约劳动型技术是否存在差异及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李后建[9]通过对中国几个粮食主产省农户数据的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外部因素和内部信念对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觉易用性与有用性、技术特征、结果展示、采纳条件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随着农户收入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影响作用程度会更强。周波等[10]采用泊松模型对影响江西省种粮大户物化型及操作型技术需求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雇佣劳动力成本、农机补贴、丘陵地形等分别对这两种技术的需求有着显著的影响。何安华等[11]根据山东、山西和宁夏三省1 039个农户数据,构建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对农户技术培训参与进行分析,得出租入土地不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参与,但加入合作社会让农户参加更多培训。

现有研究针对的都是普通农户的技术需求,鲜有研究城郊农户的技术类型需求。本研究从城郊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视角出发,以江苏南京农户调查为例,实证分析城郊农户对劳动节约型和土地节约型技术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2 样本统计分析

2.1 数据说明

数据来自于2013年9-10月在南京市郊区农业生产集中的浦口、六合、高淳、溧水和江宁5个区县,抽样的8个街道(镇)、16个社区(村)实地调查的结果。问卷包含6个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当前情况、农村科技服务需求、农村科技培训、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农村信息服务需求。在对30个农户的预调研之后,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修正。本次调研共抽样发放了272份问卷,总计收回有效问卷236份,样本有效率为86.76%。

受访农户平均年龄为50.91岁,男性占70.54%,女性占29.46%,平均每户务农人数2.11人,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5.38%。另外,近年来由于城郊农业的迅速发展,有一大批外来农户进入城郊地区租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填补了当地农业人口转移形成的劳动力缺口,成为不可取代的务农新群体。在被调查农户中,本地农户占80.91%,外地农户占19.09%。

2.2 农业技术需求现状

受访农户总体科技需求意愿较强,36.44%的农户表示非常需要农业科技服务,34.32%的农户表示比较需要农业科技服务,而表示一般和不需要的农户分别占15.25%和13.98%(表1)。

当前农户获取新技术、新品种的途径较为单一、传统,自己摸索和亲朋好友之间交流仍是主要方式,其次是农技推广人员的指导及种子站等农资供应商的宣传。在农业技术获取途径有效性的问题上,55%的农民认为自己摸索获取新技术较为有效,38.33%的农民认为亲朋好友之间交流有效,37.08%的农民认为农技推广人员指导对自己获取新技术更有效。

调查显示,在对南京城郊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调查时发现,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是以各类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市场推广机构少许参与。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种类虽然较多,但是从农户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研究通过提问农户经常接触到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有哪些来探究各个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在服务农户中的作用程度,即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在农技推广中参与力度。表3表明农资经营门市是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服务的首要机构,占59.34%,而作为政府技术推广的主要部门农技推广站则排在其后,占45.23%,农户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处获取科技服务的则占22.41%,9.54%的农民会从高校及科研院所获得科技服务,值得注意的只有7.62%的农户去过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农户从农资经营部门获取农业科技服务是市场力量的作用,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农技推广部门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户从农资经营门市获取技术服务主要形式就是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并且从销售人员处获取相关用法以及其他农事信息。然而调研团队在对一些农资销售机构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些农资店员对农户的技术服务仅限于销售产品,他们本身对相关知识了解也不够,也仅是对产品厂家介绍的照本宣科。

在问及当生产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时会向什么组织或机构反映求助时,60.98%的农户选择不反映,只有24.48%的农户会选择向农技推广站求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部分农户对问题反馈渠道不清楚外,也包括农户对政府农技推广部門不信任。调查也显示只有36.93%的农户对政府农技推广服务满意,问及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农技员与农户面对面指导的次数太少(65.41%)和推广的技术没有用(10.53%)。

3 城郊农户技术需求的计量分析

3.1 变量与模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技术诱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农业技术需求选择模型。农业技术类型较为广泛,结合相关文献及调研结果,主要有优良品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家畜家禽防疫技术、养殖技术、产后加工贮存技术、机械技术、施肥技术等。根据Hayami的理论,将农业技术划分为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土地节约型技术主要指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化学技术和基础设施技术,包括优良品种技术、施肥技术以及蔬菜大棚技术等;劳动节约型技术主要指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包括机械技术、产后加工技术等。本研究探讨的就是农户对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将农户对这两类型技术的需求状况(需要或不需要)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建立两个模型,解释变量包含人口统计特征(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生产和家庭特征(经营主业、经营规模、兼业化程度、是否本地人以及家里是否有村干部)、技术诱导特征(过去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4。

其中,经营主业是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品种,包括蔬菜、林果、水产、花木、家禽、家畜和粮食,在调研中发现家禽家畜养殖户较少,样本中得到的家畜家禽养殖户只有5户,故在计量分析中舍去。经营规模是指农户耕地(水产养殖则为水面)面积的大小,兼业化程度为农户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过去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指的是农户在过去1年内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

农户对于土地节约型或劳动节约型技术是否需要是关于“0-1”的二元分类因变量的问题,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

Pr=■μi

式中,Pr表示农户愿意采用土地节约型或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概率,βm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m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Xm是自变量,表示第m种影响因素,β0表示回归截距;μi表示随机扰动项。

3.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分别建立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的需求模型和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采用“向后逐步回归”的数据处理方法,即将所有的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方程,逐步将Wald值最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剔除,进行回归,直到所有的解释变量均达到显著水平,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多重共线性。最后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两个模型总体显著,-2log Likelihood分别为250.867和210.700,方程拟合度较好。经营主业变量中各结果是以粮食种植户为基准比较的。

技术诱导特征中,过去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对农户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即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有着更强的需求。农户参加技术培训,会加深对农业科技的了解,认识到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在增产促质、提高收入中的作用,并且农户之间也会利用农技培训平台相互交流学习,从而加强对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土地节约型技术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却没有影响。调研中发现机械技术等劳动节约型技术都有外包服务,与合作社关系不大,合作社主要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购买的服务,因此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需求更强。

生产特征中,农户农业生产经营主业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林果种植户相较于粮食种植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需求弱,原因可能在于林果类生长周期较长,农户在栽培或嫁接完后很长时间相较于其他经营类型管理较少,从而对土地节约型技术的需求也较小;蔬菜种植户相较于粮食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弱,原因在于,机械化等劳动节约型技术比较适合于粮食作物,比如机耕、机收等,而蔬菜种植虽然对劳动力需求较强,但其并不适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技术,从而蔬菜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较弱。

家庭特征中,是否本地人对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影响更大,即外来农户相较本地农户对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强。郊区外来农户与本地留守的传统农户相比,在农业生产经营上更加积极主动,并倾向于投入技术、资金,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农业技术需求较强。家中务农人数对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都有着正向影响作用。兼业化程度对劳动节约型需求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非农收入占比越高,其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越高,趋向于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作为首要选择,因此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更强。

个人特征中,年龄对土地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需求有着负向的影响作用,即年龄越大,对两类技术需求意愿越弱。受教育程度对劳动节约型技术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城郊农户总体对农业技术需求较强,但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区别,57.20%的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有需求,39.83%的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有需求;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都有着更强的需求;外来农户相较于本地留守農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也都有着较强的需求;农业经营类型中,经济林果种植户较粮食种植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需求弱,蔬菜种植户相较于粮食种植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弱;兼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更强,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需求更强;个人特征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也对土地节约型或劳动节约型技术有着影响。因此,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1)政府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适当增加对城郊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技能,使农户更清楚地认识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通过宣传、示范、举办技术培训和产品试用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户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2)外来农户在农业技能、效率上比本地农户有一定的优势,也渐渐成为所在地不可或缺的农业劳动力,但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制约,外来农户在惠农政策、科技服务上很难享有与本地农户同等的待遇。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不仅要针对本地农户,而且对外来农户也要提供同等的技术服务,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扩大其盈利空间。

3)注重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随着城郊农业的发展,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断升高,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也将更多。对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农业经营类型(如粮食种植)大力推广机械化外包服务;对目前暂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的蔬菜种植等,着重种植农艺与机械化配合研究,开发出性能优越、实用的蔬菜生产机械技术。

参考文献:

[1] HAYAMI Y, RUTTAN V W. Factor prices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1880-1960[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 78(5):1115-1141.

[2] MIDMORE D J, JANSEN H G P, DUMSDAY R G. Soil eros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the Cameron Highlands, Malaysi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1996(60):29-46.

[3] MITTAL S, KUMAR P. Literacy,technology adoption,factor demand and productivity: An econometric analysis[J].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55):490-499

[4] ABEBAW D, HAILE M G. The impact of cooperatives 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thiopia[J]. Food Policy, 2013(38):82-91.

[5] LAMBRECHT I, VANLAUWE B, MERCKX R,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Mineral fertilizer in eastern DR Congo[J]. World Development, 2014(59): 132-146.

[6] 展进涛,陈 超.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3):75-84.

[7] 黄 武.农户对有偿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种植业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0(2):54-62.

[8] 罗小锋.农户采用节约耕地型与节约劳动型技术的差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132-138.

[9] 李后建.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2):28-66.

[10] 周 波,陈 曦.江西省种稻大户不同类型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8-65.

[11] 何安华,刘同山,孔祥智.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技术培训参与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3):116-12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