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馆对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2016-10-19吴宽斌陈岚
吴宽斌++陈岚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科普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科普教育是提升公众科技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手段, 更是公众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科技馆作为科教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面向公众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机构,也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科技馆与学校互助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将学校教育与科技馆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打造科普平台,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充分利用好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以期更好利用科技馆资源平台开展好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关键词]科技馆 科普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10-03
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面对某学生卖肾买苹果手机,某学生沉溺网络游戏,因要不到上网费暴打父母,某学生因成绩差被父母责备而跳楼自杀等报道频频出现。作为教育者或科普工作者是否该深省: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再次发生,实现生活水平“质”的提高;如何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是不是该从学生抓起、从学生着手;面对应试教育这只“拦路虎”,如何让科技馆和学校联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意识和价值观,对推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
2015年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只达到美国和欧洲15年前的水平。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较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5%的工作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1]。但是2015年贵州省毕节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才达到2.60%,与其他省、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到2015年,虽然全市人才资源库总量达38万人,但是从事科普宣传教育的人数屈指可数,从事科技教育的专职、兼职人员总共不到人才库总量的2.6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贵州省科协要求到2020年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目标是要达到6.50%,毕节市科教发展缓慢,人口总数已经超过900万大关,这对毕节科普教育来说来说任务非常艰巨[2]。
二、科普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普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呈现出“五缺”现状,即缺少科普教育读物,缺乏媒体宣传,缺少教育引导,缺乏科普网站,青少年感兴趣的东西缺乏。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曾说“繁荣原创科普,最关键的是要有优秀作者”。从事过科普创作的人都知道,科普创作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又要具备扎实的科学专业基础,甚至在哲学、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都要有一定的造诣,然而绝大部分作者是用业余时间写作。因此说,原创科普最困难的是作者培养[3]。
1.教育制度束缚科技教育发展。由于我们仍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把升学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和升学有关的事情比如参加数理化培训班,学生愿意去,家长也愿意花钱。进入初中、高中之后,一旦考试摆在这里,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就没有像对待学业那么重要,因为它和升学没有直接关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才出现学校、家长因为升学而让科技教育让路的现象。
2.硬件软件都不足。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引导的,如果你引导他,他可能就会对科技产生兴趣,如果接触不到、又不去引导,孩子就有可能失去兴趣。因此有时候,学生并非对科技没有兴趣,而是缺乏有人引导他去发现科技的神奇和体会其中的奥妙。我们的硬件条件不足,比如科技场馆中的互动展品有限或陈旧,这就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喜欢你的展品,从而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如果科普的对象是小学生,完全灌输的方法并不能吸引孩子,互动式的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提高。毕节市最近几年做得还算比较好,但也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比如毕节最好的学校,有专职的科学课教师、科学的教室、实验室,而远郊区县的学校,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科学课,也没有科学课老师。
3.科普教育施行者素质不高。虽然现在年轻的老师很多,但据有些专家、院士反映说,这些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还停留在20年前。一些老师对当代科技发展并不了解,一些科学家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好,但如果要让他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讲给公众听,他就做不到,或者说让他写一本科普书,给公众看,他也写不出。社会各界扶持科普教育。在国外,科学课程是很重要的一门支柱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所谓专业,是说科学课的老师本身有自己的专业背景,有的是硕士生、博士生,居然来为中学生上课。美国还有一个专业,是专门培养科学课老师的专业。相比之下,有些中国的老师并没有受过科学背景的教育,更别提专业了;国外的学生能够得到教育资源的途径很多,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和科学家、科学院所、研究所取得联系,并前去学习。
三、开展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展科普教育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科普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现阶段我国的科普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老百姓在对科学的无限敬畏中不小心变成了科盲。科普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普能力,增强公众创新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同时,对于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0年代“素质教育”席卷中国大地,然而众所周知的教育体制原因,“素质教育”实行依然十分艰巨,为了应试,学校、家长、学生都把分数作为唯一指标。因而学生在机械模仿、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今天提倡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参与创新活动,不仅丰富了文化知识,还可以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思,培养团队精神和塑造开朗的性格,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科学素质。
2.科学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保问题日趋严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人口多、底子薄、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今天我们面对的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森林锐减、地表水下降等等环境问题,都可以是学生科学教育的研究方向。通过科学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有环保观念,懂得资源有限,放眼长远,统筹兼顾的道理。让他们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破坏子孙后代的利益。
3.科普教育能够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民安居乐业,但是依然有部分人依然崇拜迷信,不信科学,经常拜佛求神保佑升官发财,大搞迷信活动,大肆宣传、物色信徒、结社集会等活动迷惑了众人。让人们混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动摇理想信念,这样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有这么多人相信迷信,有历史消极因素的影响,也是科普宣传建设发展没有方向目标的原因。用科普教育消除人们对迷信,让人们信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大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普工作不仅影响到个人生存与发展,甚至还影响到国家、社会整体安定与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与责任。
四、充分利用科技馆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科技馆具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形象鲜明的展品无论从设计到生产都凝聚着开发者的智慧与心血,每一个展品都是学校教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蕴含着科学的原理。在科技馆孩子们可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科技馆没有教学时间的限制,有独立的科教环境,可以开展学校难以组织的活动,比如科技馆4D影院,可以将科普知识用立体电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关环境保护,地震避险,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和复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均可以通过电影的方式传教学生;在科技馆,配备有专业的展教人员,可以组织能使学生充分探究的展教活动,让学生在专业的环境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寻找科学灵感,激发创新思维。有的学生说:到了科技馆才明白自己比较喜欢科学知识,在学校难得看到这些精美的展品。科技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能亲自到里面感受科技的魅力。我觉得展馆展出的东西都很形象生动,容易懂,虽然原理书上也有,但没有太多的例子,看过之后印象不深刻,到了科技馆,就真正的懂了。4D电影院很震撼,听同学说4D电影挺好看的,刚刚看科普电影的时候,又是震动,又是烟、雾、水、气泡,效果很逼真,片子里说的话,也比较容易记住。对于科学知识,因为要应付高考,所以我拼命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几乎都忘记了。老师上课以念书为主,也没给我们感性的认识,再加上平时运用得不多,所以基本上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2.科技馆教学方式和展教内容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某一特定的内容开展拓展性的展教活动。科技馆科普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版书化、模式化,互动性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富有特色的展品赋予了特殊的科普教育方式。比如,关于锥体上滚、动量守恒、方轮车等展品,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做一个活动,而科技馆中可以针对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手脑并用能力等。
3.科技馆定期举办科普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技魅力,体验生活,享受学习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如科技馆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科技夏令营活动等,即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真实的弥补学校资源匮乏,环境局限等短板,与学校教育形成校内外相互映衬的关系,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五、科技馆科学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
1.科技馆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科技馆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还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技馆的展项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和精挑细选的,由于其涉及面广,又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学校教育过于单一的不足。极具趣味性的展项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项浓郁的科学性,使学生求知、探索、创造的能力在科技馆得到升华。
2.学校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但学校教育更多还停留在理论教学模式上,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课堂教育,这种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主要场所,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职责。在校园里,科学教育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按照这种设计好的思路进行科学启蒙,这种教学模式单调、被动学习,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发展,约束了创新思维绽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校园的科学教育难以突破传统课堂这种正式学习环境的局限,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很难被激发出来,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缺少机会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实践所学科学知识。解决我市科学教育存在困境的有效途径应该“走出课堂,迈出校园,回归实际生活情境”。
因而,学校教育需要与科技馆科普教育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交叉推进。科技馆有重要的校外科普教育资源,是从事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展品可以让公众通过亲自操作,亲身体验展品的趣味性,手脑并动,引导公众去观察、去思考,从而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科技馆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学校科学教育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
结语
科技馆应与学校、教师、学生加强联系,学习、研究学校的课程标准和科学教学内容,更好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要做好科普展教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首先必须了解学校、教师、学生的科学需求。当前学校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实际面对很多困难,科技馆在这方面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专业展教人员跟他们一起设计组织活动。从国外一些活动设计来看,他们做的比较超前,很多时候他们的活动直接与学校课程标准联系起来,这样的活动就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需求。科技馆需要主动研究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设计配合学校科学等课程的活动方案,丰富学生各种课程内容的学习,结合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探讨科技馆如何与课程标准和学校科学教育内容相结合,确保科普教育取得新成效。
科技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科教基础设施之一,对开展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我们科普工作者责无旁贷,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学校这个主体充分发挥科技馆的辅助作用,与学校通力协作,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EB/OL].(2015-09-22) [2015-10-17].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0225918/1667-0746.html.
[2]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
[2016-01-28].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3]李永威. 关于科普、科学和科学素养[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8-93.
1 作者简介:吴宽斌(1985—),男,大学本科,贵州毕节科技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技馆展品设计等。
作者简介:陈岚,女,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馆展品开发,综合展教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