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公共事件背后的情绪潜流

2016-10-19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魏则西王宝强仲裁

农郁

自从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以后,微博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网民观点集聚与情绪表达的最大舆论阵地。事实上,不管是传播学领域还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都对微博情绪进行过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但有趣的是,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喜欢将微博情绪作为主导社会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来对待。我们不妨大致观察:南开大学博士生论文《微博客社会情绪的测量及其与社会风险感知和风险决策的关系》致力于探索社会情绪与社会风险感知、社会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检验个体层面上的经典假设能否在宏观层面获得验证;其导师乐国安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更是曾经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成果中表明一周中微博情绪对股市走向具有直接影响;而在传播领域中,刘丛等人在《微博情绪与微博传播力的关系研究———基于24起公共事件相关微博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微博情绪特征的分析来探讨其对微博传播力的影响;焦德武的《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的形成与表达》则从微博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情绪因素入手,把情绪作为自变量考察微博情绪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如果将微博情绪作为一个中间变量来衡量的话,以上经典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只涉及了微博情绪对社会其他变量的影响,但却对影响微博情绪的各种因素避而不谈。那么,微博情绪表达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有迹可循?它的变化是由于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一、2016年1—9月热点事件综述

首先,我们需要看一看2016年9月以前新浪微博上都曾经掀起了哪些舆论高潮。综合各大网站对2016年1月至9月热点事件的盘点,我选取了11条重合度较高的公众舆论事件在新浪微博搜索页面进行关键词搜索,得出以下结论(见表1)。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得千万以上信息量的事件包括:里约奥运会、王宝强离婚事件、南海仲裁案、赵薇事件以及科比退役五项。五起事件中,四起事件与娱乐相关,三起事件与国家话语相关,其中更是有两起舆论事件夹杂了娱乐与国家的共同话语:奥运会始终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也仍旧清晰记得因赛后采访一炮而红的“泥石流少女”傅园慧;赵薇作为一个娱乐明星启用“台独”分子担纲电影主演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娱乐事件变成了一场关于国家、资本的大讨论。我们也许可以由此推断,微博公共舆论的热点呈现出娱乐化与崇高化两种极端倾向。作为2016年春季曾被热烈讨论的两起事件———问题疫苗事件与魏则西事件———组成了热点事件的第二梯队,关键词搜索获得的信息条数均在近百万条。有趣的是,与第一梯队呈现出了相同特点,这两起事件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人们的目光共同聚焦于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问题。综上可见,娱乐化、崇高化与个体化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微博舆论的关注。

二、“头条新闻”对热点事件的报道情况

“头条新闻”是新浪新闻中心的官方微博,每日播报全球各类重要资讯、突发新闻,全天24小时即时发布,目前已拥有50881345粉丝。2015年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数为2.2亿人[1]。这也就是说,新浪微博活跃用户每4.4人中就有1人关注了“头条新闻”。而且,在对2016年热点事件搜索结果进行粗略翻阅之后,我发现评论量与转发量较多的信息亦多由“头条新闻”发布。因此,将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或可寻见微博情绪特征的蛛丝马迹。

本文选择表1中讨论热度较高的7起代表性热点事件,分别以相同的关键词在“头条新闻”微博中进行搜索,得出以下数据(见表2)。

进一步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两个问题:

首先,作为综合性公共媒体官方微博的“头条新闻”对代表性事件的报道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倾向:对娱乐事件报道量明显少于社会事件、政治事件与国家事件。其中,对科比退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报道量均不足10条,对赵薇事件的报道量更是为0,而对魏则西事件与南海仲裁案的报道量则均已接近40条(见图1)。在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中,涉及网红傅园慧、宁泽涛等人的微博数量仅为3条,对奥运备战、金牌时刻以及赛后总结的报道占绝大多数。

有趣的是,微博网民给出反馈最多的事件却并不是“头条新闻”关注最多的事件。网民的关注点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在7起代表性热点事件中,评论数在两千条以上的微博数量之比例大于等于评论数介于一至两千之间的微博数比例的事件有两起,分别为王宝强离婚事件(等于)与里约奥运会(大于)(见图2)。更有甚者,在对里约奥运会进行的35条微博报道中,几乎所有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的金牌时刻的评论数均未破千;相反,一条有关“体育总局副局长:金牌非全部但没拿第一没说话权力”的微博获得了最高评论数(6528),关于“宁泽涛入选中国代表团”的报道也引发围观(2972)。而王宝强离婚事件的8条相关报道中,有两条新闻都吸引了两万五千条以上的评论。

显然,虽然公共媒体倾向于将舆论场域不断向社会、政治及国家事件引导,但是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与情绪铺展却并不受公共媒体控制,反而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娱乐化倾向。这似乎也恰恰印证着我们在微博舆论中游走时的真切感觉:在微媒体当中,普通网民汇聚而成的洪流也可以主导舆论、争夺话语权。但事实上,下此结论,为时尚早。对评论文本的具体分析和对情绪表达的指数化抽象,也许会将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对三起典型事件评论内容的文本分析

在微媒介时代,如果个体可以主导舆论、争夺话语权,进而影响媒体、政府甚至资本的话,我认为,会出现两个必然结果。第一,在不同类型的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事件的反应呈现主观能动性;其情绪特征、情绪走向与情绪强度在面对不同类型事件时都应该呈现出某些不同的特征,以此证明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存在。第二,个体话语有能力影响媒体话语,使媒体发布的信息朝着受众想要看到的方式转变。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必然结果是否出现。

本文选择魏则西事件代表社会新闻事件、南海仲裁案代表国家新闻事件、王宝强离婚事件代表娱乐新闻事件,对以上三个不同类型典型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纵观“头条新闻”对三起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综合性公共媒体微博对不同类型公共事件的报道方式呈现巨大差异:

在魏则西事件的报道中,“头条新闻”共发布38条微博,其中5月1日19∶28发布第一条:【对话魏则西母亲:他把这当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此后发布了后续报道共22条、现场直击视频2条(均被删除)、总结性综合快讯1条、辟谣1条、爆料4条、评论文章5条、民意调查2条。报道周期为5月1日至5月12日,共13天。

南海仲裁案的报道周期则远远长于魏则西事件,从7月1日发布第一条微博【中方回应南海仲裁:谁在破坏国际法治一清二楚】开始,直到9月11日发布最后一条相关信息,报道周期持续两月之久。38条微博中,包括前期报道8条(每隔两三天报道一次),总结性综合快讯1条、后期报道19条、评论文章2篇、专题1个以及7条要闻回顾当中涉及南海仲裁相关事宜。

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报道,“头条新闻”共发布仅8条微博,其中转发微博2条、后续报道3条、涉及王宝强离婚事件的要闻回顾2条、评论文章0篇,报道周期从8月14日凌晨持续至8月22日晚,报道周期9天。第一条微博为转发新浪娱乐转发的王宝强离婚声明。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以“头条新闻”为代表的公共媒体官微对三类事件的报道呈现巨大差异:对国家新闻的关注周期长于社会新闻的关注周期,倾向于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评论,对娱乐事件关注较少。但从网友评论的反应上来看,显然“头条新闻”的粉丝们对王宝强事件给予的关注更多:在8条微博中,真正涉及事件进展的微博仅3条,但其中两条的评论数超过2.5万,1条转发微博的评论量为2406,原微博【王宝强离婚声明】的评论量已达318万。表面上看起来,受众可以主动对信息进行选择与过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反馈与互动,然后在失去兴趣的时候转而关注其他。正是基于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假设,许多人对当前微媒体热点事件舆论周期大约只能持续15天的现象倍感焦虑,认为这是微博网民的自主行为,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关注时间都不长,精力和关注点都极易被分散。但事实上,通过微指数热词搜索的结果和“头条新闻”报道周期的结果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任何事件的舆论周期其实仍旧由公共媒体控制。受众只不过是在高密度的信息接收过程中被领着跑而已。

以下3个图表明了三起事件的舆论周期,对比“头条新闻”的报道周期可以看到(见表3)。

在魏则西事件当中,“头条新闻”的报道周期、密集报道周期和微指数舆论周期基本吻合;南海仲裁案中,虽然报道周期较长,但密集报道周期也与微指数舆论周期完全吻合;而在其不甚关注的王宝强离婚事件中,其报道周期亦恰与微指数显示的舆论周期基本吻合。而如果我们再看看以关注娱乐事件为主的“新浪娱乐”对王宝强离婚情况的报道就会发现,以“王宝强离婚”为关键词在“新浪娱乐”中进行搜索共获得75条微博信息,总报道周期为8月14日到9月13日,密集报道周期持续至8月20日,其中25日以前的原创报道性微博几乎每一条评论数都为1万以上,30日在宋?妻子出庭的报道中重新出现一个舆论高峰。这样的报道周期恰好与微指数显示的舆论周期吻合。据此可以推测,在任一舆论事件当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旧是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网民主导舆论只是错觉。这一结论还可在下面的分析中进一步得到印证。

本文进而选取了三起典型事件当中各三条微博进行了更详细的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为了看到舆论周期当中公众在不同时期的情绪走向、情绪强度之间的异同,我按照上文中微指数显示的舆论周期摘选了三个日期代表早、中、后三个时期,并抽取三个日期当中回复量最高的一条微博,共得到如下9条微博:

※魏则西事件:

(1)5月2日发布:【魏则西之死捅破“邪恶故事”的窗户纸】22岁的魏则西死于滑膜肉瘤,他的就医过程牵扯出百度竞价排名、莆田系、部队医院科室外包、监管漏洞各种医疗乱象。在百度搜索,排名领先的北京武警二院,拥有救命稻草般的技术———这个邪恶的骗局,让魏则西的最后一段生命更糟糕了一点。O魏则西之死捅破“邪恶故事”

(2)5月6日发布:#舆论场#【《人民日报》刊文:如何不让下个“魏则西”重蹈覆辙】要避免人财两空的“魏则西式悲剧”,更需良好医疗制度。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让每位居民都拥有高素质家庭医生,是终结悲剧治本之策。O《人民日报》:魏则西留下生命考题

(3)5月12日发布:#热点#【莆田商帮:从外出求生到垄断产业链】魏则西事件将莆田系推到舆论风口,而掌握80%民营医疗市场的莆田医疗系,仅是莆田帮一个分支。他们还垄断多个行业市场份额:以忠门镇为主的建材系,以北高镇为主的珠宝系,以常太镇为主的重庆鸡公煲系。莆田帮抱团经商,“遍地开花”。O媒体探访莆田商帮:垄断多个产业

※南海仲裁案[2]

(1)7月12日发布:【快讯:南海仲裁结果出炉】新华社消息,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做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O南海仲裁案做出非法无效裁决

(2)7月18日发布:【中方发布航行警告:明起3天在南海海域军事训练】海南海事局发布航警:南海7月19日、20日、21日(0700—1700)将在19—20N/110—33E、18—40N/110—25E、18—40N/111—04E、19—20N/111—04E,四点连线水域范围内进行军事活动,禁止驶入。中方曾在“南海仲裁”前连续7天在西沙群岛军演。O中国明日在南海进行军事活动

(3)7月24日发布:#天下#【菲总统称将恢复与华对话:中国有钱而美国没钱】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日前暗示,他愿意按照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的建议,搁置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恢复与中国的双边对话。杜特尔特就此解释称,“中国有钱,美国是没有钱的”,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可帮助菲律宾南部群岛致富。O菲总统恢复与华对话:中国有钱

※王宝强离婚事件[3]

(1)8月14日发布:#王宝强离婚#14日凌晨,王宝强微博发表离婚声明。声明中指出“因马蓉与我经纪人宋?的婚外不正当两性关系,严重伤害了婚姻、破坏了家庭,郑重决定解除我与马蓉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宋?的经纪人职务。”王宝强马蓉2009年结婚,育有一子一女,曾上《爸爸去哪儿》。O王宝强曝妻子出轨发离婚声明

(2)8月18日发布:【知情人最新爆料总结】#王宝强离婚#年初王宝强就对马宋起了疑心找人查但查的人说没问题;找小三?王宝强的态度是不搭理不攻自破;那笔公司给他账户打的190万元,王宝强表示根本不知道那个账户,所有U盾都在马蓉那里;宝强最近情绪很低落,爆料评论他都会看,不过不想公开回应→O王宝强方回应找小三:不攻自破

(3)8月22日发布:#王宝强离婚#对于小三一说,与王宝强在印度拍摄三个月的剧组人士替王宝强不平:“王宝强身兼演员和导演,常是早上四五点起床化妆,拍到凌晨,还要开会,工作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请问,哪来的小三?”他还爆料马蓉从未来探班:“所有主创的另一半几乎都来过,唯独宝强……”→O王宝强印度拍片3月马蓉未探班

在公众对所有微博报道的反馈中,评论数极值均出现在舆论周期之初的总结性综合快讯中,即5月2日发布内容【魏则西之死捅破“邪恶故事”的窗户纸】(评论数为7986)、7月12日发布内容【快讯:南海仲裁结果出炉】(评论数为54465)、8月14日发布内容#王宝强离婚#(评论数为40058)。这表明,不论面对何种类型的事件,微博网民倾向于对简短的、对事件进行总结的原创微博进行评论和转发。

接着,我随机选取了以上每条微博下的100条评论,共计900条评论,进行了情绪编码。编码原则为:(1)情绪走向3种(负面情绪、正面情绪、适中情绪);(2)情绪类型10种(认可、恐惧、质疑、担忧、反对、愤怒、悲哀、无奈、惊奇及无明显情绪的信息陈述);(3)情绪表达方式五种(讽刺、叙述、夸张、疑问、纯图片);(4)情绪强度1—5级(1级为最低,包括与主题无关的评论;2级为较低,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无明显情绪的信息陈述;3级适中,包括有情绪但表达情感的方式不甚明显的评论,从中可体会评论者的情绪针对客体和情绪倾向;4级为较高,有明显情绪词语,有较强讽刺意味或质疑倾向的表达,有一两个惊叹号;5为最高,评论中含有强烈的情绪词语,如多个形容词、多个惊叹号、粗话等。)通过对这些编码结果的比对发现,无论是在国家新闻事件、社会新闻事件还是在娱乐新闻事件中,微博网民的情绪特征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1.三起事件中网民情绪走向均以负面情绪为主(见图6)。在南海仲裁事件中,正面情绪高于适中情绪,正面情绪针对客体多为国家主体、国家主权。

2.三起事件中,网民均更多地表达反对意见(见图7)。情绪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件以及发布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在南海仲裁案的评论中支持中国、中国加油等的认可的情绪比较强烈,但在魏则西事件中质疑国家的看法更多;但可以看到的是,在微博上,反对的意见占据了主导;除此之外,质疑的声音也比较强。

3.三起事件中网民的表达方式呈现惊人的相似,以叙述、疑问和讽刺的方式进行的情绪表达占主导地位。换言之,不管面对什么类型的事件,人们的情绪表达方式都是类似的。

4.微博上的情绪表达倾向于非理性的情感表达。三起事件中网民总体情绪强度呈现相似性(见图9)。多数评论表达出的情绪强度在4级(较高级)。

同时,三起事件当中早、中、后期的情绪强度走向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见图10、11、12):三起事件中,前期和中期的情绪强度趋同,后期的情绪强度出现一定的变化;在魏则西事件和王宝强事件中,后期情绪强度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在南海仲裁事件中,后期的情绪强度出现了强势反弹。魏则西事件的微博中,《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激起了受众情绪的高潮,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微博网民对官方媒体的抵触情绪。更有趣的是,南海仲裁事件中情绪强度的峰值出现在关于菲律宾总统企图恢复与华对话的消息上。在“头条新闻”发布的此条简短消息中,新闻措辞省略了一点重要信息,即此现任总统杜特尔特有部分华人血统且属于菲律宾的亲华派,而且并非提出南海仲裁的阿基诺;同时三次强调了杜特尔特希望恢复与华对话的原因在于“中国有钱”。在评论回复的内容当中,绝大多数人由此将杜特尔特与阿基诺混为一谈,并将激愤点集中在“中国绝对不是人傻钱多任你摆布”之上。从这些文本分析中恰恰可以看出,微博网民的情绪不仅仅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时呈现单一性、缺乏主观能动性,而且网民情绪基本受控于主题微博内容的关键词。不求甚解的非理性的言论和较强的反对、质疑情绪弥漫在微媒体当中,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温。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微博网民的关注点具有一定倾向,即崇高化、娱乐化与个体化。这彰显了微博情绪潜流的第一层吊诡逻辑:一方面,人们热衷于讨论“贵娱乐圈”中种种是非缥缈、事不关己的传闻,过着日常琐碎的小生活;另一方面却又要不停地在“大是大非”面前表明自己的崇高立场,望着国旗、手覆心口地讲着大道理。这种精神分裂症也恰巧构成了中国大众的日常逻辑,用嘴上的“信仰”与“爱国”来填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精神空虚。

第二,公共媒体仍旧能够充分引导社会舆论,并通过微博当中的措辞来主导微博网民的情绪强度。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公共舆论事件时,微博网民的情绪表达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倾向于使用叙述、疑问和讽刺的方式表达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负面情绪弥漫且强度较高。这些则揭示出微博情绪潜流的第二层吊诡逻辑:一方面,人们在私媒体上自主选择、过滤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和再传播,由此造成了一种个体可以影响甚至主导舆论、争夺话语权的假象;另一方面却在这种幻觉之下受控于某些不易察觉的因素,从而形成一股具有一致性和单一性并根本不受个人控制的社会情绪走向。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微文化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SC—2014—A—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http://www.useit.com.cn/thread-10921-1-1.html.

[2]在南海仲裁案事件中,微指数显示的舆论周期过短,因此,此处以10天一个舆论周期的假设,选择了7月12日、7月18日和7月24日三天。

[3]“头条新闻”微博中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报道数量和多样性不足,因此,此事件微博均从“新浪娱乐”微博当中选取。

猜你喜欢

魏则西王宝强仲裁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魏则西事件”中,谁最该反思?
魏则西之死
陕西魏则西事件震撼全国
魏则西难题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好还是临时仲裁好?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仲裁第三人的设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