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情况调查
2016-10-19王艺婷孙思凯陈婷朱玮华
王艺婷 孙思凯 陈婷 朱玮华
[摘 要]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全面构建亲民、便民、惠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必要对成都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12
1 引 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中国已经掀起了一股全民体育健身的热潮。
2009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体育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2009〕23号)的职责调整中提到要“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的职责,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体制改革”。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的对象
以成都市5城区: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及周边区市县社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成华区建设路街区为实地考察对象。
2.2 调研的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访谈法。③实地考察法。调研期间笔者对成华区建设路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实证材料。
3 “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概念
部分学者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一种活动。闵健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ZW(]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2.[ZW)]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ZW(]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ZW)]
4 国外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状况
4.1 美国
1979 年,美国连续推出“健康公民”计划,“为大众提供较为充足的硬件设施是美国政府主要的体育管理职责”;[ZW(]周兰君.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管窥[J].体育学刊,2010,17(9):45-49.[ZW)]在“健康公民 2000 年”计划中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公共体育设施;在“健康公民2020年”计划中体育活动是42个分项目之一,共有15个子项目,无疑会积极地推动美国国民健康计划的开展。
4.2 英国
1975年,英国发布的《体育和娱乐》白皮书确定了体育和娱乐在福利国家的合法地位;20世纪80 年代由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将公共体育服务从体育设施建设转移到提高公众的体育参与程度上。
4.3 日本
1961 年,日本即颁布了《体育振兴法》,推动了日本体育的发展;1968年,日本开始制订体育发展的中长期计划;1971年,保健知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普及及振兴体育的基本策略》;2000年,在日本又颁布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
5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状
成都市的体育服务组织构建相对完整,主要由组织管理网络以及人员管理网络组成。成都市体育局是成都市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职能部门,是整个公共体育网络的核心。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布以来,成都市注重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致力于向民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十一五”规划期间,实施“全民战略、金牌战略、品牌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相比于2009年成都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7平方米,现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01平方米,全省体育人口每年新增40万人,共新增逾200万人。同时,“十二五”期间建设社区全民健身广场300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200个,30%的行政村有公共体育设施,21个市(州)分别建设一个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85%的市(州)具备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的能力。
5.2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街区现状分析
5.2.1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街区简介
建设路街区于1965年正式定名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管辖电子科大、培华路、建设中路、圣灯寺4个社区,面积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万人,流动人口6.4万人左右。其中建设路处于成华区的核心地段,全长近2000米,自猛追湾横跨一环路和沙河至二环路,是建设路辖区最主要的商业街道。
5.2.2 体育设施情况
经实地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游泳池(馆)7个;网球场1个;足球场1个;台球馆3个;健身房4个;羽毛球馆2个;公共健身设施15处。在建设路街区居民占总体育面积为336412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约为33642/6.2w=0.543,低于全国人均体育面积1.46平方米。
5.2.3 建设路街区人均体育面积较低原因分析
整个成华区的体育人均面积是高于全国的,而建设路街区作为经济中心却低于全国水平,一方面是由于成华区的体育场馆分布不均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本次调查建设路街区人均体育面积仅以街区内的对外开放的场馆设施为对象,辖区内的中小学与高校内的场馆对外开放频率低均不在调查数据之内;但其主要原因仍然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较低,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充分利用意识不高。
5.3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快速发展,但仍有不足:一是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和质量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四是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社团没有充分发挥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五是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吸引力。
6 建 议
6.1 确定科学的发展理念
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人为本”、以“诚信正义”为基础、以“凝聚团结”为目标、以“供求”为动力、以“公平效率”为平衡点;以“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的科学发展理念。
6.2 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①为方便广大居民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在社区附近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对老旧设施及时维护,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特殊体育设施,鼓励高校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②鼓励各高校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健身培训、讲座等活动,并向市民积极宣传体育的相关知识。
6.3 发挥社会体育团体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积极作用
鼓励社会及高校体育团体积极参与,体育社团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对成都市政府部门的有益补充,因此,我们应坚持以政府为导向,多种体育公共服务形式并存,鼓励和扶植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提供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形式,体育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完全由政府提供,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部门可以委托非营利性组织提供。
6.4 统筹资源,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
成都市郊区与中心城区相比,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相对缺乏,体育信息相对闭塞。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努力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
一是加大对乡村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各村镇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信息沟通,以满足居民日益增强的公共体育需求;二是培养更多的体育专业指导人员;三是建立乡镇体育组织,积极引导各年龄段的市民参与体育锻炼;四是鼓励村镇地区各中小学校、各企业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转型[N].光明日报,2005-07-19.
[2]范冬云.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6-12.
[3]张光亮.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4]游俊,刘超,雷泽勇,等.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探析——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4):33-37.
[5]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2):20-26.
[6]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2.
[7]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8]周兰君.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管窥[J].体育学刊,2010,17(9):45-49.
[9]汤际澜.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0]马渝,文烨.田园城市建设中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6,24(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