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油市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途径的思考与建议

2016-10-19刘艳屏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江油市单产种粮

何 刚,刘艳屏

(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四川 江油 621700)



江油市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途径的思考与建议

何刚,刘艳屏

(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四川 江油 62170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耕地面积,特别是粮食面积不可逆转的减少,粮食单产的提升就成为稳定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因子。现就江油市粮食作物单产现状、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粮食单产提升的途径。

江油市;粮食单产;提升;建议

1 全市粮食作物生产现状

1.1全市粮食生产情况

江油全市耕地面积3.8万hm2,其中田2.83万hm2,地0.97万hm2。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07万hm2,粮食总产29.89万t。其中:水稻面积2.35万hm2,总产17.97万t;玉米面积1万hm2,总产4.62万t;小麦面积1.11万hm2,总产5.21万t;薯类面积0.13万hm2,总产0.57万t。

1.2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情况

2001~2015年,全市粮食平均单产为5731kg/hm2,水稻平均单产7295kg/hm2,玉米平均单产4563kg/hm2,小麦平均单产4477kg/hm2。我市粮食单产表现出以下3个特点:

1.2.1水稻、玉米单产较低以2014年为例,全市粮食单产5775kg/hm2,水稻单产7530kg/hm2,玉米单产4710kg/hm2,小麦单产4440kg/hm2,分别比全省平均单产高557kg、-134kg、-734kg、825kg,增10.7%、-1.7%、-13.5%、22.8%。水稻、玉米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2.2单产水平不均衡一是各乡镇间单产水平差异较大,以2014年为例,全市粮食单产5775kg/hm2,中坝镇单产最高,为7746kg/hm2,比全市平均高34%,二郎庙镇单产最低,为3686kg/hm2,比全市平均低36%;二是与我市高产创建示范片的产量差距较大。以小麦为例,2015年我市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个田块产量最高达9819kg/和m2,比全市平均单产高5124kg/hm2,增产109.1%,示范片平均单产6644kg/hm2,分别比全市平均单产高1949kg/hm2,增产41.5%。

1.2.3单产涨幅较小由图1可知,从2006年以后,全市粮食单产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涨幅较小。2006~2015年粮食、水稻、玉米、小麦单产10年年均增幅分别为1.14%、2.07%、1.87%、0.16%。

2 我市粮食单产限制因素

我市粮食单产总体水平低且持续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有“人”、“地”、“天”、“市场”4个方面。

表1江油市2001~2015年粮食单产情况统计表单位:kg/hm2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平均粮食5985547558656075609052655490549055805625576058505745577558955731水稻7755676572457470736562256750714073207410753077257560753076357295玉米4950447048455280510038404170415541404245447047254725471046204563小麦4365438045754740486046204635429043054320436542904275444046954477

2.1人员因素

2.1.1粮食生产技术水平低据统计,201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44.458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6.0464万人,占58.6%。从事家庭经营劳动力18.4118万人,占41.4%。而在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中,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比例较小,且多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部分人文化程度低,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术能力差。由于劳动力缺乏和老龄化,造成农村普遍存在种“应付庄稼”现象,具体表现为品种选择盲目、种植水平下降、有机肥施用少、管理粗放等方面。

图1 江油市2001~2015年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图

2.1.2农业机械化播、插比率低2015年,全市水稻、玉米、小麦农作物机耕作业面积3.6万hm2,机播面积0.93万hm2,机收面积2.83万hm2,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总体来说,水稻、小麦机耕、机收比率高,机播插比率较低,玉米、土豆机械化率低。

2.2土地因素

2.2.1全市人均耕地少,且多为分散经营2014年全市耕地面积3.8万hm2,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6hm2,农业户均耕地1.8hm2,全市粮食规模经营主体73个,耕地面积1006hm2,占全市耕地面积2.6%。其中种粮大户(3.33hm2以上)106户,耕地面积814.1hm2,专业合作社3户,耕地面积191.9hm2。总体来讲,我市粮食生产以分散经营为主,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低,粮食种植经营收入低,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小。

2.2.2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我市山、丘、坝比例为5∶4∶1,粮食主产区主要健布在丘、山区,而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部分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差,渠、路不成网,没硬化,田块小,落差大,下湿田、望天田等中、低产田土面积较大。

2.2.3有机肥施用少,土壤肥力降低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1g/kg,全氮含量平均为1.04g/kg,全磷含量在0.270~0.883g/kg之间,有效磷5.25mg/kg,速效钾45.87mg/kg,土壤中氮、磷不足,严重缺钾。由于土壤长期负荷过重,加之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地力衰退严重。

2.3天气因素

江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70d,平均年降雨量1100mm,适宜主要粮食作物生长。但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影响,自然灾害发生愈加频繁,对粮食单产提升造成影响。以2014年为例,仅7月9日和7月18~19日两次普降暴雨,就造成水稻、玉米受灾面积1066.7hm2,成灾933.3hm2,绝收133.3hm2,粮食作物损失1350t,经济损失1100万元。另据中国人保江油分公司统计,全市农业政策性保险理赔水稻、玉米灾害面积1228hm2,理赔金额260.36万元。

2.4市场因素

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了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如表2所示,我市一般农户种植水稻生产成本13050元/hm2,纯收益5274元/hm2;种植小麦生产成本7500元/hm2,纯收益3298.5元/hm2。按稻麦两熟制计,全年种植粮食纯收益8572.5元/hm2,按人平0.067hm2耕地计,人均种植粮食纯收益只有571.5元,与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差距显著。因此,目前实行分散经营的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

表2 2015年小麦、水稻生产成本的效益分析表 单位:(元/hm2)

注:水稻、小麦单产按2015年全市平均单产计,分别为7635/hm2、4695/hm2;黄谷、小麦价格分别按2.4元/kg、2.3元/kg;水稻、小麦生产所需人工分别按120个/hm2、60个/hm2,人工价格按50元/个。

3 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途径

针对我市粮食单产现状及其限制因素,我市粮食单产要稳步提升,就必需做到“软、硬”兼施。“软”的方面就是要积极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种粮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硬”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新”。

3.1推广优良新品种

常年在我市农业局备案登记的水稻品种达120多个,玉米品种近200个。农民购种时往往无所适从,因选购种植品种不适合而造成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抗病、高产的品种;另一方面要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采取宣传培训、示范展示、农业项目补贴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

3.2集成组装新技术

重点围绕轻简化、机械化、绿色增产这3个要素,制定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水稻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旱育秧优化定抛、直播等生产技术;小麦推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机播、氮肥后移、一喷多防等生产技术;玉米推广覆盖增密高产栽培、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同时要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技术,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全面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3.3培育种粮新主体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技术支撑,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新型种粮主体的扶持补贴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农业社会服务对新型种粮主体在机插机播、病虫防治、烘干贮存等关键环节进行补助。将农业项目尽量安排在有新型种粮主体的乡镇,项目物化补助向新型种粮主体倾斜。加强新型种粮主体负责人培训工作,将他们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3.4建立助粮新机制

优化粮食补贴政策,加大种粮大户补贴额度,扩大补贴环节。建立农技服务、农资供应、机械作业、病虫防治、烘干贮存、加工营销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健全完善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流转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护流转双方的法利益。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力度,增强粮食生产风险防范。

3.5建设标准新粮田

加强粮食主产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精修整治蓄、引、提水设施,完善渠网、路网、田网,将中低产田土改造成田成方、路成格、管相连、渠相通的高标准新粮田;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地力,不断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

2016-6-14

何刚(1971-),男,汉族,四川江油人,农艺师,从1989年至今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8年。E-mail:55577889@qq.com。

猜你喜欢

江油市单产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算命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四川江油市马头山地区三叠系碳酸盐岩地热资源特征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