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不止是一份事业 更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怀
——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
2016-10-19许方霄韩冬野
●许方霄 韩冬野/文
“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是国内妇产科领域的最高荣誉,以奖励那些为中国妇产科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妇产科医务人员。该奖项从全国20余万名妇产科医生中推选产生,今年全国共有25位妇产科医师获此殊荣,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廖秦平就是这25人中的一位。很巧的是,廖秦平的母亲也曾是“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的获得者。在接触之后,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眼前的廖秦平教授不仅具有医生的博学睿智、思维缜密,更有妇产科医生特有的随和、亲切与谦逊的品质。当初她为什么会选择“又脏又累”的妇产科?她在工作、生活中是怎样的人?在北大医院工作30多年后却“转移阵地”,其中有何原因?
选择妇产科是水到渠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廖秦平出生在北京大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秦济生毕业于北大医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正规医生。50年代的中国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局面,老百姓看病常常要靠土方,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更是普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在内蒙古等地建立农村卫生院。1958年,秦济生和爱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公社组建卫生院。当时廖秦平刚刚2岁。
廖秦平说,在她的印象中,老乡经常是半夜来家中叫母亲出诊。那时交通不便,老乡都是牵着马来接医生。身为妇产科医生的母亲总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医院或病人家中提供无私的帮助,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着廖秦平幼小的心灵,也在她心中悄悄种下一颗 “矢志从医”的种子。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廖秦平从小就勤奋刻苦,她相信机会一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廖秦平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77年,21岁的廖秦平搭上高考的“第一班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取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82年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廖秦平留校当了一年的辅导员,在此期间,因为表现出众,廖秦平获得了前往北大医院任选专业的资格。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面对这次难得的机遇,大家都劝廖秦平选择大科室作为自己事业崭新的起点,但她却毅然选择了又苦又累的妇产科。
说起此次选择,廖秦平笑着说:“当初的选择一点也不盲目。第一,我母亲就是妇产科医生,我觉得自己选择妇产科就像是水到渠成。第二,我那时候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女性非常不受重视,地位很低,真的太悲哀了。”接着,廖秦平讲起自己实习时遇到的一件事。“我亲眼看到一名农村妇女被诊断为癌症,当她的丈夫听说治疗费用后扭头就走。当时我们冲上去追问他,这名看上去淳朴的农村汉子却说,‘家里实在没钱给她治病。再说了,我回去花几百块就能再娶个媳妇,可是给她治病要花一两千元,就算卖了房也不够啊。’”这番话对廖秦平心灵产生巨大的震动,令她至今难以忘怀。百姓寻医问药的不易,母亲的耳濡目染,工作中的种种痛心经历更坚定了廖秦平为妇女同胞们解除病痛的信念。
躬耕妇产科感染病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女性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同时也是门诊就诊病人最多的一类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就现阶段的医疗水平而言,此类疾病并未在我国引起足够重视。作为我国妇产科领域内较早关注该领域的专家之一,廖秦平教授一直走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治的最前列。
针对我国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以及国内外的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以廖秦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感染专业组就着手针对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宫内感染、感染性早产等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做了深入的研究。她所发表的针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研究结论明显早于国内同领域内的其他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了妇产科及检验科同行的肯定与认可;在工作中也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妇产科感染疾病研究和治疗为主的优秀队伍。此外,她们还始终在阴道炎的规范化诊治领域戮力前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专业特色及诊疗优势。
▲廖秦平教授(右一)祖孙三代合影
随着研究成果的步步推进,以廖秦平教授为首的感染专业组日渐引起业界的重视,廖秦平教授则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疾病协作组组长,并于2002年成立感染协作组。感染协作组成立后,全组成员首先针对中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包括该病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展开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深入研究讨论,最后制定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该规范对全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治起到了极好的引领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应用,廖秦平等于2012年又加入了我国自己的临床证据,对VVC的诊治规范又进行了修改,还陆续出台了“细菌性阴道病诊疗规范”、“滴虫性阴道炎诊疗规范”、“宫颈炎的专家共识”、“中国盆腔炎的诊治规范”以及“妊娠期梅毒的诊治规范”。这些诊疗规范的出台,为广大基层医生提供了参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治方面的医疗水平。近些年来,感染专业组陆续开放各类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专业门诊。同时,专业组还通过下设的专业门诊的微生态实验室对阴道微生态菌群进行分析、真菌检测、培养及药敏分析、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分型培养、检测等多种特异性检查,对生殖道感染力争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临床诊治指导。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全体医护人员
在产科感染方面,廖秦平教授带领全组成员不仅对宫内感染、感染性早产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还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相继发表多篇论文。近年来,她们进一步针对妊娠妇女的感染性疾病进行新一轮筛查,发现在妊娠妇女中VVC、BV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廖秦平说,为防止患者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现象的发生,应积极预防孕期感染。廖秦平始终走在妇产科感染的临床和科研攻关的最前沿,力求通过大量研究工作降低中国女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使她们获得最恰当的治疗。
妇科肿瘤领域的带头人
廖秦平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妇产科临床医生,还是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从医30多年来,廖秦平总是以身作则,带领妇产科全体人员奋力拼搏、兢兢业业,无论是临床工作、科学研究还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妇科肿瘤是廖秦平的专攻领域,尤其对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外阴癌等各种妇科恶性肿瘤,以及各种妇科良性肿瘤的诊治。针对我国某些发达城市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的状况,廖秦平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工作,建立了规范的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体系,摸索出适宜的筛查策略及临床处理建议,并提出对我国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在40岁以上及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女性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策略。此外,她还率先在临床中建立了阴道微生态临床检测中心,对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了各种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廖秦平教授的执着追求不仅获得了患者口碑载道,也得到了同事、同行的极大认可。近年来,由她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承担的“性激素及其受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课题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宫颈癌检查模式探索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以廖秦平教授为第一发明人完成的“两种培养基联合序贯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的方法”、“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及“一株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的培育成功也相继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她还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及数十本专著。
为女性患者提供最温暖的治疗
从医30余年来,廖秦平始终怀揣着悬壶济世的愿望,将医学之根深深植入妇产科这方前沿阵地,在妇科肿瘤、妇科感染性疾病以及女性性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廖秦平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炉火纯青的手术技艺,得到了妇产科业界同仁的一致认可以及每一位患者的爱戴和拥护。
在全心全意为病人进行诊治的同时,廖秦平还时刻关心每一位肿瘤患者在治疗时及治疗后的心理问题。她总是强调,明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对患者的病情先诊断清楚,才能从根本上为患者解决问题,因而,无论是熙熙攘攘的专家门诊,还是手术繁多的病房,无论有多少行政事务要处理,有多少临床工作要落实,廖秦平总是非常耐心,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和患者谈话,为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其实早在十年前她就积极倡导成立了由妇科肿瘤医护人员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同组成的“携手俱乐部”。该俱乐部的愿望就是携医务人员的手、携病人的手、携社会各界力量的手来帮助肿瘤患者,倡导对患者的身心治疗和护理,由院内救治延伸到院外,渗透到她们日常的生活中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桃李满天下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担任妇产科主任的那刻起,廖秦平就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科室梯队的建设,尤其是对年轻后备人才的培养。虽然有繁忙的临床、科研和行政工作要处理,但廖秦平总会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组织各学组,如肿瘤学组、感染学组等骨干、年轻的妇产科医生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每次她都会非常认真地为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向大家传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思路。科研工作是学科长远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调动学生们和科室成员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中去,她经常鼓励大家积极申报各个层次的科研课题,并最大限度地为大家进行辅导、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们常“抱怨”,经常半夜接到廖老师的短信和邮件。廖秦平教授目前带过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10余名、出站的博士后2名,可谓“桃李满天下”。现如今,这支经过廖秦平教授亲自锻造的团队在临床和科研领域都已开始崭露头角,其中不乏已经开始在妇产科领域内独当一面的新生力量。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廖秦平发自内心的开心,也许这才是最令她感到欣慰的地方。
▲教学查房
▲廖秦平经常为基层医生免费培训
作为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的博士生导师,廖秦平教授身上还肩负着沉甸甸的教学使命。她不仅承担着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授课的任务,还负责为医学部里的研究生讲授妇科肿瘤及感染相关课程,同时也担负着为妇产科进修医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时,她还主持并参加大量中华医学会、医师学会及各省市和其他分会的肿瘤及感染方面的讲座。自2009年3月起,廖秦平教授和医师协会合作,组织感染协作组的全体专家和全国知名专家投身到卫生部所支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治规范的推广和新技术应用”的基层医生培训及推广工作中去。据不完全统计,廖秦平为医师协会和感染协作组组织免费培训上千场次,参加培训人员逾10万人次。
母亲是榜样,女儿是骄傲
廖秦平有一个女儿,叫吕涛,而吕涛如今也是名妇产科医生。说起女儿,廖秦平脸上的骄傲难以掩饰。廖秦平说:“当年母亲毅然去支援内蒙古的医疗,如今女儿也正在西藏行医。母亲是我的榜样,女儿是我的骄傲,我们三代人一同为女同胞们的健康谋福,合力推动祖国的妇产事业发展。”
2001年,吕涛考上了北医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北大医院妇产科实习,现在和廖秦平一样,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说起女儿的职业选择,廖秦平笑着说:“她选择学医,进妇产科,都是自愿的,我可没逼她,但也没拦着她。”
廖秦平说,当年吕涛从北京四中毕业前,学校曾给毕业生做了一次职业调查,让他们到不同的单位去体验。回家后,吕涛就悄悄地跟廖秦平表示,“医生这个职业不错”。廖秦平说:“我和爱人的工作都特别忙,特别是我们出国的两年间,都是姥姥带她。我母亲是个好医生,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孩子看在眼里,她也为医生这个事业感到自豪。”从小成长在医生世家,让吕涛养成了严谨的思维方式、对生命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和善态度。廖秦平说,女儿从上两代人身上得到的,不仅是对职业的传承,更是一份对社会负责任与对科学勇于追求的传承。
在吕涛求学期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廖秦平曾经很认真地问过吕涛,有没有后悔被她拉进这个“坑”里。吕涛却乐呵呵地说:“我挺喜欢这个专业,因为能真正帮到别人。”这句话让廖秦平甚感欣慰。但作为母亲,仍会情不自禁为儿女操心。2009年,吕涛博士毕业了,廖秦平怕女儿在妇产科受欺负,难适应当前环境,便私下联系康复科的朋友,想让吕涛去这个“相对轻松,矛盾较少”的科室,但吕涛很坚定地说:“没事儿,妈,我愿意在妇产科干下去。”“妇产科可是很累的。”廖秦平既担心又心疼地说。“没事儿,我身体好着呢。”
如今,吕涛在西藏挂职当地医院妇科副主任,带着当地医生既学理论又学各种手术,包括腔镜手术。“前几天还跟我说,她救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病人出院后给她送了哈达。每天又累又忙,经常晚上八九点钟还在手术台上,但生活得很充实。这个孩子在家的时候总觉得她不行,现在去援藏了,我真是对她刮目相看。”说到这儿,廖秦平笑了,笑得很会心。
妇产科承载着无限的梦想
在北大医院工作30来年的廖秦平在前两年毅然转而加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的队伍中。问及其中原因,廖秦平说,在清华大学开辟的这一发展临床医学的沃土上,她种下了很多梦的种子。她说,希望在这里建立高水平的医学平台,希望在这里为有为的年轻人创造成长空间,希望实现前期科研成果的医学转化之梦,希望在这样大的社区内为女性的健康事业创造更新的服务模式,也为女性的健康事业做更多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些梦想,廖秦平在进行学科建设、打造优势学科、发扬专业特色的同时,还带动团队整体发展,探索临床、科研新领域。她说,希望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几年后的清华长庚医院,能跻身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医院,也希望能为年轻的妇产科医生搭建好一个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成长和学习的高平台,为妇产科后备力量的成长做好准备。
妇产医学梦在廖秦平的家里上传下承,已经有三代人了。她说:“妇产科事业已与我的亲人、家庭紧密捆绑在一起,假如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做妇产科医生。”
人物小传
廖秦平,1956年出生于北京,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4年1月~1996年7月在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实验室做博士后工作;2003年2月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做高级访问学者。擅长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妇产科感染、女性性功能障碍等。主编了《妇产科感染病学进展》、《妇产科综合症》、《妇产科临床常见疑难问题和对策》及《女性阴道微生态图谱》等十余部著作,并参与撰写了《中华妇产科学》、《中华妇科肿瘤学》等多部著作。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兼感染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及性学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