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学兴趣激发的方法
2016-10-19袁帅
袁帅
摘 要:在众多的教育体系中,少儿美术教育是其中之一,也是教学体系中需要多关注、多思考、多反馈的一项教育,它是人格、心理、未来成长之路的最佳陪伴。少儿美术教育从属于少儿教育,在少儿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词汇是少儿教育的重头牌,而少儿美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就少儿美术培养教学的重要性而言,如何用有效的教学和分析方法将学生的动力、潜力、兴趣激发出来是本文要探究的对象。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学动力;激发方式;激发对象
少儿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美术教育,教育对象是少儿。不同阶段的孩子在激发教学动力上也有着不同的方案和技巧。在每一个阶段,学生与老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少儿美术课程的教学动力来自两个主、客体,即老师和学生。主体为老师,客体为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主体是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布置安排与客体的交流,能顺畅的沟通,已达到教学目的。客体是教学过程中的接受方,早期的客体主要是吸收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养分,并进行衍生性的拓展。但是,少儿美术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前期和中期的培养教育以主体为主要部分,后期及中后期的教学计划就属于客体的自生发展和领悟。在主客体之间,特别是中后期和后期,更多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最终以激发教学动力为目标、以获得优秀的教学成果为目的进行实施。
少儿美术教育中激发教学动力不能只要求单一客体的素质提升,主体和客体都需要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够发挥到最佳的教学成果。儿童作为客体,在激发教学动力的过程中不可小视,其中有两个方面要尤为重要,一是个人体验经历,二是感兴趣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大脑中能暂存的数据不亚于成人,见过的东西在脑海中都有一定的印象,例如吃过什么样的美食,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交通工具,玩过什么样的游乐设施等。个人体验经历越多,孩子能在画纸上输出的创意画面就越多。体验过的事物越多,对体验过的画面才会有更多的个人理解,儿童内心转化所谓的“稚拙”手法是越来越有意识,但这种“稚拙”手法也就是成人无法达到的童真童趣、少儿美术中的创意。个人体验经历在少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的观察和近距离的触碰来感受,也可以通过筛选过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二是感兴趣的事物,在所有的教学课程中,不是所有儿童都对老师做的课件都感兴趣。据悉,儿童的注意力最多只有十五分钟左右,在黄金的十五分钟内,儿童自己要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所感知,从而才能激发教学动力。这也是老师在制作相关课程档案时需要考虑的地方,能让孩子迅速的进入状态才是重点。
激发教学动力付出努力最多的还是教师,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方法、传教方式都是激发教学动力的主要手法。教师的个人魅力包含多种因素,着装、语音、说话方式、亲和力、肢体语言等。这些因素中,对于刚进入创意美术的孩子来说,兴趣爱好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此,有些孩子惧怕或排斥老师的某种因素,而产生学习兴趣及动力低下,甚至反感拒绝学习。就着装来说,大多数的少儿美术教师喜欢穿背带裤之类的服装,原因一方面可以看起来更年轻,更活泼。从语音角度来讲,老师的语音要符合少儿的说话和断句方式,多采用幼儿教师的语音教学模块,这样孩子更能乐与接受,也更能激发教学动力。说话方式方面不能够用成人较为严肃的说话方式,避免用成人长句式的讲解方式,劲量的简明扼要,平铺直叙,是什么就说什么,用孩子的思维模式说话。肢体语言和亲和力也是教师本身激发教学动力的另一种形式,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维表达和口头表达并不是对等输出的,有时候孩子需要促发肢体语言的参与,所以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配合必要的、便于理解的肢体语言是激发教学动力的又一途径,也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手法。除了个人魅力的提升可以激发教学动力,教学方法的采用也能大大促进教学动力的推动,教学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少儿美术不是单一样式的临摹式教学,创意美术需要更新鲜的创新思维,需要有更多元的创作手法,需要有更多新材料的配合参与。这里的新材料就是所谓的少儿美术的新鲜感诱导法,根据创意美术绘画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对绘画有更多的新鲜感,并告诉孩子们绘画不局限一两种绘画材料,创作是天马行空,材料可以千变万化,只要用心,就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创意美术作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要在此基础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激发课堂教学的动力之一。从教师的主体方面入手,最后一点就是传教方式,传教方式可分为手把手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加互动式教学等,每一种传教方式也能激发教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