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优化逻辑学课堂教学探析
2016-10-18赵双赵艳
赵双+赵艳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如今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如何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文章从翻转课堂的内涵入手,立足于目前高校逻辑学教学的困境,分析了逻辑学课堂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对于构建翻转课堂优化逻辑学课堂教学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逻辑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逻辑学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53-04
一、引言
现代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高速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脚步,适应这种形势的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由最初在国外创始、流行、发展并走向成熟,如今也开始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的受重视程度,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伴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日益显著,愈来愈多的教师都在努力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本文重点对翻转课堂如何在高校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进行了探析。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或颠倒课堂,简称FCM,是指任课教师根据讲授课程的内容,整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点,创建相关教学视频,提前把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己利用时间学习视频中的新课程内容,以此完成知识的传递。接受了新知识的学生可以自己先通过相关视频进行测试,找出自己吸收内化不好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进而对知识进行彻底内化,完成学习过程。[1]
三、高校逻辑学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点
1.高校逻辑学教学的困境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高校学生的人才素质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校逻辑学教师一直努力致力于逻辑学的教学改革,期望能提高逻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但结果却不太乐观,逻辑学在教学方面仍是困难重重。
在课程设置方面,逻辑学的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不够重视,表现在好多高校,逻辑学已经淡出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即使部分高校仍保留逻辑学的课程设置,也是有的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有的教学学课时被不断压缩、减少;在学生方面,学生的逻辑学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逻辑学,甚至不知道逻辑学是什么。有基础的学生也反映,逻辑学比较抽象,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听老师讲,接受起来很吃力,课下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学,所以,逻辑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好。
据统计,在开设逻辑学的高校中,逻辑学的不及格率一直是比较高的。[2]而另一方面,社会对逻辑学知识的需求却没有减少,创新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在人的能力考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以公务员考试为代表的各种社会考试中,一直比较重视逻辑能力的考查,逻辑知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逻辑学教学地位的下降和社会对逻辑能力考查的比例不断增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迫使高校逻辑学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有所突破。为解决我国高校逻辑学教学中的困境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在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埃里克.马祖尔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两个部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一直以来,逻辑学教学在高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发挥主导作用——讲授课程,课下学生则是知识内化的主力军——完成作业。[3]如果按照目前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一周只上一次逻辑课,那么学生知识内化的效果就不能及时地被反映出来。翻转课堂实现的是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翻转。翻转之后,知识传递的场所不再是在课堂之上了,课堂上取而代之唱主角的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样一来,知识的传递必须要学生自己来完成。如何才能真正完成知识的传递?需要他们在课前做好功课,否则,课堂上容易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步伐,跟不上就会落后,怕落后的想法可以促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逻辑学教学模式中,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讲授,老师被寄予的希望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最大容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演员,老师的作用被充分体现和重视,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个事实,无法体现出学生个人理解能力和基础水平的不同。况且,课堂上“一刀切”式的灌输模式,经常出现的结果是老师在前面费力地讲,下面真正听课的却没有几个。太多的学生不注意听讲,老师的心理就容易失衡,认为自己的劳动没有被尊重,情绪容易失控,师生关系容易激化。在翻转课堂中,老师主要发挥的不是“演”的作用,而是“导”的作用。[4] “导”就是指导、组织。真正去“演”的是学生,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汲取知识。翻转之后,角色的变化使学生的存在感增强,被认可意识也随之提高,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师生的合作关系中,这样,学习的抵触情绪就会减少,师生关系容易得到优化。
(3)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逻辑学教学也摆脱不了这个现象,各高校逻辑学教学师资力量的差异,教学条件的不同,导致逻辑学教学教育不公的现象出现,影响了学生逻辑能力的提高。跨越国度的翻转课堂作为全球信息化的产物,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通过翻转课堂模式,高校逻辑学教师可以扬长避短,通过网络整合优质的逻辑学教学资源,录成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改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促进逻辑学教育公平的实现。
摘 要:近年来,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而其中的一种——碎片化学习,也越来越被关注与研究,作者在介绍了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后,结合时下最火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分析了它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信公众平台;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27-03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的支撑,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它迎合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满足人们的随时交互以及个性化需求,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开始逐步进入碎片化学习时代。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功能板块,它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功能模块。同时,调查表明,每天都会有高达90%的人会对其内容进行阅读。同时,由于低成本的资源开发、高速率的信息传播、广泛的受众影响面、多样化的内容等特点,使其成为碎片化学习的有益形式,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
1.基本内涵
与碎片化学习相关的有很多术语: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代、碎片化思维、碎片化内容等等。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碎片化”,“碎片化”原意为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许多碎块。基于此,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可以体现在:
(1)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相对于系统的知识,它是大数据时代下零散的、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在各个地方,虽然它很难做到全面、完整,但是其借助快捷、及时的移动学习工具,使得学习者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是指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之外,零散、不宜深度思考的时间。这些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让学习者做完一道题、浏览完一个新闻、看完一个单词等等。此外,这种处理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在等公交、坐地铁、餐桌旁的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个性化、零散化、差异化,不具备固定的时间段等等特征,是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基础。
(3)学习空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空间是指学习空间不受时空的约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室,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社区等等。它是一种零散于任何时空的碎片化学习和非正式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碎片化的空间对碎片化的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
2.特点
(1)灵活性:碎片化学习无论是将学习内容碎片化,还是学习时间碎片化,对于学习者而言,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学习过程是可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进行学习,使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很好地弥补正式学习的缺陷。
(2)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正式学习而言,它是一种个性化的非正式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有选择的、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3)高效率:在分割学习内容之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在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上,可以保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在学习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微信公众平台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推出的针对各类团体和个人的信息推送平台,分为:公众号和订阅号。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分享收藏等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推送、关键词回复和知识收藏分享,学习者无需下载便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浏览并保存学习资源。
1.微信公众平台广泛的影响力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
微信作为一个实时通讯软件,其用户量非常大。在2016年微信公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其中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同时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超过800万个。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很大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这就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2.微信公众平台便捷的传播是碎片化学习的载体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功能。一方面,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学习者就可以对平台内容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收藏和分享的功能,将学习内容进行传播,以其达到与共同爱好者的交流互动。
3.微信公众平台个性化的推送是碎片化学习的关键
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添加相应的公众号,公众号则在后台对用户进行分组,对用户进行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信息推送。这种个性化的推送也正是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4.微信公众平台多样化的内容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资源
微信是集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等为一体的传播的。管理者可以将内容通过精心的设置,将内容多样化的呈现给用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便于学习者进行学习。
四、微信公众平台下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资源不易形成系统的知识
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的;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简而言之,碎片化的学习资源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说明事物表面的东西,导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如果我们长期地接受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而不加思考,只会使我们仅仅沉浸在获得了某一新知识的喜悦中,思维变得很狭隘,因此其不易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