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
2016-10-18徐亚平
徐亚平
"""擦擦是藏族地区以及藏传佛教信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佛教造像艺术品,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丝路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国幅员辽阔,多民族文化枝繁叶茂、博大精深,擦擦只是其滚滚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花。由于地域的限制、文化的差异,致使擦擦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熟悉。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擦擦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特将有关擦擦的基本知识归纳编写,期望能对大家认识、了解擦擦有所帮助。
一、擦擦及其名称的来由
擦擦的概念就是翻模泥质佛像,是藏传佛教模制泥佛的总称。一般是指按照藏传佛教造像仪轨脱模或模印制作的小泥佛、泥塔。最初的擦擦只有佛塔、经咒;后逐渐演变为今天丰富的神佛世界。擦擦英语的原意就是形象完美或复制。
唐代泥模佛像加入汉文化元素,称为“善业泥”;泰国泥模佛像加入南亚泰国文化称为“佛牌”;西藏沿用音译称为“擦擦”。
擦擦名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当路人看到藏民、僧侣在打制擦擦,问“这是干什么?”回答曰“擦擦”;二是为拟声字,即打制擦擦时发出的声音;三是藏语“萨”或“”,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可能就是“萨擦”或“擦”。(图3)
二、擦擦的用途
擦擦是藏传佛教造像功德的一种。与金铜佛像、唐卡的功用一样,都属佛教供养品。
造像的目的当然是祈求福佑,即通过打制大量的擦擦,来积攒善业功德,以求消除罪业,或表示将身供于佛,也就是善业泥的含义:祈求“善业”,禳除“恶业”。
最初擦擦是用来装藏佛塔的,兴建一座寺庙,一般是先建塔,后建寺,在建塔之初要先制作或运来一批擦擦,装在佛塔内,使佛塔更有灵气。
随着佛教的兴盛发展,擦擦的作用也不断延伸扩大,成为藏民僧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来单调的内容也日益丰富,除了佛塔、经咒,神佛、菩萨、本尊、护法亦逐渐扩充,应有尽有,犹如一个微缩的佛的世界。它的作用更是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祈求家族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运昌盛;祈愿亲友出门平安、除病祛灾、逢凶化吉、消灾免难。擦擦做好之后,或装藏于佛塔及佛像内腔,或供奉在寺院之中,或安放在擦康之内。装藏于佛塔或佛像内腔是用来增加佛塔、佛像灵气,其他如寺院、擦康等处都是用于供奉。体量较小的擦擦,信众多装入嘎乌,视为吉祥物、护身符,随身携带便于随时观想、供奉(图4)。
三、擦擦传入西藏的时间及途径
擦擦源于印度,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入中国。
约于公元七至九世纪,藏族史上的吐蕃时期,即藏传佛教前弘时期——松赞干布时代开始在西藏流传。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经帕米尔高原、传入阿里流传开来;二是文成公主将善业泥的制作方法和理念带入西藏。
从某个角度说,赤尊公主进藏时所带的释迦牟尼佛8岁像,以及文成公主所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几乎成了藏传佛教造像历史的开始(图12)。
四、制作擦擦的材料
泥是制作擦擦的主要材料,而制作擦擦的泥是选用最干净的泥巴,如阿嘎土、炼泥、香泥(掺有香灰)、纸泥(掺有纸浆),这种擦擦叫泥擦(图5、6.7);有的加上已故亲人、高僧骨灰混合而成,这种叫骨擦;还有用藏红花等药材制成的擦擦,叫药擦(图8);最为珍贵的是布擦,即用达赖班禅圆寂后法体的体液、头发和泥巴制成的擦擦,据说此种擦擦极具灵气和殊胜力,非常珍贵。早期擦擦都没过火仍为泥质,元、明以后大型寺院制作的擦擦大多过火,成为陶制(图2、3、4)。
擦擦制成以后,必须经过喇嘛开光以后方可成为正式崇拜物,否则依然是一般的艺术品。开光一般是由经过灌顶、闭关的僧人,在执事的主持下共同完成请神安住的法事活动。开光后的擦擦又可以置入更大的佛塔或佛像内部,作为诸佛身语意功德事业的依附之物。也只有用加持过的擦擦、经板等圣物装藏的佛像、塔才真正具有了神灵。
五、迎请、供奉或佩戴擦擦有何忌讳及讲究
擦擦被善男信女们视为无异于庙堂殿宇中真正的佛或神灵,无时无处不在、无所不晓不识、惩恶扬善、普度众生,同样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比崇高圣洁、万却不可亵渎的圣物。体量较大的擦擦多用来装藏佛塔或寺院、信众供奉;而体量较小的擦擦传统上藏民或信众多装入嘎乌,视为吉祥物、护身符随身携带观修、供养。
所以说擦擦是佛教圣物、吉祥物。
尤其是千百年老擦擦,经过大德高僧开光、历代香火供奉,为极具殊胜功德的吉祥物。以大乘显宗法相概念表达佛法僧与三身关系,那么以释迦佛像代表佛宝及法身,以菩萨像代表法宝及报身,以罗汉或高僧代表僧宝及化身。所以说无论高僧、菩萨、金刚、护法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不同场合、时间的不同化身,供奉迎请都不为错。当然如僧侣、信众佛家弟子,自然是修持什么法迎请供奉什么佛更为适宜。正如土登曲扎活佛说:佛家弟子自然是迎请供奉自己的本尊为宜,其余众生凡佛陀、菩萨兼可迎请佩戴,唯护法的迎请佩戴应由上师指点为好。至于担心因香火不周、恭敬不够,佛陀是否会怪罪?活佛说“大可不必有此顾虑,佛菩萨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根本,怎会怪罪众生呢?只要不是有意毁坏、亵渎佛像,就无需担忧顾虑”。那么如果从欣赏收藏角度来恭请,应当以刻画逼真、表情生动、品相完美、存世稀有的擦擦为首选,这样无论是从审美观赏或收藏增值角度来说都是明智选择(图6)。
六、名擦(图1)
历代活佛高僧,都亲自参与制作擦擦。从阿底峡到宗喀巴大师以及历代班禅大师都制作擦擦。制作擦擦的泥土都是从高山修行的洞中采集,并要掺入活佛大师亲自配制的药水。这种由知名大德高僧制作,并一般都嵚有印记的擦擦被称为名擦。这种名擦极为珍贵,过去只有贵族、官员、才能得到,平时戴在胸前,说是可以防身治病,传说中的能使刀枪不入的擦擦就是这种。
七、布擦(图15)
“布”即法体。根据藏传佛教仪轨,达赖、班禅或少数高僧大德圆寂之后都要实行塔葬。塔葬之前,他们的遗体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脱水处理,其方法是将盐和藏红花等多种药物用干净白布裹在他们的遗体上,使身体中的水分被吸收到盐和药物中,如此反复多次更换后,寺庙僧人再将这些沁入大师精血的药物与干净的泥土混合制成为数极少的擦擦,赠给亲人或弟子。在西藏这种擦擦非常珍贵,被认为是护身祛病的圣物,高贵而又神圣。据说戴上此种擦擦可以抵挡一切邪恶、确保平安,甚至刀枪不入,一般人难得一见。据说过去这样的一枚“布擦”需要用四头牦牛来交换。
事件经过:
2015年6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展出由李舒第等人捐赠的170多件古代陶瓷器。开展当日,校方向陶瓷艺术馆主要捐展人、设计与艺术总监、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等14名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该馆的展品一经在网上发布,在收藏界引起一片哗然,许多收藏家,以及一些文物界的专家都认为所展示的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赝品、伪品。更有甚者,许多赝品、伪品“文物”,甚至达到“毁人三观、贻害子孙”的地步,却堂而皇之在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圣地上以历史“文物”的面目展示!两天后,瓷器圈网名“花市暂得楼”梁晓新先生直接在微博开火,怒斥展品“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引发“国宝帮”全力回击。随即,全国一大批与文博相关的从业者加入战团,正面对阵“国宝帮”。
6月20日,浙江省十位实力派收藏家孙海芳等人联名致信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所展示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假、仿‘文物。”随后,孙海芳等人又致信浙江省文物局请求严肃处理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的赝品展览。
2015年7月29日,网名“西风”的张星忠在微博和博客上发了题为《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质疑和批评帖子,认为浙师大陶瓷艺术馆所展出的大量瓷器存在问题,并在微博发了质疑为赝品的高清晰藏品图片,同时做了评论,言辞犀利,极具挑战性。这篇文章被新浪网推荐,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2015年9月2日,浙江省文物局回复孙海芳等人的质疑,明确表示“这次陶艺馆展出的陶、瓷器标注的年代普遍存在问题”(详见文件),并要求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把年代存在问题的展品重新标注年代,或取消原来标识的年代,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由于浙江省文物局的明确答复,以及众多收藏家及体制内文博专家的“声讨”,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展品的“真伪”之争有了明确的结论:艺术馆展出的古陶瓷器标注年代存在严重问题,必须纠正,可改为艺术品展出。
正当大家以为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事件已尘埃落定,不曾想事态演变成一场司法诉讼。2015年9月底,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吴炜鹏两位律师作为原告李舒弟的代理人,以张星忠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新浪公司、微梦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向海淀法院正式提起诉讼,起诉西风(张星忠)严重侵犯了李舒第的名誉权。海淀法院于2015年10月组织各方进行了证据交换,并于2015年11月、12月两度开庭审理本案。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收藏界人士旁听了庭审,共同见证了李舒弟诉张星忠名誉侵权案。
2016年7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对李舒弟诉张星忠(网名“西风”)、北京新浪互联信息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浪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张星忠构成对李舒弟名誉权的侵害,并判决张星忠删除博文《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其新浪博客首页连续五日发布声明,向李舒弟赔礼道歉。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业界舆论一片哗然,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本刊选登最具代表性的两篇博文加以刊载,供读者诸君解读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古陶瓷展览事件的前因后果。
此案的判决告诉我们,在正常的学术辩论,或收藏品真伪的争论,法律维护言论自由,各抒己见,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否则就会触犯法律。西风(张星忠)“文物打假”败诉的案件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我们每一个收藏爱好者一定要切记在心!
(说明:以下转载的两篇博文,略有删减!)
国内收藏界的“官民”之争已是老生常谈,而近日,业内再起波澜,备受瞩目的李舒弟怒诉“西风”张星忠案一审判决出炉,结果为李舒弟教授胜诉,并责令张星忠向其公开致歉。此判决一出,犹如决堤洪水,冲醒了迷恍的收藏界,而更是蓄积的沉怨引出了国内艺术品行业的诟病。满履沧桑的藏品背后是文化传承,还是伪装者的“生意道具”?明镜如法,待钱卫清律师道出其中深意。
“无据打假”这步棋,似退非进
人生如棋,多少人甘为利益的棋子,“西风”来袭,可这第一步“无据打假”即注定输掉了全盘。接下来,我们邀请本案原告律师,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卫清律师为大家解局。
钱卫清律师表示。此案是典型的“无据打假”。当时,浙江师范大学接受李舒弟教授的开展捐赠,展览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学校为了宣传和传播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古陶瓷艺术,没想到此次展览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十几名所谓的“收藏家”联名写信给浙江有关部门质疑此次展出藏品为赝品,但提出质疑的这些人并没有去现场看过藏品,也没有近距离了解过这些古代陶瓷艺术品,只是靠网上的图片和一些相关报道就断定这些藏品为赝品,且联名致信给浙江有关部门要求浙师大停止展览赝品,更有甚者前后两次写公开信致浙江文化厅及文物管理部门,要求这些部门责令浙师大停展。
我们发现“西风”张星忠这几年参与了多次“无据打假”的行动,他利用这些收藏家的质疑公开信借题发挥,在他的博文上引用了大量没有事实依据的文章,其中包括“假的不能再假”、“李舒弟借着展览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目的”、“存在腐败现象”、“浙师大的这次活动是强奸社会的”等等。此篇博文一出便出现大规模的转载,且转载次数高达十几万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鸣。
此时钱卫清律师加重语气形容说:“无据打假”是弥漫在整个收藏界的雾霾。因为有很多民间收藏家想把自己花心血收集到的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品,通过艺术馆或者博物馆展览出来,就被社会上所谓的专家、收藏家、评论家质疑。
这些所谓的“专家”,完全是隔空打假,既不调查,也没有亲临现场观摩,更没有与展览者进行交流,而是直接判定为假。我相信,这其中存在很深刻的社会因素,在他们心中,只有故宫、国家博物馆、国有博物馆才会有这些东西,没有事实依据地质疑民间收藏家手中精美绝伦的藏品。
其次,很大部分因素是利益集团的绑架。这些人出于私心,伺机通过“无据打假”的荒谬手段打压民间收藏家,扰乱行业秩序、造成行业乱象丛生,而这种乱象已成行业通病。
李舒弟教授就是行业诟病下的受害者。李教授作为一名学者,愿意接受善意的学术讨论和质疑,但“西风”张星忠的此篇博文从最初就充满了恶意,行文通篇充斥了对李教授的侮辱、诽谤、贬损、恶意的言论,给李教授带来了极大伤害。
“隔空打假”无端的指责、抹黑收藏、打压收藏家的收藏行为等,这其中满载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根源,一方面是国家的文物管理部门的行政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利益垄断。
民藏进程不断受阻,因起何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大兴土木工程,民间的古代艺术品出土之多,将以万亿计算,其品味之高,更是前所未有,民间收藏家为了保护它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钱卫清
钱卫清律师片刻沉思,分享道:“纵观行业,民间藏品数量巨大收藏价值较高,这些艺术品要想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以及文物保护价值,这需要整个社会对民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目前影响民间收藏及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很多障碍,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第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形态,政策安排严重滞后。改革开放这30多年,民间收藏的蓬勃发展,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国有垄断的管理模式,落后的文物系统已经不再适合现今形势的发展。
第二,法律保护问题。法律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文物保护法》存在很多落后的规定,司法制度对文物及收藏家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另外,《博物馆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接收来源不明的文物,而这个规定本身就存在界定不明确的问题。
第三,社会因素。很多媒体由于受到伪专家的误导、利益集团的恶意引诱,不能正确地认识民间收藏家所收藏藏品的珍贵性,夸大造假仿制水平,致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观念——民间收藏家手里的藏品95%是假的,错误引导人们进入认识误区。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藏行业被利益集团所绑架。利益集团通过虚假拍卖、虚假交易等方式把普通艺术品炒成天价的垄断行为为其谋取暴利,并且绝不允许民间收藏家手里有更精美的藏品展示出来,以免损害自己的利益。之前‘王刚砸宝案也同样影射出整个收藏界的混乱场面,这是根源所在。”
民藏与法,接力有序传承
“西风”张星忠运用了各种传来的不实的言论发表的一篇长博文,对浙师大陶瓷馆的展览提出质疑,表面看这只是一起侵权案件,但是背后反映了多年来民间收藏家面对‘无据打假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一种状态。
——钱卫清
此次,李舒弟教授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委托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团队进行维权,为民间收藏家做出示范。通过本案让社会各界,更让利益集团看清楚,进行“无据打假”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旦构成刑事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钱卫清律师表示。
当谈到民藏家应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钱卫清律师指出:首先,民藏家要善于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收藏古代艺术品或文物艺术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自身合法合规,坚决抵制参与任何与盗墓有关的活动。
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说法,则是要做到“合法收藏”。按照正规的市场渠道,通过支付平台,坚持通过保护文物艺术品的角度进行收藏。我们的收藏行为要经得住法律的拷问,同时,我们收藏家也要参照国家关于艺术品的保护规定进行收藏,尤其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文物艺术品经济搞活,让老百姓来分享国家文物保护红利。”
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民间收藏家不仅要使用法律武器维权,同时,更要加深对法律的理解,要让自己收藏的古代艺术品通过法律创新、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市场运作来更好地实现它的本真价值,让我们的藏品打破千百年形成的专业屏障,获得一个平等的展示机会,接力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网媒涉案,引发时代的思考
钱卫清律师表示,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法院的判决很公正,它区分了哪一类属于言论自由,哪一类属于任意的人格贬损,例如说,“强奸社会”、“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其他推测性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不被允许的,且同时需承担法律责任。”
“西风”案还存在一个特殊性,网媒涉案引发出收藏界跨时代的思考,本案中新浪、微梦,作为社交平台被判有法律连带责任,且他们在法庭上也承认了他们的审查义务做得不到位,存在一定的过失,法院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认为网络服务商,应该尽到对传播内容真实性审查的义务,确保通过网络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和文章,不能有贬损,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钱卫清律师分析道,毕竟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的,不仅传播的数量是海量的,而且诸多诽谤性的语言、贬损性的语言、侮辱性的语言更是通过网络服务商的审核、推送到主页上。基于社交媒体提供技术性服务,在面对承载海量信息的社会化事件,平台审查与评判的能力是有限的,客观上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但当网络媒体传播涉及到收藏家“无据打假”的类似事件,应当有所慎重,吸取教训。
近日,法院一审判决西风败诉。这判决,好比往小鱼塘里丢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风云变幻,争论再起。其中最欢脱的就是这篇《“西风”势败,法不容收藏界利益伪装》。玩老货不甘示弱。马上炮制一篇雄文《道你麻痹歉,支持西风,国宝帮傻逼》反击。当我耐心把两边的文章和评论都读完,只有一个感受:都在谈西风败诉,高兴的恨不得坐上窜天猴一飞冲天,愤怒的恨不得问候全国司法系统工作人员长辈的生殖器官,那么请问到底有几个人真正看过法院的判决书?真正知道西风败诉败在何处?
一份判决书,简单一点说可以分为原告诉称、被告辩称和法院认为三个部分,核心在于法官对案件的分析和判决。西风案件的判决书一共27页,从22到27页属于核心部分。我把图片贴上来,实在不想看图的,请至少扫一眼第23页。然后我会用最简明直白的分析告诉你,西风为什么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