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博物馆部分藏品断代探究
2016-10-18郑大伟
郑大伟
"""摘 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于2015年10月开馆,建筑雄伟、装修现代、展品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笔者认为部分藏品断代不准。为使得我国重要的陶瓷收藏单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客观、严谨的学术服务,笔者通过馆藏瓷器之间的比较,参阅相关权威出版物,以及根据陶瓷的时代特征给瓷器断代的方法,列出发现馆藏器物中年代标注错误22例,宣传图文仿品15例,以及其他错误若干。希望博物馆能够积极考证,健康发展,坚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宗旨,充分展示文化与学术的严谨性。
引 言
2015年冬,笔者专程赴景德镇拜访新落成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新馆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藏品更是数量众多、琳琅满目。对于一家博物馆而言,设施、藏品为其硬件,研究、宣传为其软件,软硬兼修,方能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中国陶瓷博物馆作为国内一流的陶瓷收藏单位,笔者发现其中年代标错者不在少数。展板宣传之中更是引入了仿品。新馆落成,百废待兴,任重道远,此时提出只为避免错过考证修改的最好时机。
笔者以瓷为业,粗通元明清瓷器,且由于馆藏瓷器传承有序,并无高仿混入,故虽隔着玻璃,并不妨大体断代。下文所指之误,为笔者审慎选择指出,虽难免片面,但并非无的放矢。
有关江西藏瓷,早有学者铁源主编之《江西藏瓷全集》。此套书的编纂云集诸多国内学者,遍历江西各大收藏机构,入选藏品具有代表性,文字也颇为严谨、全面、系统。所幸之事,部分馆藏瓷器已在书中有所著录,且凡著录于书中的器物均有断代、说明,应作为今日馆藏器物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可不查。想馆藏瓷器与《江西藏瓷全集》应相伴鉴赏,方能相得益彰,尽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列出展厅中各类错误42例。器物年代标注错误22例,(其中有11例,已经在《江西藏瓷全集》中有直接或间接的著录),器物工艺、器型错误5例,宣传图文仿品15例。未涉及之处,并不排除有其他错误。
断代矛盾
文物断代的过程,就是将文物之间相互比较的过程,同一时期的文物具有相同的特征,而符合这些特征的器物,就应是指向这一时期的文物。在展馆中,有两只青花碗(图1),左边两图为两只青花碗的侧面图,右边两图为两只青花碗的碗心图。两只碗口径相若,足径亦相若。均敞口、弧腹、圈足,外壁绘青花夔龙衔花作追逐状,下有莲瓣纹作装饰。碗内壁口沿处亦绘青花夔龙衔花作追逐状,碗心绘十字杵纹。由此可见,两碗应为同一时期的产品。
然而,博物馆将上面一只命名为清康熙青花螭龙纹碗,将下面一只命名为明嘉靖青花龙纹碗,显然,两只碗在命名时没有互相参照一下。综合来看,两只碗都应是康熙民窑青花的典型器,在断代上应并无太大难度。想来,那只被断为“嘉靖”的碗,底部可能有“大明嘉靖年制”的寄托款(底不可见),这在康熙一朝十分常见,或可能成为误判的原因。
在展馆的明代部分和清代部分区域分别有三件风格十分相近的青花五彩器,博物馆分别命名为:明嘉靖青花五彩仕女纹坛(图2)、明万历五彩麒麟纹坛(图3)、清雍正五彩人物花果纹觚(图4)。如按照博物馆命名的话,此三件风格相近的器物的时间跨度竟达到了228年(明嘉靖1507-清雍正1735年)。幸而,此三件器物都在《江西藏瓷全集》中有著录,书中的命名为:明崇祯五彩庭院仕女图罐、明崇祯五彩瑞兽纹罐、清顺治五彩花卉八仙人物图花觚。
书中在明崇祯五彩瑞兽纹罐的说明中写到:“由于崇祯时处明清交替之际,故瓷器两种风格兼而有之,证据确凿的五彩器不多,过去往往把明末无款识五彩器与清初无款识五彩器混为一谈,称之为‘大明彩。但对比分析显示,有些五彩器既非明末天启之物,也非清初顺治、康熙之物,应为崇祯之物,天启五彩以红彩为主,兼施绿彩,极少点饰青花,整体色彩淡雅,之前的万历五彩,虽有青花,但红绿二彩浓烈绚丽,而此器则不具有此风格。顺治五彩虽也用青花,但青花青翠浓郁,设色精美,而此器青花略显浅淡。而康熙五彩亦少用青花,而用釉上蓝彩,故此器应定为崇祯较为合适。”
江西藏瓷全集
时任江西省文物局局长的孙家骅,在与著名陶瓷学者铁源“谈起想出版一套江西藏瓷丛书的计划时,双方一拍即合”。铁源组织财力、专家团队,孙家骅安排专家团队历时一年考察、拍摄江西三十八个博物馆的藏品,终于完成了《江西藏瓷全集》。这套书的出版,为江西众多藏瓷赋予了生命,这是对瓷都景德镇内涵的深刻礼赞,为陶瓷的故乡——江西,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正如该书前言中写道:“江西丰富的文物藏品,却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存储于文物仓库,无法与世人见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宣传教育功能。博物馆本来应既是文物收藏机构,也是研究和宣传机构,但现实情况却是博物馆往往只发挥了其收藏的作用,研究和宣传作用却发挥不够。”正是出于对该需求的深刻理解,各方花大量人力、物力编纂此书,该书的出版,为研究、宣传江西藏瓷奠定了基础,中国陶瓷馆的建设与发展也应充分借鉴该书已经取得的成果。
除上述三件器物的断代偏离了《江西藏瓷全集》,下列8件器物的断代也不同于此书的判断。
■民国粉彩秋操杯(图5)。此件器物在《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P183)命名为:清光绪粉彩秋操杯。牡丹叶形,杯底起一花梗,花梗中空,与花蕊孔相连,可藉以吸水,通体施粉彩,花瓣纹脉络清晰。淡绿釉花梗的背面,墨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明确纪年铭文。应为光绪一朝名品。
■清康熙五彩兽纹碗(图6)。此件器物在《江西藏瓷全集·民国(下)》(P21)命名为:民国青花五彩开光走兽纹碗。款识为:“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此件器物为民国仿万历款识器物,内容丰富、纹饰繁缛,为精心之作,也颇得康熙五彩神韵。只是胎釉与康熙皆有差距,纹饰也过于拘谨,仿制感尤为明显,不可当做康熙器。
■清康熙青花开光海兽图胆瓶(图7)。此件器物在《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P112)命名为:清光绪青花开光海兽纹长颈瓶。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画面为海水与怪兽组成,故俗称海怪纹。始见于明永乐年间,康熙时即为流行,多为民窑器物,基本特征是鳞甲清晰,线条流畅。晚清时多有仿品,但较真品生气不足,鳞甲较大而稀”。
事件经过:
2015年6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展出由李舒第等人捐赠的170多件古代陶瓷器。开展当日,校方向陶瓷艺术馆主要捐展人、设计与艺术总监、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等14名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该馆的展品一经在网上发布,在收藏界引起一片哗然,许多收藏家,以及一些文物界的专家都认为所展示的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赝品、伪品。更有甚者,许多赝品、伪品“文物”,甚至达到“毁人三观、贻害子孙”的地步,却堂而皇之在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圣地上以历史“文物”的面目展示!两天后,瓷器圈网名“花市暂得楼”梁晓新先生直接在微博开火,怒斥展品“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引发“国宝帮”全力回击。随即,全国一大批与文博相关的从业者加入战团,正面对阵“国宝帮”。
6月20日,浙江省十位实力派收藏家孙海芳等人联名致信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所展示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假、仿‘文物。”随后,孙海芳等人又致信浙江省文物局请求严肃处理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的赝品展览。
2015年7月29日,网名“西风”的张星忠在微博和博客上发了题为《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质疑和批评帖子,认为浙师大陶瓷艺术馆所展出的大量瓷器存在问题,并在微博发了质疑为赝品的高清晰藏品图片,同时做了评论,言辞犀利,极具挑战性。这篇文章被新浪网推荐,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2015年9月2日,浙江省文物局回复孙海芳等人的质疑,明确表示“这次陶艺馆展出的陶、瓷器标注的年代普遍存在问题”(详见文件),并要求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把年代存在问题的展品重新标注年代,或取消原来标识的年代,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由于浙江省文物局的明确答复,以及众多收藏家及体制内文博专家的“声讨”,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展品的“真伪”之争有了明确的结论:艺术馆展出的古陶瓷器标注年代存在严重问题,必须纠正,可改为艺术品展出。
正当大家以为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事件已尘埃落定,不曾想事态演变成一场司法诉讼。2015年9月底,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吴炜鹏两位律师作为原告李舒弟的代理人,以张星忠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新浪公司、微梦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向海淀法院正式提起诉讼,起诉西风(张星忠)严重侵犯了李舒第的名誉权。海淀法院于2015年10月组织各方进行了证据交换,并于2015年11月、12月两度开庭审理本案。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收藏界人士旁听了庭审,共同见证了李舒弟诉张星忠名誉侵权案。
2016年7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对李舒弟诉张星忠(网名“西风”)、北京新浪互联信息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浪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张星忠构成对李舒弟名誉权的侵害,并判决张星忠删除博文《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其新浪博客首页连续五日发布声明,向李舒弟赔礼道歉。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业界舆论一片哗然,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本刊选登最具代表性的两篇博文加以刊载,供读者诸君解读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古陶瓷展览事件的前因后果。
此案的判决告诉我们,在正常的学术辩论,或收藏品真伪的争论,法律维护言论自由,各抒己见,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否则就会触犯法律。西风(张星忠)“文物打假”败诉的案件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我们每一个收藏爱好者一定要切记在心!
(说明:以下转载的两篇博文,略有删减!)
国内收藏界的“官民”之争已是老生常谈,而近日,业内再起波澜,备受瞩目的李舒弟怒诉“西风”张星忠案一审判决出炉,结果为李舒弟教授胜诉,并责令张星忠向其公开致歉。此判决一出,犹如决堤洪水,冲醒了迷恍的收藏界,而更是蓄积的沉怨引出了国内艺术品行业的诟病。满履沧桑的藏品背后是文化传承,还是伪装者的“生意道具”?明镜如法,待钱卫清律师道出其中深意。
“无据打假”这步棋,似退非进
人生如棋,多少人甘为利益的棋子,“西风”来袭,可这第一步“无据打假”即注定输掉了全盘。接下来,我们邀请本案原告律师,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卫清律师为大家解局。
钱卫清律师表示。此案是典型的“无据打假”。当时,浙江师范大学接受李舒弟教授的开展捐赠,展览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学校为了宣传和传播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古陶瓷艺术,没想到此次展览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十几名所谓的“收藏家”联名写信给浙江有关部门质疑此次展出藏品为赝品,但提出质疑的这些人并没有去现场看过藏品,也没有近距离了解过这些古代陶瓷艺术品,只是靠网上的图片和一些相关报道就断定这些藏品为赝品,且联名致信给浙江有关部门要求浙师大停止展览赝品,更有甚者前后两次写公开信致浙江文化厅及文物管理部门,要求这些部门责令浙师大停展。
我们发现“西风”张星忠这几年参与了多次“无据打假”的行动,他利用这些收藏家的质疑公开信借题发挥,在他的博文上引用了大量没有事实依据的文章,其中包括“假的不能再假”、“李舒弟借着展览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目的”、“存在腐败现象”、“浙师大的这次活动是强奸社会的”等等。此篇博文一出便出现大规模的转载,且转载次数高达十几万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鸣。
此时钱卫清律师加重语气形容说:“无据打假”是弥漫在整个收藏界的雾霾。因为有很多民间收藏家想把自己花心血收集到的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品,通过艺术馆或者博物馆展览出来,就被社会上所谓的专家、收藏家、评论家质疑。
这些所谓的“专家”,完全是隔空打假,既不调查,也没有亲临现场观摩,更没有与展览者进行交流,而是直接判定为假。我相信,这其中存在很深刻的社会因素,在他们心中,只有故宫、国家博物馆、国有博物馆才会有这些东西,没有事实依据地质疑民间收藏家手中精美绝伦的藏品。
其次,很大部分因素是利益集团的绑架。这些人出于私心,伺机通过“无据打假”的荒谬手段打压民间收藏家,扰乱行业秩序、造成行业乱象丛生,而这种乱象已成行业通病。
李舒弟教授就是行业诟病下的受害者。李教授作为一名学者,愿意接受善意的学术讨论和质疑,但“西风”张星忠的此篇博文从最初就充满了恶意,行文通篇充斥了对李教授的侮辱、诽谤、贬损、恶意的言论,给李教授带来了极大伤害。
“隔空打假”无端的指责、抹黑收藏、打压收藏家的收藏行为等,这其中满载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根源,一方面是国家的文物管理部门的行政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利益垄断。
民藏进程不断受阻,因起何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大兴土木工程,民间的古代艺术品出土之多,将以万亿计算,其品味之高,更是前所未有,民间收藏家为了保护它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钱卫清
钱卫清律师片刻沉思,分享道:“纵观行业,民间藏品数量巨大收藏价值较高,这些艺术品要想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以及文物保护价值,这需要整个社会对民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目前影响民间收藏及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很多障碍,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第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形态,政策安排严重滞后。改革开放这30多年,民间收藏的蓬勃发展,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国有垄断的管理模式,落后的文物系统已经不再适合现今形势的发展。
第二,法律保护问题。法律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文物保护法》存在很多落后的规定,司法制度对文物及收藏家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另外,《博物馆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接收来源不明的文物,而这个规定本身就存在界定不明确的问题。
第三,社会因素。很多媒体由于受到伪专家的误导、利益集团的恶意引诱,不能正确地认识民间收藏家所收藏藏品的珍贵性,夸大造假仿制水平,致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观念——民间收藏家手里的藏品95%是假的,错误引导人们进入认识误区。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藏行业被利益集团所绑架。利益集团通过虚假拍卖、虚假交易等方式把普通艺术品炒成天价的垄断行为为其谋取暴利,并且绝不允许民间收藏家手里有更精美的藏品展示出来,以免损害自己的利益。之前‘王刚砸宝案也同样影射出整个收藏界的混乱场面,这是根源所在。”
民藏与法,接力有序传承
“西风”张星忠运用了各种传来的不实的言论发表的一篇长博文,对浙师大陶瓷馆的展览提出质疑,表面看这只是一起侵权案件,但是背后反映了多年来民间收藏家面对‘无据打假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一种状态。
——钱卫清
此次,李舒弟教授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委托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团队进行维权,为民间收藏家做出示范。通过本案让社会各界,更让利益集团看清楚,进行“无据打假”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旦构成刑事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钱卫清律师表示。
当谈到民藏家应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钱卫清律师指出:首先,民藏家要善于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收藏古代艺术品或文物艺术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自身合法合规,坚决抵制参与任何与盗墓有关的活动。
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说法,则是要做到“合法收藏”。按照正规的市场渠道,通过支付平台,坚持通过保护文物艺术品的角度进行收藏。我们的收藏行为要经得住法律的拷问,同时,我们收藏家也要参照国家关于艺术品的保护规定进行收藏,尤其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文物艺术品经济搞活,让老百姓来分享国家文物保护红利。”
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民间收藏家不仅要使用法律武器维权,同时,更要加深对法律的理解,要让自己收藏的古代艺术品通过法律创新、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市场运作来更好地实现它的本真价值,让我们的藏品打破千百年形成的专业屏障,获得一个平等的展示机会,接力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网媒涉案,引发时代的思考
钱卫清律师表示,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法院的判决很公正,它区分了哪一类属于言论自由,哪一类属于任意的人格贬损,例如说,“强奸社会”、“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其他推测性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不被允许的,且同时需承担法律责任。”
“西风”案还存在一个特殊性,网媒涉案引发出收藏界跨时代的思考,本案中新浪、微梦,作为社交平台被判有法律连带责任,且他们在法庭上也承认了他们的审查义务做得不到位,存在一定的过失,法院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认为网络服务商,应该尽到对传播内容真实性审查的义务,确保通过网络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和文章,不能有贬损,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钱卫清律师分析道,毕竟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的,不仅传播的数量是海量的,而且诸多诽谤性的语言、贬损性的语言、侮辱性的语言更是通过网络服务商的审核、推送到主页上。基于社交媒体提供技术性服务,在面对承载海量信息的社会化事件,平台审查与评判的能力是有限的,客观上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但当网络媒体传播涉及到收藏家“无据打假”的类似事件,应当有所慎重,吸取教训。
近日,法院一审判决西风败诉。这判决,好比往小鱼塘里丢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风云变幻,争论再起。其中最欢脱的就是这篇《“西风”势败,法不容收藏界利益伪装》。玩老货不甘示弱。马上炮制一篇雄文《道你麻痹歉,支持西风,国宝帮傻逼》反击。当我耐心把两边的文章和评论都读完,只有一个感受:都在谈西风败诉,高兴的恨不得坐上窜天猴一飞冲天,愤怒的恨不得问候全国司法系统工作人员长辈的生殖器官,那么请问到底有几个人真正看过法院的判决书?真正知道西风败诉败在何处?
一份判决书,简单一点说可以分为原告诉称、被告辩称和法院认为三个部分,核心在于法官对案件的分析和判决。西风案件的判决书一共27页,从22到27页属于核心部分。我把图片贴上来,实在不想看图的,请至少扫一眼第23页。然后我会用最简明直白的分析告诉你,西风为什么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