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全球化

2016-10-18

清华管理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蒂尔顶峰彼得

钱颖一:你认为全球化是“从1到N”的过程,不算真正的创新;而过去的三四十年,是一个全球化主导的时代。

彼得 蒂尔:我想崇尚创新是很近的事,尤其发生在过去十多年,具体时间很难衡量。当然,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有所不同。

在全球化主导的时代,人们没有理由一定要去进行原始创新,因为复制就是最容易摘到的果实。在美国,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产业,例如金融,表现极其好。如果说,仅仅通过全球化就可以大展拳脚,那你应该勇往直前,去摘全球化的果实。对于顶尖人才而言,全球化确实曾大有可为。

可是现在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如过去那么强劲了,我想顶峰是在2007年。今天,2016年,全球化绝对已过顶峰,可能已经走向反面。在1970年到2007年之间,全球化使得贸易增长了2到3倍,和GDP增速一样快,现在很容易滑向反面。

现在需要回归创新。

当创新压力大增时,在美国,有才华的年轻人从蜂拥去纽约变成潮涌向硅谷。在整个上世纪80到90年代,直至2007年,对有才华的年轻人来说,纽约是魔力之都。年轻人都想去银行业、投行、麦肯锡咨询、高盛等等,这些行业与企业和全球化紧密联系。从2008年开始,人才更多流向硅谷,相比以全球化征服世界的故事,大家更喜欢创新的故事。

钱颖一:为什么你认为全球化的顶峰是2007年?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吗?

彼得 蒂尔:银行是全球化的中心,在金融危机中,银行是最受重创的。也可以说,过度的全球化引发了危机。

钱颖一:这是你的创新观点,就是说,全球化同技术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彼得 蒂尔:对,但不是全面替代关系,是部分的替代。

钱颖一:通常大家认为因果关系是这样,金融危机削弱了纽约和金融行业的吸引力,所以大家转向硅谷。你的观点是,因为全球化走得太远,所以金融行业陷入困境。

彼得 蒂尔:两者都是。但我想我的解释比标准解释更进一步。如果只是按标准解释,你可以说,危机是因为一些监管政策出问题导致的事故,所以可以回头纠正。但是他们回头重来了,并不管用。如果是浅层次的错误,你可以回头纠正;但如果是深层的错误,那事情就从根本上没法运行了。我想那是深层错误。

钱颖一: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听说全球化走得太远这个观点。通常人们反对全球化时说“全球化破坏了工作机会,降低了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这是比较典型的观点。但你的观点听上去不同,你的观点是过度全球化?请解释一下过度全球化。

彼得 蒂尔:全球化和技术这样的词汇一样,意味着很多东西,会令人困惑。过度全球化是想象力失败的产物——除了全球化,你想不出其他东西。你能想到的未来,就是让世界变得一模一样。你能做的事,就是试图更快聚合。当人们只有这样很失败的想象力时,就会导致资源都进入全球化套利中。

钱颖一:所以你的全球化定义,就是市场的扩张和技术的复制?

彼得 蒂尔:有各种各样的全球化。一种是复制可行模式,是已有事物的延伸。因此,全球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我不是反全球化。我认为是全球化(“从1到N”)被捧得太高,以至于影响了创新(“从0到1”)。

猜你喜欢

蒂尔顶峰彼得
彼得,彼得,吃南瓜
主动出击
彼得潘
彼得潘
江善明
等待成功
莫泊桑短篇小说
漫画
裸婚总统帕蒂尔
裸婚总统帕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