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先前经验与环境感知
——基于双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2016-10-18刘志迎付丽华
刘志迎,付丽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先前经验与环境感知
——基于双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多变,尤其是环境中破坏性创新的出现,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阶理论,高管成员不同的认知基础会使信息处理具有选择性,导致感知的异质性,并在这种有限理性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创新战略选择。决策者先前经验会影响认知,进而对环境感知产生影响,而环境感知又是影响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目前,学术界关于具体环境感知对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尚无定论。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运用文本分析与编码设计方法,通过双案例研究,探讨中小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决策者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环境感知对探索性和利用性创新战略选择的差异化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创新战略; 环境感知; 先前经验; 探索性创新; 利用性创新
0 引 言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诸多创新机会,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日趋多变。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难以持续,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来匹配转瞬即逝的机会、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然而,随着行业中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出现与发展,企业面临着战略困境:是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还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商业模式?[1]在企业创新实践中,探索性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潜在地帮助企业重组现有的资源,重新思考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利用性创新可以帮助企业追随自己最有价值的顾客,走向高端市场,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2]。在不同时期,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创新战略,其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呢?
近年来,环境中破坏性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决策挑战受到管理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多数并没有理论基础。Christensen观察发现,面对破坏性技术创新,有的企业会完善现有的技术,走向中高端市场[1]。Markides等通过研究企业对环境中破坏性创新的动态回应,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3-6]。Charitou和Markides归纳了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回应框架,提出了5种商业模式变革,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7],然而,他们的框架并没有解决具体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战略行为这一问题。
企业创新战略选择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战略选择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战略代理理论表明战略决策者的决定推动了组织行为,由此,从个人决策框架可以解释组织行为[8]。行为决策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决策者在选择中会受到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管理者决策行为的因素很多,环境因素和个人认知是影响管理者决策行为的重要前置变量。Charitou和Markides认为管理者的个人特质和经历会影响管理者的认知及其对环境的感知因素,进而影响管理者的行为[7]。Gilbert研究解释了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指出企业面临的机会或者威胁将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行为[9]。高阶理论也强调了有限理性下的战略选择,高管成员不同的认知基础、价值观、洞察力以及这些特质的作用过程会使信息的处理和过滤具有选择性,从而导致管理者的不同感知,并在这种有限理性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战略选择[10]。而以往学者多基于完全理性的假设探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基于有限理性假设,从认知视角探讨环境感知与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比较少。基于此,本文探索环境变化给管理者带来的环境感知——“机会”与“威胁”——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同时基于动态环境下战略决策者的有限理性[11],决策者对环境的感知会受到其认知的影响,而先前经验对决策者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也探索管理者先前经验这一前因变量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贝斯特)和安徽启盛数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启盛)这两个案例,试图揭示管理者先前经验、环境感知对创新战略选择的作用机理。
1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1.1创新战略模式
创新战略是企业发展方向和方式的选择,目前的研究通常将其分为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两种模式[12]。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最早是由March提出的,March从二元化的视角将创新分为探索与利用,探索包含研究、变化、风险承担、实验、发现、创新等方式的企业过程,而利用注重精炼、选择、生产、效率、实现、执行等活动[13]。面对行业中破坏性创新等带来的环境变化,企业做出的积极回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探索性创新。探索性创新是为了满足新兴市场或者客户而采取的创新战略,这需要企业跳出原有知识的樊篱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关注于突破,主要包括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重新设计现有的商业流程,重新思考企业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方式。②利用性创新。利用性创新是一种渐进式创新,企业通常基于现有的顾客或者市场需求,通过增加客户喜欢的功能元素,逐步改进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利用性创新以现有知识为基础,是对企业现有技术、流程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2环境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
1.2.1机会感知与创新战略
机会感知是决策者对环境变化给企业所带来机会的感知,是企业家战略行为的一种主要推动因素[14-15]。关于机会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之间的正向关系既有相关理论研究,也有相关实证研究[16-17]。研究表明,当决策者感知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利润增长或者企业成长的机会时,会激发其进行创新的兴趣,通常会采用创新的形式来抓住机会。此外,支持感知机会与创新战略选择之间的正向关系源于对企业古典行为理论的批判:古典行为理论往往关注于问题威胁搜寻,而忽视了机会探寻。研究表明探索可以清晰地被感知机会刺激,从而使得企业的注意力和行为转向创新[18]。
同时,决策者感知到的机会具有异质性,既有目前环境变化中出现的机会,即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也有根据环境变化动态性分析所树立的一种面对未来的思想,用这种思想去看待市场机会,就会感知到未来市场机会的存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未来市场机会和目前市场机会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别在于二者之间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未来市场机会是否具备转变为现实的客观条件,如果具备发展条件和时间,未来市场机会便可以转化为目前市场机会。但从企业市场营销角度来看,这种对机会感知的区分就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不同的机会感知将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当感知到目前市场机会时,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和机会的稍纵即逝,企业战略决策者为了抓住目前的市场机会,通常选择通过改进技术、流程和结构这样不需要太大风险的方式。而更具风险性的未来市场机会会刺激企业做进一步的分析、调研和更深入的探索,为了抓住市场先机,获得先入优势,未雨绸缪的企业通常会采取探索性创新战略,日本汽车企业正是在20世纪60年代感知到未来市场机会后,对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采用探索性创新战略获得了竞争优势。因此,当决策者感知到未来市场机会时,会积极进行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当决策者感知到目前市场机会时,会更倾向于挖掘已有产品的潜力,在原有产品和服务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
1.2.2威胁感知与创新战略
与机会相对立的是从环境变化中感知到的威胁,这个因素决定了企业回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以往关于威胁与创新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是因为威胁是多方面的,不同侧重面的威胁感知会导致不同的战略决策。因此,本文对绩效降低威胁感知和关键威胁感知做出了区分。
(1)绩效降低威胁感知
绩效降低威胁感知是由收入和利润的预期损失(或者期望结果低于企业预期目标)所刺激的感知,从而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冒险和创新[19]。关于绩效降低威胁的研究,主要基于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情境中的前景理论[20-21]。该理论认为,当面对潜在损失时,管理决策者倾向于风险偏好,认为创新即是一种风险行为,因为相对于维持现状而言,创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2],因此,如果没有一些外在刺激,人们自然存在的风险厌恶则会阻碍创新,而绩效降低威胁可以成为这个刺激。基于前景理论,从环境中破坏性创新感知到的威胁将会使管理决策者更加趋向于风险偏好,减小了风险厌恶对创新的阻碍,从而采取更加冒险的行为。而根据企业行为理论,绩效降低威胁在诱发问题探索反应的同时也会使企业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适当的渐进式改变。另外,当企业面对绩效降低威胁时,由于风险偏好的刺激,以及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资源条件,为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企业会在探索性创新方面投入更多。
(2)关键威胁感知
关键威胁感知指的是预期会引起整个企业停止运行的严重不利因素,例如破产、被强制出售、失去经营许可证等威胁。威胁僵化理论认为,决策者在感到关键威胁时会产生“僵化”反应,这种僵化反应主要是由个人学习方式、习惯或者外在因素导致的反应,使得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关键威胁时,决策者的注意力范围变得狭隘,更加关注企业内部,而忽视了对新的、复杂信息的加工处理。关键威胁也会使得决策者更加注重保护企业现有的地位,减少对风险更大的探索性创新的投资,取而代之,转向保护资源的保守状态,从而产生企业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源来关注效率的结果[23-24]。与上述理论一致的还有Iyer和Miller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威胁的感知对组织的改革、创新与冒险具有阻碍效应[25]。因此,当感知到关键威胁时,决策者会减少对探索性行为的投入,更加注重利用性行为。
1.3有限理性下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
与静态环境相比,动态环境凸显战略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在静态环境中,环境变化的趋势可以预测,决策者容易获得充分的信息[26-27]。而在动态环境中,环境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的经济环境下,市场边界逐渐模糊,参与者行为难以确定,决策者很难对企业所处的环境有清晰的认识[28]。于是,战略决策者凭其认知对环境进行感知和解释,而其认知是基于知识和经验,因此,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战略的选择还受到管理者先前经验的影响[29],同时,管理者对环境的感知也会受到管理者先前经验的影响[2]。Dewald和Bowen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面对行业环境中出现的破坏性创新进行创新战略选择时,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先前的冒险经验所决定的[17]。相关研究表明,管理者先前在风险性较高的环境中的成功经验可以增强其对自我能力和评价的信心,从而容易滋生过度自信和认识偏见,对创新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30]。Pablo的研究表明,先前的风险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风险偏好程度,拥有成功经历的决策者对未来风险的容忍程度会增强,易于感知到未来市场机会,基于探索性创新被感知为一种冒险性更强的行为,因此先前冒险的成功经验将会增强管理者进行探索性创新的可能性[31]。反之,先前失败的冒险经验则会使决策者更加谨慎,更着眼于现在,易于感知目前市场机会,采取利用性创新。
综上所述,当管理者先前的冒险经验不同时,管理者的认知也不同,从而影响其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这进一步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主要表现为是选择探索性创新战略还是选择利用性创新战略,这属于一个“经验—认知—行为”的理论框架。在此,提出研究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的理论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的理论框架模型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model of this paper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研究方法与案例选取
案例研究为实证研究中的定性研究,通过对案例进行观察、梳理和分析,可以找到一些未被发现的新变量或关系[32]。案例研究是构建和验证理论的有效方法,适合用于研究“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类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组织管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由于案例能够围绕案例对象的动态复杂性,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描述,因此,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拟解决关键问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文决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标,为了更加透彻地分析本文的研究问题,在案例研究中采用双案例的研究范式,可以更为有效地收集和对比研究数据,进而通过研究案例之间的共性和特性相互补充、互为印证,实现单个案例之间的复制,能得到比单案例研究更为准确的理论,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效度[34]。本文之所以选取贝斯特和安徽启盛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两者都属于同期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战略转型,成长轨迹具有典型性,采用这两个案例进行对比更具有说服力。
贝斯特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热水器研发与生产的制造型企业。2005年,贝斯特在安徽省芜湖市正式成立,这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也自此开始踏上自己的发展之路。作者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贝斯特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传统太阳能热水器发展时期(2011年以前)和太阳能建筑工程市场发展时期(2011年到2015年)。本文围绕贝斯特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进一步将上述两个时期细分为四个阶段:创业初期阶段、快速成长阶段、第一次战略转型阶段和第二次战略转型阶段。在公司董事长刘永政的带领下,贝斯特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型,利润不断增长,具有重要的商业地位,然而,对于研究者而言,更为看重的是贝斯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战略选择的内在机理。
安徽启盛成立于2006年11月,是集“动漫游戏人才培育、产品开发与制作、成果转化与市场运营”的数字娱乐内容服务商,是安徽省第一家通过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认证和双软认证的动漫游戏企业。在2006年到2014年短短8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紧跟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完成了从单纯的网络游戏研发运营商到产学研一体化运营的内容提供商,再到全新的动漫游戏产业链服务商的三次转身,成功实现战略转型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2.2资料收集与编码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既有直接的一手资料,也有间接的二手资料。本文通过不同方法收集多种形式的数据,包括访谈、案例企业内部文本和网络、媒体以及期刊等外部文献(如表1),一方面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对案例企业的管理过程以及战略选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对同一时期的战略变革,选择了不同职位的员工进行访谈和多角度分析,提高了本文的效度。
表1 案例企业资料来源
资料编码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形成质性资料;第二步,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和编码,获得可以量化的数据[34]。
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以及数据并进行互相验证是案例研究中保证结论信度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三角印证,尽可能提供较为客观和较为精准的信息,以减少潜在偏差,提高本文所得结论的稳健性[33]。具体步骤如下:①对质性资料进行概念编码。从所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将其归纳到概念层面[34]。为保证编码过程的信度,本文设立了两个编码组进行独立编码,每个编码小组两人,均为创新管理方向或领导行为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正式编码前,由本文的第一作者解释编码规则,并由1名老师进行监督,然后进行预编码,经过反复的预编码后,两组编码一致率超过90%。在正式编码开始后,要求两组编码员按照预编码程序对质性资料进行独立编码,并将其概念化。②对概念编码后的资料进行归类、构念化,获得可以量化的数据资料。首先从现有的文献中提取出相关构念的名称,然后按照关键词对构念编码后的表述进行归类。依据概念编码程序进行编码,经反复论证,最终两组编码一致率达95%。定性数据编码示例如表2所示。
3 案例分析
3.1环境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分析
3.1.1机会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
贝斯特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太阳能热水器工程市场的巨大潜力让贝斯特意识到抓住政策机遇的重要性。为了在未来市场机会中获得先入优势,贝斯特开始转向探索性创新,与科研院所积极研发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致力于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2011年到2013年,贝斯特的年销售额从6 298万元增长到8 299万元。
安徽启盛的创立同样离不开对机会的及时把握。2006年,安徽启盛创始人李斌放弃了自己前景光明的工作,毅然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考察,李斌发现安徽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明显的人才优势,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却没有本土品牌的网络游戏出现。这触动了李斌,为在安徽获得先入优势,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2006年11月,一个拥有20名研发团队的安徽启盛正式成立。2007年夏,他们来到高新区的民创中心,开始原创网游的研发,开启了自主品牌之路。2008年11月8日,安徽启盛历时2年精心打磨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3D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起源》正式公测,这是安徽省首款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
注:信息发布来源编码:1.半结构化访谈资料,2.企业档案资料,3.二手资料;信息类型:A.访谈文本资料,B.年度战略会议文本资料,C.内部报纸,D.广告,E.高管讲话,F.企业网站,G.行业报告,H.财务报告,I.相关文献。
结合以上案例,将机会感知与创新行为的关系总结为表3。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感知到未来市场机会时,贝斯特和安徽启盛都对未来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意识到未来市场机会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为在未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开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开发新的技术,都选择了探索性创新。
表3 机会感知与创新行为
3.1.2威胁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
(1)关键威胁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
贝斯特在快速成长阶段意识到了企业即将面临的关键威胁。自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市场加速集中整合,竞争愈演愈烈,骨干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众多中小企业在这场大浪淘沙中销声匿迹,贝斯特亦未能幸免市场份额被竞争者不断蚕食的局面,面临着严重的不可控威胁,这给贝斯特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上述关键性威胁,贝斯特开始关注于企业自身,放缓了对全新热水器的研发,转而通过改良的方式应对威胁,在2005年到2008年的3年内贝斯特业绩出现4次倍增,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2009年,贝斯特加快产学研合作,引进德国先进设备,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将太阳能利用的尖端科技融入现代节能环保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的全过程。
就安徽启盛来说,在经历过初创两年的连续亏损后,资金不足和市场开发力度不足让安徽启盛陷入了股东分歧、高层忧虑和员工离职的窘境,安徽启盛面临着破产的威胁。面对不如意的财务状况,李斌根本无暇顾及探索性研发,为了让企业活下去,他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对先前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利用创新上,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风险较小。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将关键威胁感知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总结为表4。
表4 关键威胁感知与创新行为
贝斯特和安徽启盛的发展历程表明,当决策者感知到接近破产或者被迫关闭企业的关键威胁时,内心会焦虑和担心,眼光会变得狭隘,害怕更大胆的尝试会让企业陷入死亡的境地,从而趋向于风险规避,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风险更小的利用性创新活动上。
(2)绩效降低威胁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
对于贝斯特来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然而,太阳能阳台在城市高层安装受到制约,大大影响和阻碍了贝斯特的长远发展,由于贝斯特的业务发展日趋多元化,尽管太阳能阳台的高层安装发展受阻并不会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但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公司绩效将有可能降低。面对上述绩效降低的威胁,要想公司的发展潜力不受阻碍,贝斯特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变。2014年,贝斯特开始将自身资源投入于太阳能工业应用的探索性创新,同时利用先前的太阳能真空管集热技术为燃煤(油、天然气)锅炉做节能升级改造。2014年12月到2015年5月,贝斯特相继为古井集团、广州王老吉、双汇集团、雪花啤酒等高耗能企业提供了太阳能锅炉降耗、升级方案。与此同时,贝斯特开始了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尝试,通过让客户对项目零投资或者低比例投资,在经营期内双方按照投资相应比例进行节能分享的方式达成一致协议,实现了新的发展。
对于安徽启盛来说,在经历过第二阶段的战略转型后,安徽启盛获得了较大的现金流量,但也给企业带来了大量难题,其一是技术外包大多为非标产品,需要针对客户的需求不断修改,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过大,企业面临着潜在的损失;其二是我国动漫产业标准尚不健全,以及技术外包的不可复制性,使安徽启盛面临着无法规模化发展的难题。面对这两大绩效损失威胁,安徽启盛认为企业不能再继续原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大胆改革,将大量资源投入于探索性创新,为此,企业首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市场调研,对200多个动漫游戏网站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找出全国动漫公司的共性需求。在2010年下半年,安徽启盛在股东方和合作伙伴多元优势的支撑下,整合了动漫游戏资讯服务平台、网络动漫电子商务平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产学研平台。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将绩效降低威胁感知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总结为表5。
当企业感知到绩效降低威胁时,战略决策者一方面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资源损失方面,意识到这样的绩效降低可能会阻碍组织的发展潜力,同时绩效降低威胁也会减弱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挽救绩效损失,战略决策者不会再继续沿着原来的路线,而是开始尝试打破常规,将企业更多资源用于探索性创新,适当限制对利用性创新的投入。
表5 绩效降低威胁感知与创新行为
3.2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战略选择分析
对于贝斯特来说,创始人刘永政在1986年16岁时和一位老乡在南京创办了青峰茶庄。凭着自己较高的悟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茶庄很快红火起来。人生创业征途中第一次冒险的成功经历给刘永政日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第二次冒险经历发生在1997年8月,刘永政放弃了自己稳定的工作,着手创办了芜湖德宝家电公司,在家电批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他的德宝家电公司依旧红红火火。这两次冒险经历的成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潜移默化中他变得更为自信,影响了他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力。2001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热水设备成为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当时供应老百姓热水的主要有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三种产品,其中,市场上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太阳能热水器,而当时的安徽省还没有一家此类企业。面对上述机遇,刘永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考察和研究上。经过多方考察,2005年,刘永政带领成立了贝斯特。贝斯特创立之初,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为占据先入者优势,致力于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的研发,将大量资源投入于探索性创新。由此,将贝斯特的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总结为表6。
表6 贝斯特的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行为
就安徽启盛来说,经历过创业初期后,安徽启盛并未通过游戏《起源》完成预期的盈利目标,两年的努力带来的却是亏损。但是,《起源》为安徽启盛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让安徽启盛获得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度,拥有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李斌通过创业也获得了执着的创业信念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最重要的是安徽启盛在困境中生存下来了,并在品牌和资金上均受到了政府莫大的支持,这对于安徽启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经过对自身失败原因的分析以及总结,安徽启盛将自身定位为技术提供商。恰巧此时国家动漫产业基地落户合肥,安徽启盛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2009年伊始,安徽启盛将自身有限的资源投入于利用性创新,结合合肥市开展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项目,在先前技术、人才资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培养动漫人才。2009年7月,合肥高新区动漫和服务外包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安徽启盛承担“渲染平台”项目。2010年5月,安徽启盛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根据以上的案例分析,将安徽启盛的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总结为图2。
图2 安徽启盛的先前经验、环境感知与创新行为Fig.2 Prior experience,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in Anhui Qisheng
对于决策者而言,先前经验的异质性意味着管理者的不同认知,而人与环境在匹配的过程中实现了不同的创新方式。从两位决策者身上可以看出,先前成功的冒险经历容易提升决策者的自信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感,决策者的视野会更广阔,预判会更大胆,更易感知到未来市场上的机会,从而采取探索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而先前失败的冒险经历会帮助决策者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决策者执着的信念和敏锐的洞察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决策者会第一时间感知到机会的存在,采用更加谨慎的方式——利用性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
3.3推论
结合上述的讨论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会受到决策者对环境感知及其先前经验的综合影响。通过对贝斯特和安徽启盛的案例分析发现:第一,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行为理论中的机会基础理论[15]一致的是,机会感知会促进企业创新。为了解不同机会感知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本文对机会感知进行了细分,发现目前市场机会感知会使战略决策者感到紧迫和机会的稍纵即逝,会对已有产品或服务进行及时改进,采取利用性创新抓住眼前的机会;未来市场机会感知会激发战略决策者深入分析、调研和深入探索,为抓住市场先机,获得先入优势,企业会选择探索性创新战略。第二,当决策者先前的冒险经历获得成功时,这会增强决策者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决策者信心增强,面对环境变化时更易感知到未来市场机会,从而倾向于采取探索性创新战略。当企业决策者先前的冒险经历失败、企业仍然存活下来时,决策者信心会受挫,变得谨小慎微,但同时也培养了他的毅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帮助他积累了经验教训,当环境变化出现利好消息时,决策者会快速感知到目前市场环境中的机会,从而选择利用性创新战略。由此,本文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1:目前市场机会感知会对企业选择利用性创新战略产生促进作用;未来市场机会感知会促进企业选择探索性创新战略。
推论2:决策者先前成功的冒险经历会增强其对未来市场机会的感知,对探索性创新战略的选择产生促进作用;面临环境变化时,中小企业决策者应主动推动自身感知的改变,实现对环境变化的能动适应,避免陷入先前成功冒险经验的陷阱,促进企业创新选择。决策者先前失败的冒险经历会促进其对目前市场机会的感知,从而对利用性创新战略的选择产生促进作用。
第三,当决策者从环境变化中感知到绩效降低威胁时,一方面会将关注点聚焦于利润损失本身,感知到此类威胁会影响企业的当前利益;另一方面会认识到利润损失也意味着企业的竞争优势遭到侵蚀,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绩效降低威胁感知会刺激战略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从而对企业选择探索性创新战略产生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使战略决策者不断进行问题搜寻做出渐进式改变,从而对企业选择利用性创新战略产生促进作用。另外,由于绩效降低威胁感知对风险偏好的刺激作用较强,对企业选择探索性创新战略比选择利用性创新战略的促进作用更强一些。由此,本文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3:绩效降低威胁感知会同时促进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但对探索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第四,当决策者从环境变化中感知到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威胁时,企业不会采取冒险性更高的探索性创新,一般会采取更加稳健的渐进式创新,即利用性创新,关注于企业内部,致力于改良现有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会大大增加非系统性风险,减弱领导者的期望收益,减弱改变、创新产品或服务的动力,降低采取探索性创新的可能性[35];另一方面是因为关键威胁感知类似于一个危机即将来临,会扭曲信息决策过程,导致组织行为的决策过程更加严格[36],此时,组织一般会采取风险较小、稳定性较高的利用性创新行为。由此,本文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4:关键威胁感知一方面会使决策者更加关注已有资源,对风险性较小的创新活动进行投入,从而对企业选择利用性创新战略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容易使决策者认知固化、注意力狭隘,减少对风险性较高的探索性创新的投资,从而对企业选择探索性创新战略产生阻碍作用。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来探索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内在机制,对创业理论和战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文献大多基于“完全理性”的决策假设探讨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然而动态环境凸显战略决策者有限理性的特性,动态环境下战略决策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不可能拥有完整的决策信息,战略决策者需要根据自己对环境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创新战略的选择,这就需要考虑战略决策者的认知对动态环境下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而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弥补了这一理论差距。一方面,本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将个人层面的管理决策理论用来解释企业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创新战略决策,拓展了战略理论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本文的理论框架以及案例研究过程结合了管理决策和创新研究中的机会和威胁理论,深入探讨了环境变化中的机会与威胁感知因素,以及领导者先前经验如何影响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战略的选择,对创业理论和企业行为理论认知视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探讨管理者先前经验、环境感知和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内在机制,研究企业创新战略的微观基础,拓展了二元创新战略选择的研究;二是与完全理性假设不同,本文的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揭示了管理者要注重培养自己对机会与威胁的感知能力,同时避免先前的行业经验使自己陷入僵化怪圈。
相比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受到决策者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小企业的实践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影响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认知因素,发现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时并不是完全理性,通常受到决策者微妙的感知因素的影响,而这一感知因素通常会受到决策者先前经验异质性的影响。中小企业决策者的感知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决策者平时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力,更加客观地分析环境,以免因为先前经验的影响误导企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可在资料收集以及分析基础上对以上研究进行修正外,还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检验、修正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环境感知和先前经验对组织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机制,深入探讨机会与威胁的相互作用规律。
[1]Christensen C M.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2]Osiyevskyy O,Dewald J.Explorative versus exploitative business model change:The cognitive antecedents of firm-level responses to disruptive innovation[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5,9(1):58-78.
[3]Markides C.Strategic innovatio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38(3):9-23.
[4]Markides C.Strategic innovation in established companie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8,39(3):31-42.
[5]Markides C,Charitou C.Competing with dual business models:A contingency approa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4,18(3):22-36.
[6]Markides C.Disruptive innovation:In need of better theory[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23(1):19-25.
[7]Charitou C,Markides C.Responses to disruptive strategic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3,44(2),55-63.
[8]Gavetti G.Toward a behavioral theory of strategy[J].Organization Science,2012,23(1):267-285.
[9]Gilbert C.Unbundling the structure of inertia:Resource versus routine rigid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48(5):741-763.
[10]李华晶,邢晓东.高管团队与公司创业战略——基于高阶理论和代理理论融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9):139-144.
[11]Augier M,Teece D J.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role of managers in business strateg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2):410-421.
[12]Gibson C B,Birkinshaw 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209-226.
[13]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14]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15]Christensen P S,Madsen O O,Peterson R.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The contribu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to strategic management[R].Working paper,Aarhu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anagement,Aarhus,Denmark,1994.
[16]Christensen C M,Raynor M E.The innovator’s solution: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17]Dewald J,Bowen F.Storm clouds and silver linings:Responding to disruptive innovations through cognitive resilie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0,34(1):197-218.
[18]Barreto I.A behavioral theory of market expansion based on the opportunity prospects rule[J].Organization Science,2012,23(4):1008-1023.
[19]Lehner J M.Shifts of reference points for framing of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changing risk-return association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1):63-76.
[20]Kahneman D,Lovallo D.Timid choices and bold forecasts: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risk taking[J].Management Science,1993,39(1):17-31.
[21]Holmes R M,Bromiley P,Devers C E ,et al.Management theory applications of prospect theory:Accomplishments,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37(4):1069-1107.
[22]Latham S F,Braun M.Managerial risk,innovation,and organizational declin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35(2):258-281.
[23]Prithviraj C,William H G,George P H.Organizational actions in response to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5):937-955.
[24]Staw B M,Sandelands L E,Dutton J E.Threat-rigidity effec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 multilevel analysi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1,26(4):501-524.
[25]Iyer D N,Miller K D.Performance feedback,slack,and the timing of acquisi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4):808-822.
[26]Eisenhardt K M,Martin J A.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1105-1121.
[27]Bogner W,Barr P.Making sense in 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s:A cogni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persistence of high velocity competi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2):212-226.
[28]Nadkarni S,Barr P S.Environmental context,managerial cognition,and strategic action:An integrated view[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3):1395-1427.
[29]Humphreys K L,Lee S S,Telzer E H,et al.Exploration—exploitation strategy is dependent on early experience[J].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2015,57(3):313-321.
[30]Curseu P L,Louwers D.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nd innov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cognitive complexity[M]//Vermeulen P A M,Curseu P L.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A cognitive perspective.Northamp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8:146-160.
[31]Pablo A L.Reconciling predic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Insights from a reconceptualized model of risk behavior[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1997,12(1):4-20.
[32]罗仲伟,任国良,焦豪,等.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8):152-168.
[33]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4]Suddaby R.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633-642.
[35]Ginsberg A.Measuring and modeling changes in strategy: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direc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6):559-575.
[36]Jitendra V S.Performance,slack and risk-taking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29(3):562-585.
Prior Experience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ffecting Innovation Strategy Choic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 Exploratory Study Based on Two Cases
LIU Zhi-ying,FU Li-hua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With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at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s becoming volatile,especially with the emergence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which makes still higher requirement to innovation strategy choic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According to upper echelons theory,different cognitive basis of executive members mak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lective,which leads to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managers who form different innovation strategy choic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rationality.Prior experience of decision makers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ognition,which influence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enterprise innovation strategy choice.Research in the field is still inconclusive as to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on innovation strategy choice.Hence,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coding design,and by means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ase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and prior experience impact on exploratory innovation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and its mechanism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hen they fac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
innovation strategy;environmental perception;prior experience;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
2015-1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领导行为作用下技术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匹配机理研究”(714721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多主体协同创新管理 机制研究”(14YJA630035)
刘志迎,男,安徽霍山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创新与互联网金融;付丽华,女,河南鹤壁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刘志迎,付丽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230026)
F270
ADOI编码:10.7511/JMCS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