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梦想(上)

2016-10-18六六

小学生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陈岛爷爷奶奶队员

□六六

传承梦想(上)

□六六

今年是大陈岛垦荒60周年,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青少年开展“写一封书信”的活动。有12个孩子,他们是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写了一封信给习近平主席。

“习爷爷给我们回信啦!”2016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12个孩子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信中写道: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垦三代”的初印象

一个扎着马尾辫,个子高挑,脸上带着淡淡微笑的小姑娘走进了椒江区人民路小学会议室。小姑娘本人比网上的照片更漂亮,这是我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句话。“你就是张婧怡,习爷爷信里提到的张婧怡。”我叫出了她的名字。一旁的老师笑着说:“张婧怡,你现在就是小明星啦,不需要老师介绍,大家都认识你啦!”

12岁的张婧怡羞涩地朝我笑了笑,坐了下来。张婧怡是“垦三代”,她的爷爷张其元、奶奶戴婕媭是1956年第一批响应国家号召,上大陈岛参与垦荒建设的队员。“为什么要给习爷爷写信?”“我很喜欢听爷爷奶奶讲关于大陈岛的故事,听他们讲大陈岛从一片荒芜到现在变成东海明珠的历史。所以,在大陈岛垦荒60周年之际,我们想到给习爷爷写封信,告诉他,我们这里发展得很好,我们小学生也会为了家乡的发展努力学习。收到习爷爷回信的时候,我兴奋了好久。后来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习爷爷的回信,我对垦荒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体会,以后我要做的事更多了。”

今年才二年级的陶金淘是垦荒队员金可人的孙子,爷爷在大陈岛上的故事他百听不厌。“当时大家一起在山上种番薯,爷爷负责挑肥上山。100多斤重的肥料要从山下挑到山上,这对只有18岁的爷爷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刚开始,爷爷根本连站都站不起来,但是看到别人都在挑,他还是咬咬牙,努力跟上别人。爷爷说,可以比别人慢一点,但决不能掉队,随便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就是成功。”也许是从小受爷爷的影响,陶金淘的纪律性、责任心特别强。上课铃声一响,他急着对我说:“阿姨,我已经把爷爷的故事都讲好了。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呢,我要先回去了。”

金浩阳是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出生在大陈岛,读小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大陈岛上。他说,他很喜欢大陈岛,喜欢在岛上来回奔跑,那里有生机勃勃的感觉。“现在我和妈妈在椒江学习、生活,爸爸仍旧在大陈岛上做电力工作。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想爸爸吗?”“想,特别想。这次爸爸本来说要等我期末考试结束以后再回去的,但是公司又有事情叫他回去了。”金浩阳低下了头,用手抹了抹眼睛。迟来的同学没有凳子坐,金浩阳第一时间站起来,把凳子上的电风扇挪到桌子上,用手掸了掸凳子,让同学们坐。

表弟红彤彤的酒窝儿,像画上去似的,挂在圆圆的脸蛋儿上。那天真无邪的模样,令人忍不住亲上一口。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沈祎晨

爷爷奶奶,就是鲁滨孙

60年前,467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大陈岛垦荒建设。“我们是1月份上的海岛,岛上非常寂静,一片荒凉,一个百姓都没有,只有解放军在那里等我们。岛上的房屋东倒西歪,街道上垃圾遍地,一片片麦田长满了杂草。”作为第一批上岛队员,当时的张其元只有19岁。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一个大房间里,床是用木板架在长条凳上拼接起来的大统铺,一排可以睡十几个人。天气冷的时候,就在床下面垫上稻草,暖和一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说他们那时候每天都吃白米饭和冬瓜咸菜汤,没有其他菜。食堂一个月才给每人发一粒杨梅大小的肉,这就算是开荤了。奶奶说,那时只要能闻到一点肉的香味,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从小听着垦荒故事长大的张婧怡,把当时的大陈岛想象成《鲁滨孙漂流记》里的荒岛,荒无人烟,百废待兴。“爷爷奶奶们就是现实中的鲁滨孙,只是鲁滨孙只想生存下来,而爷爷奶奶们的目标是要把大陈岛建设好。”

“走路高低不平,夜里电灯不明,急事电话不灵,遇风航船常停,生活单调苦闷,环境艰苦冷清。”这段顺口溜,是垦荒队员当时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老人李京州来到大陈岛的时候,还不满20岁。抵达大陈岛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干活了。因为岛上杂草丛生,刚开始的大部分垦荒工作就是割杂草。一天劳动下来,大家的手掌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更疼,疼得受不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大家又都利索地用手帕包住,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做过农活的不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叫累。大家还自娱自乐比谁的血泡多呢!”

上岛的第一个夏天,大陈岛遭到了12级强台风的袭击。“石头墙全部倒了,猪和牛被吓得四处乱逃,有的还被狂风卷入海中。宿舍屋顶的瓦片都被掀飞了,大家都躲进了防空洞里。一夜之间,之前的建设被毁了一大半。”张其元爷爷说,没有一个人垂头丧气,第二天,大家又开始闷头干了起来。

虽然垦荒很艰苦,但队员们还是靠着信念和热情,给大陈岛带来了巨大变化。

1958年,大陈岛要发展海带养殖。当时才17岁的戴婕媭奶奶是海带养殖队伍中的一员。当时的大陈岛还没有码头,小舢板没办法停泊在岸边等他们上船。每次要出海采海带,队员们要抓住小舢板被浪打到最高点的时机,迅速跳到船上去。“有些女队员胆子小,抓不准时机,一跳就跳进了大海里,还好大家马上把她拉上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戴奶奶说,“养海带真的很苦。冬天冰天雪地的,我们要把手伸进海里去采海带、洗海带。手都肿得跟胡萝卜似的,长了冻疮,又痛又痒,但还是要坚持下去。”

张其元爷爷在大陈岛上主要负责去外海捕鱼,他说,当时大多数人最难克服的困难就是晕船。“太难受了,整个人吐到厥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饭吃了吐,吐了吃,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吃饭,不然你根本干不了活。我们在船上互相鼓励,既然来了大陈,就要适应大海。再难受,也要起来去撒网、拉网,绝对不能躺在船上不动。”

垦荒队员中,有个叫张寿春的,他一个人接下了饲养80多头猪的艰巨任务。他独自和猪一起住到大陈岛对面约2海里的洋崎岛上的一间破庙里,好几年后,人们再见到他时,他已经从原来的壮小伙,变成了一个精瘦的胡子拉碴的人,大家都认不出来了。“有一次张寿春回这边理发,回去后发现猪少了两头,非常心疼,就再也不愿回大陈岛理发剃须。头发实在长得遮眼睛长虱子了,就自行剪几刀。我们每过一阵子去看他,都能看到他怪异的发型。不过,我们也不忍心笑他,因为那边没有镜子。老张真的太辛苦了。”李京州爷爷说。

垦荒队员满怀热情,开垦大陈岛。

教室的右边,有一个“小书虫书吧”,这五个字仿佛有灵性,总是俏皮地歪着小脑袋,一副争着和我们谈经论道的神情。

浙江衢州市实验学校丰毓洁

我们的信念

垦荒队员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建设大陈岛。

“到岛上去之前,我在读初中,我在自己的笔记本扉页上写‘其元同学,努力学习,把光和热散发到祖国各地’。当时,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一旦上了岛,400多个年轻人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建设大陈岛。”张其元爷爷骄傲地说,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一起干活,无忧无虑,非常开心。当被问到那段时光是不是人生中最苦的时候,爷爷说:“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每次回忆起来,还觉得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没有任何杂念,只为了一个梦想奋斗拼搏。”

为了这个信念,为了这个梦想,垦荒队员们从不计较,一直默默奉献着。当时垦荒队员每个月的工资是4.5元,为了给岛上添置上万元的渔船,大家都主动交出2.5元。“没有人不舍得。想到捕鱼的队员们马上就能开着大渔船去捕鱼,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戴婕媭奶奶说。

“在整个垦荒队,没有人计较个人的得失,没有人奢谈个人的青春年华,也没有人记录自己的豪言壮语,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把大陈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哪怕是天天粗茶淡饭,也要开创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每个垦荒队员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每个垦荒队员的青春理想。”这是在垦荒队员们后来整理出版的回忆录《无悔的年华》中的一段话。

如今的大陈岛,已是爷爷奶奶们的骄傲了。国家一级渔港、全国能源开发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示范岛、全国百个红色景点旅游景区之一、省级海岛森林公园……都是大陈岛的漂亮名片。

60年前,467名年轻人为了完成属于他们的“大陈梦”,在大陈岛上用他们的汗水和热情铸就“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

60年间,垦荒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如今的大陈岛,是祖国的“东海明珠”。

那鸽子一身丰满的羽毛洁白如雪,一对朱砂眼闪亮闪亮的,颈项上还长着一撮紫绿色的羽毛,形成一个美丽的凤头。

浙江慈溪市新浦镇中心小学施荣涛

★延伸★

大陈岛的美丽与富饶

大陈岛位于浙江省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距台州市区54公里,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岛屿。岛上冈峦起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适宜度假、休闲观光和寻访史迹。同时,它还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渔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

大陈岛的浩劫

1954年,苟延残喘的国民党驻军制定了“金刚计划”——全体大陈人弃岛迁台。1955初,残酷的“金刚计划”开始了。成簇的渔船被炸毁,成堆的家具、成捆的渔网被浇上汽油烧掉,只是由于老百姓的苦苦哀求,才保留了稍好的民房……从1955年2月8日到12日,岛上民众被迫迁往台湾,留在大陈的是一片废墟、荒土和不尽的思念。

大陈岛上的青年垦荒队

1956年1月,也就是在大陈居民被迫迁台近一年后,在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倡导下,第一支由200多名青年组成的垦荒队,带着理想和憧憬来到岛上。2月2日,全体队员在“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旗帜引领下,登上大陈岛最高峰——凤尾山巅举行宣誓仪式,并举锄落地,这批草麦不分、兔鼠不辨,从未参与过农业劳动,个别身高不如锄头柄长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的垦荒生涯。

“东海明珠”大陈岛

“省级海洋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生态镇”或许可以为大陈岛证明,岛上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6%,大陈岛还有许多奇峻的岛礁,各种海蚀景象蔚为壮观。

作为国家级渔港,大陈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带鱼、黄鱼等经济鱼类和鲍鱼、观音手等特色海产品。渔民们也改变了“赶海”的方式,纷纷建立合作社,如今的大陈客运码头、渔港配套设施齐全,环岛公路也已全面建成。

大陈岛在走过60年的非凡历程后,早已褪去了落后贫瘠的面貌。走在岛上,宽阔的道路、焕然一新的街景、繁忙的港口,处处可以感受到大陈岛的青春朝气。它正在蜕变着,一颗璀璨的“东海明珠”冉冉升起。

我想起了小时候做的甜蜜的梦,想起了院子里的两棵桂花和枣园里的累累甜枣,想起了父母和蔼的笑容。

浙江仙居县安洲小学李优

猜你喜欢

陈岛爷爷奶奶队员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我的爷爷奶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我的爷爷奶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大陈岛垦荒精神代代传
向爷爷奶奶致敬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