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研究*
2016-10-18陈增照刘婷婷刘三女牙
顾 峰,陈增照,刘婷婷,刘三女牙
(1.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江苏苏州215000;2.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研究*
顾峰1,陈增照2,刘婷婷2,刘三女牙2
(1.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江苏苏州215000;2.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关键,基于双板的未来教室给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未来教室应用中发挥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就必须要加快学习观念的转变、课堂组织管理的转变、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转变,突破旧的惯性思维,在未来教室环境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未来教室;角色转变;自主性学习
一、引言
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与苏州市教育局合作,打造“信息化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目前苏州市已经有40余所中小学建成“未来教室”近250间。“未来教室”以其独特的双板+Pad形式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相比传统课堂,未来教室环境中教师身后没有传统的黑板,也没有电子白板等,取而代之的是两块70寸以上的多点触控显示屏,前面的讲台上也没有了教科书,整个讲台变成了一个操作台;学生桌子上常见的课本、铅笔盒也不再出现,每人只有一个10寸的Pad。同时,教室两边墙上也装有6块55寸的电脑一体机触控显示屏。教师使用的也不再是传统的ppt播放课件,而是使用专门为未来教室开发的starC教学平台 (如图1所示),可以充分发挥双板的作用,突破传统课件顺序播放的弱点,进行互动选择呈现教学内容。在这样新型教学环境中,给我们各学科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图1 starC教学平台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应用,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主课到音乐、美术、历史、地理这些科目,甚至是体育均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具有双板和Pad环境的未来教室,对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利用好未来教室的超前理念和先进设备来教好信息技术课,并让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未来教室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业的活力所在。所以作为新形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做好自身的角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方法和案例
1.研究问题
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师转变角色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2.研究对象
苏州地区初中学生。他们对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有着很大的提高,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以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在利用未来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将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教师要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要认真研究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结合未来教室环境的优势来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3.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研究时间、实施方式和数据搜集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过程
4.研究结果
在未来教室环境下,通过教师自身教学身份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转变,如图3所示,明显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3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多种转变
(1)教师从学习者到实践者再到教授者的身份转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未来教室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互动式触摸一体机,简称“双板”。一个屏幕展示给学生是一个信息,双屏则是两个信息。所以我们将其中一个显示为语言性的,另一个为非语言的。而双板作为其核心的一体化软件学习平台,是未来教室环境中的重要基石,带给师生极大的便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勤奋好学,不断钻研和探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学会转变理念,将原来ppt课件展示型的讲授形式进行二次学习和转变,让自己成为新型课件的实践者,利用双板配套的starC软件将课件改变为“工程”。
所谓“工程”,即可以将原来的线性呈现课件(如ppt课件只能按课前设定的顺序进播放)转变为互动式选择性播放。未来教室所配套的starC软件目前已经升级到2.0版本,所带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些资源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利用未来教室自带资源所呈现的应该是知识而不是操作,在我们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需要掌握的,让资源支持什么知识点,支持到哪里,支持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设计和探讨的。而微课视频、图像、文本都是资源,在starC平台中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组合和调整,让学生把学习节奏调整到合理速度,留给学生更多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结合starC中经典的N-1、投票、屏幕同传等师生交互功能对课件提炼升华,并再次回到课堂作为教授者出现在学生和其他教师面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作为学生知识的教授者,也要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推动者,同时作为让其他教师学会新型教学方式的传授者。通过一年多使用未来教室的尝试,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和同校教师的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在信息综合素养竞赛中多次获得省市一、二等奖,而教师也在微课比赛、一师一优课比赛中多次获奖。
(2)教师课堂组织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指挥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利用未来教室双板展示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例如一板作为知识的展示,另一板作为板书分解演示来操作,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习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在这样的新型教学环境中,教师课堂组织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学习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笔者在信息技术课讲解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时,利用双板多点触控的技术特点,由两名学生同时进行同步的对比操作演示,而班上的其他同学也可以利用手中的Pad自由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方式进行探索实践比较。这种模式的互动性正是未来教室环境中一个常态化的组织实例,这样的组织方式便于实现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全面提升,不仅仅在信息技术课程,在语数英等学科方面其探究性发展也深得学科老师的赞扬。
(3)从课堂的复制者转变为建构者,建构学生自主学习框架
在未来教室环境中的课程,老师可以通过电子双屏与学生进行连线教学,并根据需要切换平板模式,使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未来教室”的新型上课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大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拓展了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和个性化学习平台。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将传统信息技术课从电脑房搬到未来教室,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特长优势,去建构未来教室中的信息技术课例模式,利用好双板和人手一台Pad的硬件条件来拓展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技术。例如,笔者在讲解WPS云文档一课时,就让学生们设置了WPS轻办公的“圈子”讨论区,利用未来教室中人手一台Pad的硬件建构了协作环境。因为Pad的随手拍摄照片、撰写心得的便捷功能,让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未来教室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信息技术教师成为新型课堂的建构者。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利用未来教室环境,学生还自主研发了算24点等实用性强的小APP软件,真正让未来教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4)信息技术课在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转变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在未来教室环境中,学生由原来计算机教室中的一人一台电脑转变为一人一台Pad。在未来教室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进行转变,如图4所示,由轻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从轻“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在未来教室的硬件环境下,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导图片处理一节时,笔者就放手让学生直接利用Pad的拍照功能去拍摄校园内的风景、与同学合影或者与教师合影,然后再通过双板软件学习图片处理的本领。由于双板可以显示不同内容,方便教学中对照片处理前后对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策略的改变,同学与老师建立了朋友与合作伙伴的融洽关系,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也让教师收获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原来固定在教室区域的教学模式,通过向教室外、向校园中延伸,让学生乐于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也让教师体验到学生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图4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转变
四、结论
在当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未来教室环境提供优质和先进的学习工具之下,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还要更加关心是否适应学生,利用新环境塑造自己的新形象、新角色,来更好地为学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2012.
[2]谢未,江丰光.东京大学KALS与麻省理工学院TEAL未来教室案例分析[J].中国信息教育技术,2013 (9):99-101.
[3]吴宗宝.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黄涛,余雅丽,张慧芳等.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新——以苏州市的探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47-50.
[5]尉小荣,吴安,赵伟等.“未来教室”在苏州中小学的应用及教师体验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42-46.
[6]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7]何智.未来教室的发展方向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5):78-80.
[8]初探云端的“未来教室”[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5-6.
[9]邵征锋,李喆,张文兰.“电子书包”的概念及应用前景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5):73-77.
[10]金婷婷.starC未来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编辑:李晓萍)
G434
B
1673-8454(2016)16-0013-03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中国乐器数字博物馆”(课题编号:2014BAK15B04);“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小学师资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及标准规范研究”(课题编号:2014BAH 22F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