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和的“世界第一”底气来自哪里

2016-10-18崔桂生解读同和公司技术自立的实业之路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罗拉纺机企业

崔桂生解读同和公司技术自立的实业之路

同和的“世界第一”底气来自哪里

崔桂生解读同和公司技术自立的实业之路

纺织工业常被人误认为是夕阳产业,但我认为它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经久不衰。我们常说的“衣食住行”,中国有13亿人口,解决穿衣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以前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差,穿衣服只要求暖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质地柔软、舒适的服装越来越青睐。这对纱线质量、纺纱支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纺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对同和公司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

上个月,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赴海外出差,当地商场中一件价值8000元人民币的T恤衫引起了他的注意,“究竟什么面料会这样贵?”仔细端详后,崔桂生发现,这件T恤竟是“常州制造”,巧的是这家企业用的正是同和的设备。

一个小小的发现印证了同和一直以来的追求:致力于把传统行业做出高附加值。17年来,凭借精湛的技术、独特的管理、过硬的质量,同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叫板洋货,到打造国际第一品牌

“同和生产的纺机罗拉,从普通罗拉到高精度无害机械波罗拉、超级高精度无害机械波罗拉,到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无论是品种、质量、规模,都已成为国际第一品牌。”今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崔桂生代表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进行发言。

那么,同和敢于宣称世界第一的底气来自哪里?

17年以来,不炒地,不“跨界”,没有一年亏损,没有一分贷款,同和全凭自有资金,专心做主业。现代商战中,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同和,堪称“纺织行业中的华为”,同样选择了走技术自立的实业之路。

在同和人眼里,要像做瑞士金表一样制造产品,这个理念成就了同和“罗拉大王”、专件专家的行业地位。

在过去,罗拉市场一直被瑞士立达、德国青泽等国外大牌盘踞着,同和第一个站出来,大胆提出了“挑战洋货”的响亮口号,并拿出了实际行动:从钢材的选择、加工技术的严格要求、产品标准的控制三方面下手,狠抓技术与质量。

如今,同和生产的各系列纺机罗拉、摇架、集聚纺装置已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6000余家用户,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70%、40%、50%;曾经排名全球前三位的海外竞争对手纷纷放弃了专件的生产,转而采用同和的设备。

目前,同和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授权专利5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1项;拥有6个省高新技术产品、4个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品。

从80%的老员工,到青年后备团队

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硬实力,管理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在崔桂生看来,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人。同和有500余名员工,如何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依靠的正是充满军事化色彩的企业文化。

在同和,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里面详尽阐述了同和的各项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这本小册子分为三个篇章:企业管理篇、部门篇和员工篇。

在同和颇具特色的军事化管理中,每天的列队、点名、讲评形成了令行禁止的管理氛围,强化了同和人的执行力,要求每位员工必须做到“每时、每天、每月、每年都要做好每件事”,“吃饭、走路、坐车、睡觉、做梦都要想事”,“用爱、用心、用情、用智慧、用生命去做事”。

“这本手册凡是在同和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员工都可以倒背如流。”在崔桂生的女儿、同和副董事长崔婷看来,这些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同和真正的理念。

“作为年轻一代,更多的应该是勇敢接受这份使命。”35岁的崔婷,思路清晰,身上透着精干。实际上,十七年来,不仅80%的员工在同和工作了十年以上,这里还有着一支年轻的后备军。

这些后备军的身后是同和的另一个专门组织“青年后备团队”。崔婷介绍说,这一团队由四十多位年轻人组成,平均年龄为32岁,来自同和的12个部门中有专业、有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这个团队有分月实施的年度培训计划,让年轻人不断成长。

从二次创业,到智能化千秋大业

在人才管理绸缪未来的同时,同和早在2008年便开启了二次创业之路,宣布进军纺机主机业务。

在崔桂生看来,如同掌握了汽车生产的核心发动机,同和做整机是顺理成章。“同和纺机的目标是跻身世界纺机品牌前三甲,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今后最大的纺机市场就在中国,我们离市场如此近,沟融和反馈效率都会提高,有了这些优势,没有理由做不好。”

如今,同和的客户名单中,安徽华茂、无锡一棉、南通大生、华芳集团、山东鲁泰、山东魏桥、山东如意及瑞士立达、日本丰田、德国特吕茨勒、意大利马佐里、法国NSC公司等知名企业赫然在列。

谈及未来,崔桂生说,在加大智能制造投资力度,高质量地建设纺织机械新基地,助推企业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同时,还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同和位于常州经济开发区、占地近20万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将于2018年竣工。对此,崔桂生表示:“同和新基地将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装配生产线,铸就同和智能制造千秋大业。”

在同和人眼里,要像做瑞士金表一样制造产品,这个理念成就了同和“罗拉大王”、专件专家的行业地位。

猜你喜欢

罗拉纺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有只象鼻爱聊天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圆梦歌舞厅
罗拉的礼物
罗拉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