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2016-10-18王金鹏
王金鹏
去年底,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北省优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境外培训,在本次高节奏、高效率、高水准的培训活动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同英国相比,ICT(信息通信技术)教育的明显优势,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英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教育的特点
ICT应用重“三性”。即注重软、硬件建设的实用性、应用性及适用性。近年来,英国ICT的投入同发达国家相比,略显不足,硬件设施相对国内条件较好的地区都显得较为落后。投影仪+幕布是教室主要电教设备,教室设备较为简单,仅教室的前方安装有可以移动的笔记本电脑托架,但托架两边的各种设备接口丰富,实用方便。英国没有统一的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各校间一方面尽量采用微软、谷歌等大公司的成熟、稳定的免费产品,一方面根据自身需要构建教学管理、应用平台,多数学校以谷歌Glassroom(教室)、Moodel(魔灯)、Blackboard(黑板)等平台展开教学。平台同教学应用契合度很高,方便实用。为了将不同平台系统的优点结合起来,完成成绩分析、学生跟踪管理、教师的绩效考核等功能,很多学校采用Frog(青蛙)平台,像胶水一样将不同的平台黏合起来。虽然教师在登录不同的系统时相对麻烦,但平台兼容性较好,功能强大,系统架构上不封闭,便于更新,因而在很多学校得到普及。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在线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在线答疑及评价。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统计分析来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平台中数据记录的内容包括学生出勤、考试成绩、课程评估等,家长输入学生编号就可以查阅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
软件应用重互动。英国课堂教学中软件的使用体现了多元化、游戏化、虚拟软件网络化的特点,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学生分组软件可以利用软件生成不同的学生分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中合作学习,十分有趣。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软件有Afternoon Ice Breaker(填数游戏)、Puzzlemaker(填词游戏)、Technology Word Revision(找词游戏)及bubble、subtangent、powtoon、wordgames等网站提供的各种游戏教学模板,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下参与到学习中,简单易用,互动性强。高年级学生则以视频、实景体验、参与式体验为主,像增强现实、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软件Aurasma,通过iPhone的摄像头识别图片,然后与服务器端数据库做出精确比对,提供与图像相符合的影片播放供学生学习。Living Lung Lung Viewer(活体肺查看器)软件的网络化,让学生在网站上自己模拟解剖呼吸模型,通过3D模型让学生了解人体肺部、肋骨和相关结构的解剖特征。这些虚拟软件的网络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对于辅助学生学习,共享教学资源都有独到之处。
评价方式内外兼顾。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国家课程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考试是由教育部出台国家课程标准,考试评定机构根据考试大纲设置考试内容,负责为英国全国统一考试(包括GCSE)提供试题,并进行评卷及反馈考试结果。学校可以自主选择任何一家考试机构的试题使用,并根据考纲自主设置学习任务和课时计划。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占到整个课程评分值的60%,比如在Finham Park中学九年级的一节计算科学课上,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的作业是为一家饭店量身定做网站。学生在制作网站海报时,需要在PS中使用渐变工具,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手段(自己动脑、上网查找、互相帮助)自学找到答案,并要记录制作过程,提供制作过程的验证材料。作品的评价并不关注学生制作的效果,而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提交的学习任务单主要内容是:我将测试什么、我将如何测试、结果预期、实际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学生要先对学习内容进行预判,然后通过学习进行校正,最后得到结论。学业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考试前允许考生将研究资料带入考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准确答题,但考试内容不会与考前资料雷同。这种评价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狭隘评价方式。多数学校在低年级开设了符合学生特点的Scratch积木式图形化编程及动画制作等,高年级普遍开设了编程、3D制作、游戏制作、音乐录制、视频制作、电影制作等多种课程,以项目创新为宗旨,鼓励学生制作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人格成长,而不单单是为了应试。
学生自带设备学习成为发展趋势。根据欧洲某机构调查的包括英国在内的500所学校学生自带设备学习的反馈结果显示,72%的学生使用自己的设备完成作业;52%的学生在课堂里使用自己的设备。我们参观的芬哈姆帕克学校采取学生自购或大公司平价赞助学校和学生租赁的方式解决课堂使用计算机设备的问题,设备8小时的待机时间基本可以满足校内教学时间。一般学校都有数量较多的机房为学生开放,一些公共区域里专门配备了柜子,里面有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借用。学校一般规定高年级学生可以携带手机进入学校,而低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内不能使用手机。除考试室外,学生都可以凭校牌上的条码认证免费连接到学校的WIFI,以便查阅学习资料。同时完善的网络安全设置保证了学生上网的安全。在课堂观摩时间,我们没有发现学生打开浏览器有小广告弹出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内容。在文法学校访问期间,IT主管介绍,如果学生在学校内访问了不良信息,学校校长将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校长则可根据内容进行针对性处理。全面的硬件普及和良好的上网环境为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学生利用云平台进行学习变成了可能。
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考
夯实切入点。以应用促发展,尽快提升校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硬件体系,基本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具备较好的硬件基础,但应用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平台重资源建设,轻网络应用。操作复杂、不稳定,教学实用性差。各种教学和管理软件功能单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教学适用性不强。教学资源单机化严重,教师应用能力相对滞后,不适合现代教学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作为一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要在不断提升自身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应用为切入点,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让每一位教师深切感受到新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方便,让大家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生力军。
探求平衡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人口众多,教育硬件环境相对薄弱,英国教育信息化做法不可照搬。我们要采用扬弃的方式,继续发挥我国政府主导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培训高效实用的优势,改变教育平台一味追求资源建设的弊端。把实力强的大公司引进教学平台建设之中,为广大师生提供容易分享、稳定、开放的平台。在平台建设和教学应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 周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