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
2016-10-18刘堂刚
刘堂刚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或许在教育名师的行列中,找不到有关李永香老师的只字片语,但她仍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夺得了一张张属于她自己的“人生奖状”。从“谷城县优秀教师”到“湖北省希望工程园丁奖”,她用自己的慈母之心、师者之爱呵护温暖了每一位孩子。从初为人师的“大丫头”,到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李永香的这条教育路,不知不觉走了33年,蓦然回首,她把她的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这片不起眼的土地。
教育信念源于慈母
若论起对李永香教师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个人,那便是她的母亲了。李永香于1981年7月高中毕业,在当时的农村偏远地区,算得上是半个“文化人”了。毕业后有人建议她去学医,有人推荐她当村干部,也有人提议她去做一位人民教师。正踌躇之际,母亲的一句话唤醒了她:做你喜欢的事情,平淡也是一种幸福。就这样,19岁的李永香,开启了她的教师之路,并决定为之奉献一生。
1982年的春节刚过,李永香就迫切地奔向了她将要从教的学校。学校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简陋:学生宿舍的床是一块块木板,孩子们夜里都睡在上面;教师宿舍是简易的两层木板楼,看起来摇摇欲坠;没有食堂,上完课还要自己摘菜、做饭。离家不远的李永香本可以回家住,但她认为,照看学生是作为一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她选择了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并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半夜里,孩子们喜欢小声说话,经常吵闹,这让她很不习惯,几乎整晚失眠。她的母亲得知后,每天忙完了家务就来学校与她一起同寝,帮她做饭,护送她的学生半夜上厕所,还传授她教育孩子的经验。母亲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更加坚定了她为人师的信念。
2013年冬,80岁的母亲被查出肺癌晚期,李永香如坠冰窟。彼时她正带着一群初三的学生。老母亲的病一天天加剧,而让人紧张的中考也即将来临。李永香牵挂学生,却又放不下母亲,于是,她只好带着教案、试卷、工作笔记,来到医院,在母亲病床前工作,边看着母亲输液,边批改试卷,在医院与教室之间奔走。此时,在病床上的母亲不忍自己的女儿这样辛苦,抹着眼泪对她说:“你守在这里无非就是尽尽孝心,你的孝心我知道了,这对我的病没有什么帮助。但是你学生的前程可千万耽误不得啊,不能因为我而影响了学生。你上班时间还是在学校上课,有特殊情况我再叫你。”母亲的执拗,让她既感动又惭愧。
李永香只好压抑住内心的悲痛,坚持在学校上课,下课后每每因想起母亲而落泪。但只要一走进教室,她就会把她的情绪强压在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一刻也不曾放松。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母亲便去世了。这位影响她一生的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表现得如此淡然、睿智和大度,母亲用生命在告诉她,教育之境,真爱无疆。她暗暗下定决定:一定不会辜负母亲的陪伴与教导,要把母亲对她的爱,传递给学生。
母爱也是一种教育传承
李永香初为人师就懂得爱孩子,面对一些调皮的学生,她没有觉得束手无措,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她坚信,以爱育人,胜过一切批评教育。一个深秋的夜晚,她照例在安置好学生睡觉后,回到自己的寝室看书。不一会儿,就听到一位年老女教师在大喊:“走,到你们班主任那里去!”随着“咣当当”的敲门声,一群赤条条的“小泥鳅”连推带搡地涌进了屋里。原来,这些“捣蛋鬼”在寝室打闹嬉戏,影响了楼上的老教师睡觉,老教师一时气不过,便把他们都带来交给班主任教育。李永香明白这群孩子没有恶意,在问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她并没有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告诉孩子们,在寝室里打闹不仅影响他人休息,还影响自己第二天的学习,影响班级声誉。经过她一番开导之后,这群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她保证,以后肯定不会再犯。她怜爱地摸摸他们的头,问他们冷不冷,孩子们竟然都抽噎起来。之后,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在李老师面前,调皮鬼们都变得听话、懂事起来了。
李永香说,一位老师如同一位母亲,眼里只有学生和孩子,有什么可害羞、可畏惧呢?九十年代的农村,因为卫生条件差,健康意识缺乏,农村孩子都容易染上一种传染性病毒——疥疮。这种病毒顽固恶劣,奇痒无比,传染性极强,容易发炎溃烂。当时,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极差,很多孩子无法到医院就诊。有的孩子疥疮长在手上,做事写作业都非常困难;有的孩子长在屁股上,上课时坐都不敢坐,站着听讲。
班上有个男孩子叫祝万军,家住天池村,离镇上五十多里,父亲是残疾,母亲是哑巴,他的手上、屁股上长满了疥疮,家里也没有钱给他买药。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永香立即到诊所买了消炎药和治疥疮膏,每天两次给他清洗、擦药。刚开始,这位男生觉得很难为情,不好意思让她上药。李永香温和地对他说:“我也是一位母亲,姑娘比你还大三四岁,我把你当作我的孩子,你就把我当作你妈妈。”听她这样说,祝万军终于在她面前放开了。坚持擦洗了半个多月,他的疥疮终于被治愈。有人问她,不怕自己被传染吗?她回答说,看着自己的学生难受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在孩子面前,她只是一位母亲而已。
33年来,凡是她教过的学生,无一不说李老师和蔼可亲、细心周到,说她像自己的姐姐、妈妈。这些平凡而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是李永香教育生涯的缩影,她把母亲对她的爱,传递给了一代代学生,母爱其实也是一种传承,在教育的海洋里,她悉心照料学生的影子也许会被淹没,但却微弱地闪着光。
铭记职责,敢于求知
教育不仅仅需要坚守,需要奉献,需要用人格教育学生,也需要铭记教师的职责,教好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做一名好老师,不仅要对学生好,自身也要‘成绩好。”从教第一年,李永香就给自己定下了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白天,她潜心教学,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学习、备课。备课本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她的教学心得和上课笔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了她的教案,听了她讲的课,都赞不绝口。生活上她对学生无微不至,教学也从来不含糊。第一学期的会考,她所在的班级语文成绩在全镇遥遥领先。两年后,学区领导就把她调到了中心完小,并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接着,她因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紫金镇“优秀教师”,继而成为全镇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
随着农村生源的逐步减少,中心完小开始进行撤并,2001年,类似和李永香一样优秀的小学教师被分流到镇上初中。李永香开始教政治,当班主任。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初中孩子的思想要比小学生稍微成熟,更难管理。而初中政治,对于常年担任语文教学的她来说,也是陌生的。此时她已临近不惑之年,现实却容不得她有半点的骄纵和懈怠,只好一切从头再来。但是,她仍然坚信虚心学习是她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而踏实工作又是她取得卓越成绩的法宝。
李永香在初中工作了14年,当了9年的班主任,直到年逾“四八”方歇停;她带了7年的毕业年级,每一年中考,紫金中学的政治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六位。今年,52岁的李永香老师仍然奋战在初三的教学岗位上。
鲜花和掌声,“优秀”和“最美”,不足以感谢乡村教师的付出,但至少是一种肯定,一种慰藉。教育工作本身就这么平凡,平凡得让人心生敬悯。她的人生诚如汪国真的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作者单位:谷城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