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绅鸿儒刘大鹏

2016-10-17郝岱

文史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书大鹏楹联

郝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可以说是“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梦醒子》一书也是哈佛、剑桥中国近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教材。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何谓奇呢?奇就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奇就是一般人想不到他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他做到了,一般人不该遭遇的他遭遇了,故谓之奇。

奇绅刘大鹏,经历了清末、民初、抗战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奇:七岁说话 一鸣惊人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比正常发育的同龄儿童晚了两三年。七年不鸣,一鸣惊人。

据前辈老人们回忆,七岁之前家人觉得刘大鹏听说能力有些障碍,而七岁时第一次开口说话,便连喊了三声“书!树!数!”(在晋源方言中,水、数、树、书是很难分清楚的)。当时家人都觉得很奇怪,但并未深想。而在他逝世后,纵观其一生之经历,家人才领悟到,他所说的三声“shu”,就是立志读书、教书、写书。刘大鹏的一生,在冥冥之中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刘大鹏在刘丽中私塾先生门下读书16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又10年,仅读书就长达26年。按8岁入学,完成学业他已经34岁。与现在走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子们相比,先生学习时间比当代学生还要长。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来讲,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奇:闲暇之余成就多部巨著

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太谷县南席村票号商人武佑卿家里当了整整21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鹏在世85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全用毛笔手抄洋洋34部巨著,亿万字手稿,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626306字。

刘大鹏

在太谷任教期间,他边教书边写书,从收集数据、写出初稿、润色修改到最终定稿,前后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100万字的《晋祠志》(上、中、下三册),填补了晋祠几千年没有志书的空白,开创了晋祠景区写志的先河。刘大鹏一人利用教书的业余时间,呕心沥血,在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一部流芳百世的巨著,给后人留下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不能不使我辈惊叹。

1918年,他62岁时,对自己的著作做过一次初略统计,先后有《晋祠志》16卷,《梦醒庐文集》8卷,《晋水志》13卷,《卧虎山房诗集》13卷,7500余首诗,《潜园琐记》6卷,《唾壶草》4卷,《乙未公车日记》4卷,《刘氏家谱》3卷,《戊戌公车日记》6卷,《梦醒子年谱》4卷,《桥梓公车日记》4卷,《御恤录》10卷,《藜照堂家训》2卷,《重修晋祠杂记》2卷,《随意录》(未成),《迷信丛话》现成22卷。在其后的23年中,刘大鹏又补写了《晋祠志》26卷,编撰了《汾河水渠志》以及《明仙峪志》8卷,《柳子峪志》8卷,编辑旧有散作或新作有《卧虎山房诗集》增加的12卷,《从心所欲斋妄咏》50卷,《啄玉闲吟》8卷,《愠群笔谭》25卷,增编《梦醒子》8卷。

(令人痛心惋惜的是这些巨著在他去世之后,保存至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大部分著作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抄走,拉到村造纸厂打成纸浆,付之东流,毁于一旦。)

刘大鹏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三奇:随手日记 竟成哈佛必修课

刘大鹏34岁(1891年)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农历1942年7月19日),连续记载了五十一年的日记(200余册,400万字)。

《晋祠志》

日记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日记为英国女士沈艾娣撰写《梦醒子》一书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梦醒子》一书一经出版便轰动西方世界,成了剑桥、哈佛大学等英美国家高等院校中国近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并成为西方世界的畅销书。一个普通的农村绅士,竟然震撼了西方世界。也因此,刘大鹏被沈艾娣称之为“第一奇绅士”。

文人雅士、风流墨客,并不是每个博学多才的人在文学上有造诣,就一定擅长为官之道或者生活之道。但刘大鹏便是这样一位全才,除了教书、著书方面有“三奇”,在为人之道中还有另“三奇”。

一奇:不当官不揽权

古人常是“学而优则仕”,而刘大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行端品正,为人师表,却不当官、不揽权。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拒不受聘。读书做官,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一直很努力拼搏,曾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书事业,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二奇:不贪财不贪色

1899年,岁根年末,春节将至,在太谷南席村武佑卿家任私塾教师的刘大鹏准备回家过年。武佑卿念其教书有方,除开年工资100金外,另给奖金20金,他却拒不收之。他在日记中作了这样的表述:“……去岁东家送余束脩百金,今日不言明白,即送一百二十金,余坚持不收,只取百金,以东家诱我以利欲玷我之品也。”

1915年,58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12月20日晚,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他在日记中记叙道:“今晚竟有酬金报金贿我投票者,予严以拒之。”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都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沈爱娣及其著作《梦醒子》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刘大鹏赴京参加会试,路经河北白河镇商客大店投宿。是日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每晚有妓女结伴到店,弹歌小唱,迷惑行人,若不严拒,必吃若辈大亏。”因题于壁曰:“过了曹河宿白河,他房妓女乱弹歌,平身最恶风流事,非怕旁人毁谤多。”刘大鹏对“女色”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把“男女授受不亲”作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不沾不贪,不闻不问,远而离之,难能可贵。

三奇:不贪生不怕死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乱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荡,村民纷纷携老带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天骂日。并预言红军必胜,日寇必败。有一年,日寇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拒不题写,日本人无耐,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1934年,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中央南京政府,请求中央政府责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全省人民拍手称快。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不怕死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当代:总理吟楹联名扬五洲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

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鹏先生在丙午年四月,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年3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幅楹联。他说:“我对‘乐事还同万众心’印象特别深,用今天的话,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幅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扬五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猜你喜欢

教书大鹏楹联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看图纸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刘业伟、王大鹏设计作品
不是放马的
楹联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