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植物染料与扎染技术
2016-10-17李姗泽范亮
李姗泽 范亮
一、设计思路
扎染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科技,是用植物染料把布料或服饰成品,按照制作设计意图,用折、压、揉、缝等方式捆扎染色,再拆去捆扎线或缝线,形成一定的图案花纹,生活气息浓郁。植物染料是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的茎、叶、果实、种子、皮、根等植物为原料,经过粉碎、浸泡、蒸煮等诸多工序提炼而成的纯天然植物染料。
主题活动以自然植物染料资源为依托,从常见的植物染料提取、传统的扎染技术等传统科技入手,激发幼儿对传统科技的兴趣和探究热情,通过多样化的感知体验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地获取科学经验的能力。
二、活动实施概况
三、活动方案
活动一:奇妙的植物色素
(一)设计意图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含有大量的色素成分,可用于染色。植物染料的资源丰富,染色技术历史悠久,与化学合成染料相比,安全无毒又环保,其中一些还兼有抗菌、防紫外线作用,许多植物染料也可作为食品着色剂。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含有不同颜色的天然色素。
2.了解植物色素的功能,是重要的营养成分,可染色或作为食用色素,也可吸引蜜蜂传花粉繁衍后代。
3.激发幼儿对植物色素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植物色素的PPT和视频。
2.常见植物如胡萝卜、青菜、西红柿、紫甘蓝;植物染料原材料如山竹皮、红花等。
3.多媒体。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展示常见植物,如紫甘蓝、栀子、山竹、火龙果等。
提问:请幼儿举例常见到水果、蔬菜,或其他植物的颜色?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
总结:植物里藏着的颜色叫植物色素。如:西瓜中含有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绿色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不同的色素使水果、蔬菜呈现不同的颜色。
2.欣赏和观察。认识五颜六色的植物色素,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常见的可以提取植物色素的植物。
3.植物色素用途多。
提问: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1)幼儿自由讲述植物色素的用途。
(2)播放视频,展示植物色素用途。(布料染色、做彩色面条和七彩汤圆)
(3)小朋友,你想把爷爷的毛衣染成什么颜色,把妈妈裙子染成什么颜色,把自己 T恤染成什么颜色?想做什么颜色的饼干?
4.配对连线游戏,并提供图片和材料。
5.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收集各种各样喜欢颜色的植物。像玫瑰花的花瓣、四叶草、山竹皮、红花、石榴皮等等,记住名称和颜色。带到幼儿园来,做神奇的植物色素提取实验。
活动二:植物染料的提取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对植物染料初步的感知和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操作实践,利用身边常见的植物提取植物色素,制作染料,感知自然的色彩。
(二)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染料。
2.了解植物染料优点,知道植物染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3.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植物中藏有植物色素,知道提取植物染料的基本原理。
(三)活动准备
植物染料的原材料(如栀子、甜菜头、板蓝根、紫草、苏木);透明小盆;不锈钢盆、漏筛、电磁炉;投影仪;视频资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幼儿分享彩色植物,介绍植物名称和颜色。
2.讲述与欣赏:植物里藏着神奇的颜色!怎么样才能把藏在里面的神奇的色素取出来呢,你有什么办法?
3.观察与讨论:播放植物色素制作的视频材料,结合幼儿自带植物讨论制作色素的原料、工具以及制作方法。
4.古老的煎煮法实验。
(1)讲解与观察
提取植物色素。将染料植物放入钢盆中,加水浸没植物,加热,煮沸后用小火煮15分钟,颜色慢慢的煮出;趁热滤掉残渣,得到植物染料,并留用。
(2)分组实验
A.布置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B.将幼儿带来的植物分类,并用提取颜色的名称给小组命名,如红、黄、紫。
C.幼儿操作。(安全角度考虑,煮沸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5.分享活动,实验结果展示。
(1)成果展示,幼儿讲述试验发现。
(2)总结原理。有的染料是本身的色素,如凤仙花花瓣的颜色,有的不是植物本身的色素,比如板蓝根制作靛蓝,要先发酵还原成靛白,然后并不显色,经过氧化才显出蓝色。
(3)植物染料的优点。
活动三:手工扎染—幻影手绢
(一)设计意图
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传统印染科技,西南地区的扎染技术尤其具有创造性,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动手了解传统科技扎染的奥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技素养,形成对传统科技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和体验不同扎染方法呈现相应的图案及其位置变化等,了解扎染技术原理。
2.初步认识媒染剂,知道常用的媒染剂有明矾、醋等,明矾能增加色彩亮度。
3.制作染色作品,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传统科技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活动二提取的植物染料;盆,清水桶,抹布,小石子、白色棉布条、橡皮筋,搅拌棍、镊子、竹夹子、电磁炉、胶手套、剪刀等。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扎染成品,提问颜色和图案的特点?你最喜欢哪块手帕?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想动手用自己制作扎染吗?引起好奇,并利用已有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2.分组实验。(安全原因,煮沸由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1)扎染的材料、工具和步骤,提出实验要求,如要捆紧、皮筋和线绳不能脱落等。
(2)将捆扎好的布料放在清水里浸透,挤去水分待染,湿料有利上色均匀。
(3)再将布料放入浸泡在染料中,用长筷慢慢搅拌,防止颜色不均匀的情况,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5分钟;关火,将布料浸泡在染液中至染液冷却,布料里渗进了色素。
(4)将媒染剂放入温水中,搅拌使其溶解。将染液中的布料捞出,放入媒染液中浸泡20分钟。
(5)捞出布料,再次放回染液中复染,煮沸后关火,巩固着色。
(6)将布料取出,拆线、漂洗;将染好的布料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3.扎染原理大揭密。
(1)幼儿观察皮筋捆扎时的疏密变化和布料的折叠方法,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花纹的式样和位置。然后,一圈一圈地拆解皮筋,引导幼儿观察纹理效果;同时,一层一层地展开布料,观察花纹的位置变化,提升操作经验。
(2)捆扎法是最基本和简单的扎花方法,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形成美丽图案。
4.作品猜想。
幼儿分组展示作品,根据花纹的差异来分析在折叠、缠绕时的不同做法。了解扎花的基本方法与可能出现的花纹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中心扎能在布的中间出现花纹、四角扎能在布的四个角出现、对边卷折扎能出现直线花纹、对角卷折扎能出现斜线花纹等。
注: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南民间传统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3XJA85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