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途径
2016-10-17颜友刚
颜友刚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成效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必须转变美术教育的模式和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探索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儿童纯真无邪,美术教师应当善于发掘他们幼小心灵中五光十色、璞玉般的智慧宝藏,逐渐培养他们观察美、认识美、描绘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情境导入,提高参与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时巧妙地导入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干扰,使他们集中精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专注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谜语、动画等辅助材料来启发学生,同时自绘一些有趣的图片,使学生对形态、色彩、景物等产生兴趣。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的《鱼儿游游》时,笔者让学生先观看投影《美丽的海底》,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游进了海底,引导学生观察鱼的不同特征和形态,从感官上对各种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向他们讲授画鱼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作画。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融为一体,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优化了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画的作品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错。
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小鸟的家》一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课前笔者搜集了一部分鸟的图片,同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鸟的外形特征、情态,鸟与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绘画、剪贴、制作鸟的图案,并重视画面背景的取舍和氛围的营造。学生因为有了对鸟的认知,创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这种情境的导入无疑激发了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观察,增强动手能力
小学生画画的最大乐趣是在涂鸦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学《美术》教材中范例作品表现的题材、涉及的范围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针对绘画对象,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知道和理解应当怎么欣赏,如何用各种形式表现,最终让他们主动拿起画笔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和感悟。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现实生活,感受自然或人文景观,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品位。
如赣教版美术教材里的《漂亮的蝴蝶》《下雨了》《校园趣事多》等都非常适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动手写生的兴趣。随着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增强,绘画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小学生的特征是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情景的支配,所以教师必须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美术知识。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动物王国》时,笔者就先引导学生观看电视《动物王国的故事》,使学生置身其境,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接着让学生交流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感受,同时让学生在美妙活泼的音乐中想象创作,学生兴致极高,思路大开,创作的作品画面丰富、色彩和谐、具有童趣。
三、团结合作,激励艺术创新
教师不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应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临摹与写生相结合、手工课与绘画课交叉进行的方式,使他们心手协作,手脑并用,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创新和突破。
如教学《十二生肖》一课,在课前笔者准备好了十二生肖动物图,在课堂上用投影逐一展示,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生肖图片,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动物形象的不同特点。接着以蜡笔画、水彩画、撕纸、剪纸、捏泥等不同表现方式分组进行作画、制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拼成十二生肖图。结果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收效甚佳。
四、课外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书画兴趣小组,并经常让他们走出教室,到户外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使学生的兴趣猛涨。通过这些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切实提升美术技能和艺术审美。到了学期末,可以组织作品展,把一学期的作品全部摆出,师生共同评价,还可以邀请家长参观。这样,他们既有荣耀感,又有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美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教师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掘、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到无限的艺术表现境界中去,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