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方式和培养手段
2016-10-17陈意
陈意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想彻底改变“囫囵吞枣”式的知识硬塞过程,需要音乐教师把音乐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上来,让学生将自身体验与亲身感受慢慢融入音乐活动中。学生只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参与到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中,才能与音乐融为一体,使音乐教学成为“细嚼慢咽”的体悟,从而真正去欣赏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在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和培养手段,使音乐真正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笔者从音乐教学的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学有所想”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和树立,能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调节自身紧张的学习思维,同时还可以加固学生的记忆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感受力。通过音乐的逐步融入,能够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暂时摆脱枯燥学习的苦海,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欣赏角度,对音乐进行逐层的分析、品鉴、欣赏,用眼去注视音乐的词曲句意,用耳去聆听音乐的欢快节奏,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真正能发现、判断、欣赏音乐之美。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欣赏音乐的美感,在欣赏中感悟音乐蕴含的情感,进而走进音乐所包含的情境,深入体会和思考。通过音乐魅力的不断呈现,深入、全面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对音乐的学习动力。
笔者在授课的时候,经常借助“故事情境想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上二年级音乐欣赏课《糖果仙人舞曲》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这个童话故事:有个女孩玛丽在圣诞节的时候,得到胡桃夹子。在夜晚的睡梦中,她梦见这个胡桃夹子居然变成了一位王子。这位王子领着一群玩具同老鼠兵进行了一场战斗。经过齐心合力的战斗,王子最后打败了老鼠王,把女孩带到了果酱山。在山上,她们受到了糖果仙人的热情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这个故事学生非常喜欢,在听音乐时,笔者能感受到他们在想象故事的画面,音乐营造的童话意境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限延伸。
二、加强互动交流,增强感悟力,使学生对音乐“学有所长”
在音乐教学中,应多加强互动教学。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学生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双方应该多交流,不能让学生感觉教师高高在上、不好亲近。课堂上,音乐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主动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增强代入感和亲切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音乐教学,进而使学生积极感悟音乐中的情感,了解音乐中的意境。在课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引导学生向教师表达对音乐的内心感受,进一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和时间。
真正鉴赏和感悟音乐作品,想达到一定层次和效果,需要的不仅是艺术思维和逻辑分辨能力,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低段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对知识点进行教学处理,使音乐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音乐展现方式更加多维化。在视频或画面的设计上,应突出生动形象,在情景或故事的布置上,应突出生动有趣,使教学课件的内容更加贴近低段学生的实际,让音乐知识和艺术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接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挖掘学生的感悟力,陶冶学生的音乐素养,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
三、搭建展示舞台,提升表现力,使学生对音乐“学有所用”
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很重要的影响。音乐表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最直接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学生编排组成几个小组,明确好他们的分工,然后进行简易的团体合唱、音乐故事表演等活动。在各类音乐活动中,切不可厚此薄彼,要多给那些音乐表现力弱的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安排一些简单的台词,用一些简单的道具,使他们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音乐活动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引导全员参与,使音乐活动真正成为一项集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集体。在学生的音乐表演舞台上,可以布置适当的背景、图像,甚至可以有伴奏的音乐。在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教师在台下可以运用身体语言,恰当引导学生们的节奏,如把手慢慢抬起表示“渐高”、手臂慢慢张开表示“欢快”等。在音乐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下一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表演,积极参与音乐表演,逐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音乐课作为从小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主要学科,是增强学生音乐想象力、感悟力和表现力的主要平台,音乐教师应当时刻注重教学方式和培养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应当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立场观点来加强教学理念的实践和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