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心灵放飞的起点

2016-10-17吴长明

江西教育C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吴长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家对于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烟台的海》向我们展示了大海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风光之美。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文字可以带领读者直接走进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引发读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但是,虽然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抒情散文却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将重点字词、优美的句子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将有关烟台大海的风景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获得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再次走近文本体会烟台大海的壮观景象,让学生轻松感受文本之美。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近文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散文的方法,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并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方式灵活、生动,让学生很快深入到阅读情境之中。

二、授之以渔,指导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也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阅读方法得当,才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才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卢沟桥烽火》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激情的语言将日本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对我国进行大肆侵略的行径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赞扬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外敌的伟大精神。这样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谈到深入的解读还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导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基础知识,例如生字词、文章背景等,理清文本的梗概,同时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资料,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对当时事件的记录,也可以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自由结成小组,大家共同制作一份手抄报,并且给自己的小报想一个恰当的题目,制作完成之后,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中的历史事件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和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度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为文本的精读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反复训练,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收获知识,方能功到自然成。

三、百花齐放,获得独特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走近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以便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例如,《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资源。教师就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选择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陷入了深思,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我也许也会像文本中的那样一直走到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和我平时的做法很相似,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当我们遇到值得我们珍惜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珍惜,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以后我会吸取教训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每个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悦读”,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让阅读课堂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家对于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烟台的海》向我们展示了大海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风光之美。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文字可以带领读者直接走进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引发读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但是,虽然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抒情散文却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将重点字词、优美的句子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将有关烟台大海的风景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获得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再次走近文本体会烟台大海的壮观景象,让学生轻松感受文本之美。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近文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散文的方法,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并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方式灵活、生动,让学生很快深入到阅读情境之中。

二、授之以渔,指导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也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阅读方法得当,才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才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卢沟桥烽火》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激情的语言将日本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对我国进行大肆侵略的行径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赞扬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外敌的伟大精神。这样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谈到深入的解读还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导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基础知识,例如生字词、文章背景等,理清文本的梗概,同时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资料,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对当时事件的记录,也可以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自由结成小组,大家共同制作一份手抄报,并且给自己的小报想一个恰当的题目,制作完成之后,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中的历史事件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和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度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为文本的精读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反复训练,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收获知识,方能功到自然成。

三、百花齐放,获得独特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走近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以便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例如,《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资源。教师就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选择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陷入了深思,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我也许也会像文本中的那样一直走到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和我平时的做法很相似,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当我们遇到值得我们珍惜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珍惜,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以后我会吸取教训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每个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悦读”,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让阅读课堂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