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6-10-17梅利平
梅利平
小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正确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正确的作文指导,在规范的小学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前提下,还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作文,就是要能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表达,要有一些方法,方法的来源离不开阅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因此,作文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要的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另外,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写作起来自然就会顺畅生动了。再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就是通过阅读,学习课文的主题、构思、谋篇布局或观察方法、表现形式等,把在阅读文章时领悟到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应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激趣创新
作文教学先要破除学生心中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而师生互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愉悦的情绪,消除顾忌心理,从而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作文的动力。一旦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状况下,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了这种潜能,学生便能对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事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自然地流泻于笔下。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持学生学习作文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教师要多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三、鼓励实践,开源拓流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活动或生活实践。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作文“难忘的第一次”。学生的第一次也许有很多,但印象深刻的就不多了。有很多同学写第一次做饭,可现在的孩子有谁真正做过一次饭?因为没有亲身感受,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为了写好这次作文,笔者让学生回家亲身做一次饭,并提醒他们注意做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如此作文,学生才觉得有素材可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或者带领孩子们参加生活实践,才能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为作文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
四、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运用中,口语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因此,在作文指导中,要坚持由说到写和说写并重的原则。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组织材料、构思的情况口头叙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评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引导。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渐提高,还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接下来,指导学生把口述的内容笔述出来,这时,教师重点辅导写不出来的学生,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表达真情实感。
五、强调自改,协调合作
作文指导不可忽视学生自己修改这一环节,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和各种修改符号。先让学生自改,要求把句子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写得不具体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字顺、表达清楚。再同桌或四人小组互改,遇到有争议的地方可各抒己见,再说服对方以求共识。这样,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总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低年级开始,经过长期严格的习作训练才得以提高。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