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者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深度报道策略

2016-10-17沙莎

今传媒 2016年8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策略文化

沙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飞速发展,而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后续动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关文化领域方面的报道需要思考的因素,它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意义,这些都是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与百姓贴合的叙事角度,带思考性的分析手法,以社会为背景的复合式报道方案三个方面全面分析解读以读者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深度报道策略。

关键词:文化;深度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8-0152-02

一、引 言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时这样讲到: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想法。以对自身文化的深入思考为契机,将文化纳入国际视野,寻求文化的发展于文化的交流,在文化的共识中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繁荣成为国家的战略。

“文化软实力”,是十八大的报告将当代学术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高频词汇”,深入浅出地变换成为一种国家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软实力”实质具有“硬道理”,对文化的关注于发展,不仅仅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创造了犹如水之源、树之根一样的重要力量,同时因为文化因为其穿越时空和低于的巨大力量势必引起国家地位和格局的重要提升。

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极大提升,让以文化为内核的经济市场页已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全世界领域,经济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化市场在经济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1]。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关文化领域方面的报道需要从哪些方面思考?它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在大众化传媒的当今时代,对读者文化需求的关注本应是文化报道的核心。尽管,普遍的共识是作为以大众为传播目标的媒体应该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党报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都需要将和读者的最大交流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际报道中,党报却常常用高姿态掩盖了俯身接地气的需要,用自以为是的读者需要代替了真正进入百姓当中进入读者当中的深入了解。于是党报脱离群众成为诟病,同时党报的市场也因此存在萎缩的隐患。

为了让党报再次抓住市场,陕西日报专题新闻部在设立文化专版之初就确立了以读者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深度报道策略。而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更是积极纠正党报原有的只重视文化政策方针,而忽略百姓感受,以及宏大叙事居多,很少关心这些文化盛世在人们心中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报道态度,党报的文化类报道在写作方面也多是高高在上、冷冷冰冰,不像文化倒像驯化。针对以上问题,专题新闻在每次组织文化类深度报道时,都特别关注报道方式、方法,力图用最生动、最贴合百姓的叙事方法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二、寻找贴合百姓的叙事角度

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文化最具魅力的地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别文化的交流互鉴,让文化有了特别的光辉,也是文化滋生发展的最大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场合中,无论是丝绸之路,亦或者茶马古道,无论在文献之中,还是人们现实适用的建筑、用品当中,文化的交流始终具有最强大的力量。文化有一个特质就是,他始终是人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巨大相关性,决定了文化类的报道也必须注重人在其中的作用。但传统的党报,在报道文化领域的内容时,常常忽视人在其中的作用,而是以大概念、大思维,替代了人在文化活动中的生动展现。这样势必会呈现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像报道,更像教育,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拉大。

因此,以人作为叙事核心,在文化报道中以个人的视角,生动的具有典型性的百姓故事,发觉与文化现象相关的个体的命运和悲欢离合,成为文化类报道的重要策略。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在策划此类文化深度报道总是试图将人作为叙事的核心。《台湾老陕的故事》通过陕西籍台湾人党子祥的故事, 为西安与台湾直航这一新闻事件作了最生动的注释,读来让人感动。《三个秦人一个省的文学地理》则系统地盘点了陕西三大文学巨头陈忠实、贾平凹、路遥,它为文学者构建了独特陕西文学版图。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手记,虽然并非出自记者之手,但是他以独特的叙事角度,生动亲切的话语达到了同类文化报道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三、带思考性的分析手法

深度报道从诞生之初就以思考性的分析为其主要特点。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报告》中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则非常简洁、清晰:“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可见有立场,有观点,有结论,是非明晰,评判清楚,是深度报道最基本的文本特征之一[2]。

选题策划,是报道的第一阶段,此阶段的深刻性、独特性、对整个深度报道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日报专题新闻部,在选题策划阶段为了达到选题的深刻性和思考性,首先建立选题共商机制,每周大家根据各方面信息提出各方面的选题内容,然后大家共同商讨该选题的价值、意义、可能引起社会的反响。一旦确定就作为储备选题,然后再详细对选题的采访重点、思考方式、采访方法,甚至是语言表述的合理性都做详细论证。然后总结,再分配给熟悉这一领域的记者采写落实。

新闻采写阶段,深刻的思考是深度报道的必备特性,也是记者的素质和责任感的直接体现。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在受众心里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也就是说受众对这些新闻事实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观点、立场和认识,用新闻学的词语来解释,这就叫做已有的假设。深度报道一方面要求对已有的假设加强,这需要记者搜集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各方面的素材,然后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在“深”字上下工夫,素材多不代表有深度,还要懂得对素材进行挑选、排队,按递进的逻辑结构写作才能达到“深”的效果。

例如在《晋人的走西口让秦人学会了什么》中,记者将思考的核心放在了晋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上,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不应该只搞一些让碰不着、摸不到的概念,而应该像山西人拍《走西口》一样寻找恰当的文化载体,以具象的方法为文化发展寻找出路。同时也深刻地提出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走西口本是一个模糊的文化现象,但是恰当合理的利用就会转化为一种经济效益,陕西文化资源很丰富,缺乏就是为陕西文化操盘的能手。

四、以社会为背景的复合式报道

复合报道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要最大限度呈现社会的多样性,挖掘报道选题的深度内涵。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一个报道选题所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通常以一组报道出现,以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为纽带,通过何种角度的对比、以及互相印证来证明报道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必要性,而报道的主题也在这样的复合式报道中得到延伸与升华。陕西日报专题新闻部在做文化深度报道时,除了主稿件,往往还配有专家访谈、记者手记、评论、链接等版块,让人们能从各个方面了解报道所呈现的问题。 这样整体报道在事件内涵上的深层拓展以及由此汇聚形成的信息穿透力就相应增强。

复合式报道本身所强调的“依托动态挖本质”的特征要求,可以帮助记者、媒体有效克服对新闻资源的粗放式利用,注重对动态重要信息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注意把隐含在新闻中的“一次能源”转化为更方便公众接收和使用、更能体现“一次能源”价值的“二次能源”,从而使个别化的微观信息在宏观背景下变得更为重要[3]。

例如《影视陕军突起〈保卫延安〉为央视“献礼剧”》不但介绍了电影产生的从历史背景,而且组创人员编剧刘嘉军《一位陕西编剧的责任与坚持》以及导演万盛华《用现代金属材料间纪念碑》的报道,让读者了解创作人员的艰辛与心路历程。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剧评人张阿利的文章《战争与和平的诗性阐释》为该剧做了恰当的评价。最后,对省委宣传部长任贤良的专访从上层领域对该剧在陕西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作了相应评价。这样就从各个层级建立对该剧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与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们在观看该影视剧时就会有相应的意识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报道方式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陕西文化历来以厚重闻名,但是在文化产业化的今天,陕西一直无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竞争力,这是长期的现实问题。正是基于对此种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专题新闻部策划了一系列文化类报道,其核心均为破解陕西文化发展问题。例如《脱胎〈三十里铺〉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诞生记》 《背对银幕,〈羊肉泡馍麻辣烫〉原型淡定生活》《三代说书人一个传承梦》。所以《影视陕军突起〈保卫延安〉为央视“献礼剧”》复合报道本身可以说又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的报道。

随着中国大国实力的增强,国家的自信很大程度和文化的自信相关联,所以文化类的深度报道对于挖掘民族文化符号、探寻民族文化密码、调动民族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党报对于文化类报道的关注,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其社会职责所在。“政经大报”是党报诞生以来的传统形象,因而对党报的文化报道的系统研究可以说相对欠缺。但是,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吁求下,在受众和市场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新情况下,党报只有立足自身资源、不断探索文化深度报道的理念和方法才可以深入受众心理、带来文化关怀。

参考文献:

[1] 李铁军.构筑我们文化的钢铁长城[J].求是,2015(10).

[2] 黄纯华.深度报道的定义及控制力——从新闻生产社会学角度讨论[J].新闻研究,2015(12).

[3] 杨波.谈复合新闻的操作与实践:电视新闻的深度经营[J].中国记者,2005(1).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策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Passage Four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