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浪潮下,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博弈

2016-10-17如是我闻

电视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造物主商业性艺术性

如是我闻

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中,王小波的杂文《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弄点学问的人,为此不得不受点穷。但并非特意喜欢穷熬,如果说安于清贫,安于住筒子楼,安于营养不良是有点变态。”

这句话说的是知识分子,也同样反映出了我们的影视创作者也应该有所坚守,内容的产出本身不应该与金钱挂钩。

尤其是现如今,资本大量涌入影视行业。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影视创作离不开资本,但影视创作者不应该被资本所裹挟。当大量热钱不断涌入我们的创作环境时,个人创作与商业成功之间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创作者应如何拿捏好分寸,从而冷静面对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博弈?

造物主的光荣与梦想

王国维说,读书要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这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该有的不畏艰难的勇气与高屋建瓴的魄力。编剧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导演为学习镜头废寝忘食地“拉片”,演员拿到剧本时忘我地揣摩。这时候的创作者,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世界。

他们像极了造物主。

孕育作品的快感于他们而言,就是造物主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他们自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紧接着便应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合作者开始加盟,影视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戏班子搭好,生旦净末丑、宫商角徵羽各就其位。资本也悄然介入,这时候大家开始“群策群力”,对先前的个人创作进行“指正”。面对多方角逐,创作者应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定不移与孜孜不倦。

《武媚娘传奇》的编剧潘朴就曾在公开场合分享过这样一段心得,“当时大家都认为应该把更多的戏写给武媚娘,而我却认为魏征一角有他的亮点,所以为他设置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时至今日,观众还对魏征和武媚娘说的那句“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念念不忘,这也从旁佐证,创作者要有自己的坚持,有些东西要据理力争。

随着团队不断磨合,创作者将迎来人生的春天。作品的面世对他们来说是解放也是超脱。当然,故事到此尚未结束,断不能戛然而止,造物主们的梦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终于修成正果。这时候创作者和观众有了交流。也只有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之后,才能验证第二阶段的“战争与剑拔弩张”谁应该败下阵来。创作者应当珍惜观众的反馈结果,这才是投入到新的创作之前应有的反射弧。

电影是傻子的哲学,电视剧更是如此。更多的时候,人们看的不是作品是否“高大全”,而是故事能否动人心弦,能否与自我产生交流与互动。

遵循作品的人文价值与商业逻辑

电视剧是创作者的产物,也是一件待价而沽的产品。是商品就有商业价值,也要遵循其商业价值:有没有商业卖点?有没有话题性?有没有创造出商业卖点话题性的可能?这是就电视剧呈现状态的市场化考量。

大量资本的融入,并非全为洪水猛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资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制作的条件,从而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发展。有钱才能抢到更好的演员,作品才会有更多人看。但是,也有一部分资本想要通过这个行业圈钱,这是不行的,任由其发展将会断送整个行业。

毕竟,电视剧不是金融产品,它是精神食粮,更具人文价值。

电视剧电影小说等等既然有着传递创作者思想的功能,就应该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在思想层次上有一定的深度。

因为电视剧创作的周期通常比较长,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其实需要下功夫。大纲创作时或许是目前最热门的题材,但操作到了成品时指不定已经成了残羹冷炙。所以,是什么样题材的作品?市场价值何在?是否具有前瞻性?这都是创作者需要考察的。

其次,角色是否有特点、能立得住、有新意?人物关系的构建是否紧密,钩织是否巧妙,是否有戏剧张力,是否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人物和人物关系一出,有经验的人都能够预测到故事的走向,所以最基础的这两项一定要牢靠,要有可行性。接下来再去考虑作品的其他属性。

电视剧不是单向体验,而是双向互动,只有观众满意,才能算作是成功。这是一个特殊的产品,会影响到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毛卫宁导演曾呼吁,“我们创作内容要更加真实,其次才是百花齐放。”

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可兼得

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在社会大环境下不断摩擦,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冯小刚说过,“有一点我是必须坚持,那就是我的电影是为了大众拍的,我不能为少数的影评人或者为我自己放弃大众。”冯小刚的作品,从《甲方乙方》《大腕》《手机》到《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再到“导而优则演”的《老炮儿》以及未播先热的《我不是潘金莲》,这些作品在制作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不缺乏真正的艺术性的表达与思考。这是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和巨大商业回报的成功结合。

冯小刚的说法与汪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汪俊在回答如何把关电视剧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时曾如是说,“首先,一个导演很多时候要丢掉自己的个人趣味,你是拍摄给大众看的,而不是纯粹按照个人思路想怎么导就怎么导。有的导演自己爽,爽完却没有人找你拍戏了。我觉得导演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底线。你别拍太做作、太狗血的东西,不要越过底线。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我拍摄现实主义题材比较多,但我也擅长拍摄谍战剧,还会陆续推出一些年偶、古偶、时偶,不管何种剧目,都要有自己坚持的底线。”

将电视剧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还有《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甄嬛传》《芈月传》等大剧的幕后英雄——敦淇。他就像一个心无旁骛的手艺人,只管把事情做到极致,功名留给别人来说。从业14年,他的作品从来不是以量取胜,也从来不找热点和话题支撑。他一直在思考,每年生产出那么多的电视剧,到底有多少是能够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呢?在对同样问题的探索下,敦淇和郑晓龙导演一合作便达十年之久,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始终坚持做行业里的精品。

个人创作与作品的艺术性、商业性不是割裂的状态,大众的、商业的作品不一定缺乏艺术性,它可以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态方式渗透出作品深层次想要表达的主题与核心,从而引人深思。商业性不是下里巴人,艺术性更不一定非得阳春白雪,以曲高和寡的姿态存在着,在创新与求同存异并举的年代,二者不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结合的境界的。

猜你喜欢

造物主商业性艺术性
最美的秋夜
大号蚊子
假蜂蜜
身体意识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