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2016-10-17黄智凯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改革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不断改革中日益完善,其中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也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调整的过程中。本文对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做了深入阐述分析,同时也为地方型本科院校在该专业中的发展应用做了相关探讨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型边缘学科,设计对象包含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旨在为自然生态提供一个可持续的人文解决方案。近十几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政府在尝试通过各种努力改变我国环境生态状况,其中包括以市场机制和教育机制改变这种状况。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也以此为出发点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科发展和人才素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处于调整和创新的过程当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起步。教学课程中以设计元素为主,知识内容也基本以设计美学为主要指导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和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设计中用到的环境科学知识越来越多,单纯的美术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也在提升这些课程的环境基础知识含量,环境科学知识与设计元素的结合更为默契。与之带来的却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课程的系统性和知识的体系化收到很大挑战。具体而言,目前的现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程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首先从宏观教育理论层面来看,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输一项为主导,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可以学到具体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这些知识如何运用以及来源如何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教师本位的教育思维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和提升也成为影响课程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成为影响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原因。随着教育对象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环境设计专业中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知识诉求上存在一定的侧重点,而且这些原因也成为影响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影响因素。

2.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基本初衷,这一点体现在对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说近年来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素质得到很大改善,但与之而来的是社会需求在不断提升,改革力度也应当随之加深,否则容易出现相对滞后的局面。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正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困扰教学改革的又一现实问题。就目前状况来看,环境与设计专业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已经出现了相对弱化的现象。例如该专业在社会对应的岗位和领域内已经出现的新兴类目还没有体现在学生的课程当中。因此,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接。这对于整个教学改革实效性的实现产生影响。实践课程的弱化还体现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性不能充分挖掘上,目前,校企合作在地方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已经全面开花,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才产出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形式化的问题却一直存在,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不能从事与自己相关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等问题已经成为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阻力。

3.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配套措施日益完善。课程改革不是一向孤立的工作,要想改革取得实效性还需要在一个大的系统和框架内实现全面改革,例如教师队伍素质,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教师对原有课程的不足之处有新的认识,教育理念有新的接受。这些因素如果停滞不前,仅仅靠推动教学课程的改革无法实现和达到既定目标。单个领域的改革无法突破大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桎梏。因此配套措施的完善一直受到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视,而且在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的配套措施完善提供了现实基础。对于课程改革这项工作来说,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相关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教师素质,课程资源,教学大纲,教材设计等因素,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素质,其次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制约课程改革效果的最现实因素。传统的课程设置中课程资源以校内资源为主,校外资源为辅,这种设置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合理性,因为所谓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和课堂才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在这些环境中寻找课程资源无可非议,但是这校外资源重要性同样也应该受到重视。随着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升,校外资源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未来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取向

1.环境设计专业定位的理论基础。从上文分析可知,教学理论是制约和影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课程教学理念存在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首先应当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重新定位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含量比例和意义。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随着社会环境问题和设计领域发展状况决定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充分了解区域差异的情况下应当不断探索和了解本地环境问题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而且这些层面的问题也应当在各种实践教学任务中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次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学生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兼顾,在知识接受过程中总体处于被动地位,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理念下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不能发现自己潜在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课程设置应当尽量考虑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课程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现实因素。

2.丰富实践课程的实现形式。实践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当前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实践课程的问题,而是现有的实践课程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问题。实践课程的单一化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到实践课程的丰富性上来。就目前情况来看,环境与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体现在校内培训基地和校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就校企合作来说,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还未完全释放潜力,在校内的知识储备无法在企业岗位上得到验证。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给学生安排的工作岗位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的专业需求,当然企业这样的安排也有自身原因考虑。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担当更重要的责任,不能把学生送进企业就万事大吉,还要更进一步的解决学生不能为企业产出的问题,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应当以协商沟通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制造有利于学生的培训计划,提前熟悉工作岗位内容甚至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是他们能够在简单的熟悉之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3.完善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课程改革需要在整个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动下完成,与课程相配套的教育于教学构件包括教师、课程资源,大纲、教材等等。首先在教师当中应当树立和培育全新的育人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本位为指导的教学思维,转变姿态,为学生提供服务式教育,不断增强教师专业素质修养。不断开发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政策资源,自身优势,校外资源,地方型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人脉资源等因素为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提供相关的帮助。另外还应当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大纲要求应当充分考虑人才培养中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结合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做合理的调整和完善,以大纲为基本出发点编写教材,教材是重要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影响学生取舍重点的地方,因此编写教材中应当对学生学情做充分调研。

综上所述,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结合三方面因素,一是教学理念,二是实践性,三是配套措施。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大的教育生态系统之内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课程该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之处。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黄智凯(1982-),男,湖南攸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改革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瞧,那些改革推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