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深澳村古宗祠概述及其楹联解读
2016-10-17樊泽怡丁继军
樊泽怡?丁继军
宗祠作为古代民间公共建筑的重要类型,是中国封建制度下宗族发展的缩影和代表性建筑,反映了整个村落的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宗祠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桐庐深澳村申屠宗祠的考察、分析和研究,解读宗祠的建筑艺术与楹联文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素材,提升大众对宗祠建筑文化的认识及保护意识。
乡土建筑受到国内外建筑史界的普遍关注,随着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古建筑每天都在减少,宗祠也属于急需保护的一部分。2007年6月,历经千年风雨洗涤,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村落——深澳村得到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评选认定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深澳古村落内的申屠氏宗祠也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
古宗祠的选址与历史性功能
1.古宗祠的选址
深澳古村落处于长长的山谷口,村后是龙门山余脉,东西两山相对峙,中间有两溪绕村而过,山环水绕,龙门高耸,藏风聚气,是阳宅佳地,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攸叙堂作为深澳古村申屠氏的祠堂,是宗族的权威载体,也是整个村落最高档次的建筑,大多设置都在古村落的中心位置。攸叙堂位于深澳村的村口,毗邻水塘。
2.古宗祠的历史性功能
在《明会典·祭祀通例》中规定:“庶民祭里社、乡吏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祭灶,余皆禁止。”祠堂的首要功能是祭祀祖先,其次还有家族议事、审断族人犯事、设私塾等功能,同时又是娱乐庆典、族人举行各种礼仪、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是村落中宗族权力、地位以及精神的象征,是村民精神寄托的场所。
深澳村申屠宗祠的建筑艺术与楹联文化
宗祠建筑艺术被历代建筑学家和美学家推崇备至,是民俗文化、楹联文化、谱牒文化、祭祀文化、纲常文化的集合体,在本篇文章就仅针对申屠宗祠的建筑艺术及楹联文化作以介绍和分析。
1.申屠宗祠的建筑艺术
据《申屠氏宗祠宗谱》记载,申屠氏宗祠历经“三建四修”,见证了百年沉浮。申屠氏宗祠始建于南宋淳九年,名为“裕后堂”,当时族人举办灯会,火树银花,光辉星月,后毁于元末兵火。第二次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历时十余年,冠名“攸叙堂”,明末清初,毁于兵火,第三次建于清雍正七年,名“攸叙堂”。“攸”同“悠”,有悠然、闲适之意,“叙”有叙述,交流之意。取名寓意是希望于同族的人能齐聚一堂,互通有无。
古祠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920平方米。砖木结构,五间三进,观音兜屏风墙,(观音兜是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福建的民居,后多见于徽派建筑,山墙、门头常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在墙头上盖瓦做背平面的形式,类似于渔民捕鱼的网兜,在民间有祈福保佑风调雨顺的意思)双坡硬山顶。二进面阔16.6米,明间九檩四柱。屋面铺设望板。明间金柱为圆形石柱,前后步柱为方形石柱。稍间不设边柱。三进天井以石板铺筑,两侧建有二层过廊。三进高于二进1.0米,明间九檩四柱,前后双步内五架,均用方形石柱。石柱上原刻有清代书法家董洁题字楹联,文革中被毁。
2.申屠宗祠的楹联文化
深澳古宗祠中有大量的匾额楹联,将宗族文化内涵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意境高雅,脍炙人口,言简意赅,极具有宣传性和影响力。这些楹联大多是出自名人、士大夫的手笔,经后世锤炼,除了部分封建糟粕应该予以清理以外,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仍应该受到推崇和赞扬。其中,<申屠氏宗祠>、<攸叙堂>匾额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葛德瑞教授书写。
深澳村申屠宗祠的楹联,共计19对,这些楹联不仅仅是祠堂建筑的一种艺术点缀,它们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申屠氏的精神与观念,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追根溯源。如下:
“汉庭垂勋在京兆,
宋裔承辉到邑南”
其中,“汉庭垂勋”指的是在公元206年,项羽刘邦楚汉相争,申屠氏的先人申屠嘉跟随刘邦,东征西战,从将士升为都尉,西汉王朝建立后,历任御史大夫、丞相。为朝廷尽忠五十余年,为人廉直,刚毅守节,功勋流传后世。“京兆”,古地名,长安(今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宋裔承辉”指在公元8年王莽篡夺西汉政权,改国号新。据传,申屠嘉七世孙申屠刚为躲避王莽之乱来到了富春之南,结庐其地,地以人胜,境曰屠山,其后裔申屠理在宋徽宗崇宁三年由富春屠山入赘范家园(今狄蒲),后支派繁衍,这便是桐南申屠氏的始祖。
“祠前绿水歌宗德,
堂後黄山颂祖功”
此联由申屠时荣先生撰句,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叶里青先生书写。
申屠氏宗祠中还有大量训诫教导作用的祠联,如下:
“籍谈数典知尊祖,
富辰小忿不忘亲”
“籍谈数典”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故事,用这个典故反其意而用之,上联告诫子孙后代不仅不能忘祖,还要尊崇祖先。“忿”——意为怨恨,下联劝告子孙,宗亲之间,难免会有怨恨甚至冲突,但是不能忘记是一脉同宗德亲人,宗亲相处,要以诚相待,偶生芥蒂,也应该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惟藉葵忱修俎豆,
敢慿明德荐馨香”
“惟”——只有,“藉”——借,凭借,“葵”——指葵倾,向日葵的生物现象,常倾向太阳。“忱”——真实诚信,“修”——修订,制定,“俎豆”——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用的礼仪,“明德”——正大光明的德行,“馨香”——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高尚的品德声誉传播得很远很久。此联大意是:我们的后背要像葵花向着太阳一样,心中向着祖先,以真诚的心情祭祀祖宗;并且一生践行道德,把家族美好的声誉永远传承下去。此联承朱惟桢先生书写。
“一脉源流先世泽,
满堂杞梓太和春”
其中,“一脉源流”——指一条山脉,水的本源和支流。“先世泽”指祖先遗留下来的地泽、恩泽。“杞梓”——指优秀的树木,梓木,可作栋柱,比喻人材,有用之材,栋梁之材。“太和春”——指和睦有活力的景象。此联意为族人都是一脉相乘同本共源的亲人,共同仰承祖先留给后昆的恩德之泽,后族人材辈出,人才济济,欢聚一堂,一派热烈而有力量的大和景象。此联承申屠潜先生校正、书写。(申屠潜——申屠氏二十七世孙,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书法家。)
申屠氏宗祠楹联(其中X为破损未修复的字)
祠堂联是中国民间一种通俗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祠堂文化中雅俗共赏的艺术瑰宝。其艺术性、可读性、欣赏价值不言而喻。祠联是祠堂文化“慎终追远”的高度概括和反映。
3.楹联在古宗祠建筑中的功能与价值
楹联以宗祠建筑为载体,起着传承文化、记事写史的功能,为宗祠建筑意境的营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楹联所透射的信息是极其丰富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历史知识,认识了解村落起源和发展,也能够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楹联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令人了解历史沧桑变迁的又一窗口,也是某些历史景观或遗迹重建的旁证。
结语
桐庐深澳村申屠宗祠建筑特色鲜明,文化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建筑遗产。其中所包含的宗祠的空间布局、建筑构造等实体要素,也包含精神层面的非实体要素,如思想道德、民风民俗等。研究深澳村申屠宗祠的建筑历史,解读宗祠的楹联,有助于我们对深澳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做到追根知底。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4BG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