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桐庐深澳村民宿现状
2016-10-17徐迪丁继军
徐迪?丁继军
民宿属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趋势之一,是保护历史文化实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是一个村落的魅力缩影。本文对桐庐县深澳村民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归纳,发现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严重缺失,同时初步揭示了民宿植根于地域文化转变的发展趋势,探讨地域文化符号的挖掘、提炼、转化的基本方法。
随着一大批历史文化村落得到培育和建设,其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也在不断的推进。民宿是历史文化村落文化传承与业态发展的重要形式,是集住宿、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形态。民宿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营造一个空间场所,也是对当地乡村记忆和民俗生活形态的呈现,不仅传承了村落的传统文化,更是让居民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民宿的概念
传统村落民宿,在国内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定义尚未统一。经过文献梳理,总结国内对于“民宿”及相关概念的定义,笔者认为台湾辅仁大学餐旅管理学系黄韶颜教授关于民宿特质的诠释能够指出国内民宿接待空间的共同点:(1)私人住宅。为自用住宅,分租给旅客短期住宿;(2)房间数受到限制;(3)当地文化指标。民宿让游客体验当地生活;(4)多项休闲产业结合。
笔者认为“民宿”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民宿除了解决最基本的住宿外,还隐含着体验当地人生活传统和民俗文化的意义,不仅“宿人”更“宿心”的情怀。但,当前,数量庞大的“农家乐”队伍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深澳民宿现状分析
民宿作为农家乐的升级版,是目前历史文化村落业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浙江省的民宿产业发展也因此迸发出蓬勃生机。在此背景下,笔者多次对深澳村民宿进行实地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1.民宿数量及分布
深澳村,始建于南宋,是一座以申屠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位于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东部,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重点村。而民宿作为深澳古村落业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县到村各级都十分重视民宿的发展,为此成立了旅委会,百姓对此也十分关注并展现了高度参与性。
目前已建成民宿3家(求是路新建筑民宿、188号民宿、深澳小店民宿),正在建设的民宿2家(云夕深澳里、荆善堂民宿),规划建设民宿2家(景瓶草堂、卫生院旁停车场地新建民宿),已建成农家乐1家(大塘里)。除求是路新建筑民宿外,其他民宿均分布在深澳古村落核心区块,沿古村落游览路线和主要景观节点分布。
深澳村民宿分布图(自制)
2.民宿类型及特点
民宿按地理位置可以划分为景观特色型民宿、文化体验型民宿、乡野体验型民宿、产业特色型民宿四种类型。深澳村,属于历史文化名村,其民宿发展导向应该属于典型的文化体验型。但是,笔者根据深澳村民宿的实地调研情况,发现其现有民宿并未充分展现文化体验。笔者按照依托的建筑建造的时间和类型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总结现状,绘制成如下表格:
通过对现有民宿的梳理,笔者认为深澳村民宿正处于起步阶段,从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深澳村现有民宿类型较多,特点较为明显。如:大塘里农家乐主要提供餐饮服务,游客可品尝到深澳村特有的乡土特色菜;其次,业主利用自身住宅改造为旅舍,民宿价位较为便宜,都采用商铺与住宿相互结合的形式。如188号和深澳小店民宿;再次,部分民宿室内环境干净、舒适、快捷,同多数经济型酒店装修模式一样。如求是路新建筑民宿;最后,在现有的民宿中,有些实现了多项休闲产业的结合。如云夕深澳里,是图书馆、餐饮、住宿与休闲娱乐活动于一体的复合业态,是旅游度假、商务休憩和村民交流的理想场所,是富有故乡记忆体验型和社区人文归宿感的修心驿站,在地文化元素构成室内装饰物,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雷教授主持设计,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3.民宿目前存在的问题
深澳村民宿业目前已进入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深澳村民宿虽类型较多,但也较为杂乱,一部分民宿仍停留在简单提供住宿或餐饮的初级阶段,大多数民宿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严重缺失。笔者通过分析深澳村现有民宿资料发现,在已建成的民宿里,只有云夕深澳里的设计充分显示了对在地文化的尊重,从建筑到室内装饰,每处细节尽显深澳地域特色。笔者根据实际调研情况从地域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转化三方面出发,对现有民宿进行剖析:
(1)地域文化符号挖掘不深入。地域文化包括特定地域的人的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器物、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群体人格等。深澳村部分民宿业主和设计师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有待深入,如大塘里农家乐,目前已处于经营状态,笔者在对其进行调研时发现,大塘里的经营模式是以餐饮为主,但其对于该地区的饮食文化挖掘欠深入,并未展现深澳特有的饮食文化,且室内各功能分区风格不统一,同大多数农家乐一样,趋同性强,感受不到深澳特有的古风古韵。
(2)对地域文化符号元素的提炼不到位。地域性元素的提取主要通过饮食、建筑、服饰、器物,以及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等这些符号来延续,这些符号背后的精神层面是“地方性”和“民族性”深层次的体现。在传统村落民宿中,也要提取地方传统特色融合成符号应用于设计中,体现村落地域文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深澳村部分民宿业主及其设计师,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对地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挖掘,但提炼不到位。如荆善堂古民居民宿项目,设计师对荆善堂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名人事迹虽有所挖掘,但在实际的设计中并未进行提炼。
(3)地域文化符号的转化不恰当,并未实现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有机统一。民宿本身是一个村落魅力的缩影,是承载地域文化的载体,业主意图将地域文化通过转化融合进民宿设计中,但在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转化不当的现象。如大塘里农家乐,虽然设计中运用莲这一元素,但只是单纯的将莲花作为一种观赏性的植物,并不了解深澳古村的莲文化,设计时也并未体现莲文化背后的历史典故。
结语
民宿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情怀,一种具有原真性的生活状态,一种追求自由洒脱、纯粹自在、心灵回归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民宿业借着这股东风已然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设计实现民宿特色化,展现乡土味、凸显在地文化,这是对乡村历史文化的再整理、对乡土风貌的再延续、对民族特点的再发扬。
传统村落民宿的地域性凸显,可以从地域文化的挖掘、提炼、转化三个方面进行:(1)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地域名人、自然环境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以满足人们对本土文化重新了解的欲望。遵循代表性、明显性、选择性原则;(2)运用保持符号原型、提取符号典型、抽象符号形态的符号提炼基本方法;(3)民宿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地域文化中的各要素,通过主题表现和符号表现两种手法将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实现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有机结合。
笔者认为着力挖掘、保护、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历史遗存等),把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融合为一体,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深澳村民宿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