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坡道在建筑空间中的意义
2016-10-17高海伦
在建筑设计中坡道被定义为连接高差地面或者楼面的斜向交通通道以及建筑入口的竖向疏散设施。这当然是坡道之于建筑基本的功能,然而笔者认为坡道之于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其对于空间的影响。
安藤忠雄作为当今建筑界至关重要的人士长期活跃于世界各地,其建筑作品一直为建筑界学习讨论。综观各类点评,建筑界对于安藤忠雄最常提及的是清水混凝土、戏剧性的采光、纯粹的空间。本文笔者暂且不谈这三点,而选择以安藤作品中的坡道为切入点,来论述坡道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1.坡道与漫步建筑
“漫步建筑”一词由“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提出。柯布西耶在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的剖面图下特地加上一段注释:“从架空的底层进入,沿坡道不知不觉地上升,这种感受与通过楼梯的行进是完全不同的。楼梯将一个楼层与另一个楼层分隔开,而坡道则是将其连接起来。”
安藤忠雄直言自己深受柯布西耶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于“漫步建筑”的理解。
芝加哥住宅
基地位于芝加哥市中心附近一个安静的住宅区,设计目标是沿着一片狭长的南北向场地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时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建筑由沿着南北轴线排列的两栋翼楼组成,中间由一个露台和起居室相连。露台下方正对着水庭的位置是起居室,两栋翼楼对外部来说是封闭的,但在内部它们给人一种向着过度区域开放的空间印象。露台与起居室的一侧为水庭,水庭与露台均为矩形空间,其中水庭是一个贯通上下两层的空间,两者以一条坡道相连,形成一个流通性很强的半室外过度区域。(图3)安藤忠雄称这类过度区域为“情感本位空间”。
从功能意义上来说,坡道解决了上下两个公共空间的竖向联系。从空间意义上来说,坡道首先设定了使用者在露台与水庭空间中的运动路线,坡道的方向与水庭和露台空间的轴线相互平行,使用者漫步在这条坡道上,沿着平行于水庭的方向缓缓行进,体验了空间深度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也上升了一定的高度,到达休息平台转身继续往相反方向体验水庭空间的纵深感,与此同时缓缓来到二层的露台空间,至此使用者通过坡道充分体验了水庭空间在深度与高度上两个维度的空间感受,笔者认为这种平行于空间轴的路径是最能充分感受空间的路径。另外坡道位于水庭的一侧,水庭空间的完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使用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一个完满的抽象自然的空间。
安藤忠雄在此处使用坡道而不是楼梯,笔者认为其中的意义正是在于漫步建筑。坡道相对于楼梯来说有更长的运动路径,这也意味着能在深度方向上更充分地体验。其次坡道能提供给使用者一种轻微失稳的、连续不断的的空间场景体验,“当人们在这种倾斜的面上,会感到失稳,人们不得不处于持续前进的状态,因而这是一种鼓励运动性与流动性的界面。”再者楼梯突显的是上下层之间的垂直距离感,坡道则可看成是倾斜的楼板,上下层的概念由于坡道而变得模糊,漫步在这一空间中身体得以忘记“层”的概念。
2.坡道与空间引导
(1)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
基地位于京都市,与北山充满绿意的植物园相邻。这是一所直接运用风、光、水等自然媒介来欣赏东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室外博物馆。
为了不影响植物园一侧眺望东山的风景,建筑被设计为大部分嵌入地下的形式,在这地坪标高以下的区域中,空间穿插,流线组织极富变化,桥、平台、坡道层次分明,形成一个立体的环游庭院。在这个环游行程中,交错插入的三面墙体把空间分隔开。将整个博物馆的空间序列组织起来的是多处的坡道,坡道在这个建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中设计最巧妙的要属建筑的入口处的长缓坡道,建筑的场所感因这个带有明确空间引导性的坡道而建立起来。带有引导性的坡道引发参观者的好奇心,激发出参观者自觉运动的可能,打破了空间静态稳定的状态。这个坡道一端连接着城市与土地,一端向上连着一片艺术乐园,经由这个坡道进入建筑的过程颇具仪式感。
(2)成羽町美术馆
基地位于冈山县的仓敷以北,在高粱河的支流,城郊的成羽河边。在基地上有着老房子留下的漂亮石墙,南边紧邻着充满绿意的斜坡面。
美术馆的参观者在进入建筑前,首先被石墙挡住了去向,抱着期待与不安的心情越过石墙后,下一个空间呈现在眼前,紧接着又被一片混凝土墙挡住了视线,只看到一个坡道沿着混凝土墙边缘缓缓起坡。坡道引导着参观者行进,转过弯后,南边充满绿意的斜坡面与抽象的水池展现出来,视野一下子得以开阔。此时参观者已悄悄地离开了城市街道处,转而进入的是靠近自然的一侧,顺着坡道继续向上,参观者领略着周边山峦的秀丽景色,心境慢慢平静,最终正式进入美术馆。
坡道在这里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参观者进入美术馆前的一段平复内心的过程,这种峰回路转的通路是安藤忠雄常用的设计手法。
3.坡道与多维连续性空间
当代西方先锋建筑师提出了“自由界面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无论是空间渗透型多维连续,还是楼板非水平面化多维连续,都是在强调空间的多维连续观。坡道可以看成是楼板非水平面化的一种类型。
熊本县装饰古坟展馆
基地位于日本屈指可数的装饰古坟群——熊本县北部“岩原古坟群”的平地上。在距古坟群中心的圆形“双子塚”约250米的古坟展馆也延续着古坟群的形状。
参观者进入建筑后,登上高高隆起的建筑的背面,能一览古坟群全貌。该设计通过平缓的螺旋状斜坡将巨大的挑空空间带入建筑内部,在那里可以体验到重现的古坟内部空间和那个时代的出土品。
该建筑最吸引人的空间正是这个由坡道构成的多维连续性空间,参观者沿着与圆形空间平行的路径行进,在身体与视线不用刻意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从多个角度感受空间的可能性,最后达到坡道的顶端,视野得到开阔。这个空间不存在“层”的概念,参观者可随意处在任何一个标高面上。整个空间由环形坡道组织,水平的空间在这里产生了竖向维度的流动,整个空间成为了均质的、环绕的、连续的围和体。
另外,这个空间作为展示之用向内发展,螺旋上升的倾斜坡道表现了过去与现在相连的悠久的时间流动。
4.坡道与空间内特殊路径的设定
冥想空间
建筑周围引入一汪清水满铺整个场地,水流沿着阶梯状地形向下蔓延,“冥想空间”的主体就漂浮在最低处。一条入口坡道沿着水流台阶向下延伸,通往冥想空间。
水池作为一个水平面对于空间来说,是一个不能提供人进入活动的虚拟界面。通常水池只能提供周边环游的路径,安藤忠雄在这特意将坡道置于这个阶梯水池之上,坡道穿越了水池这一界面,提供给参观者一种全新的路径体验。
结语
本文仅以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坡道设计为切入点来探讨坡道对于建筑空间的意义,笔者认为,空间问题是建筑的本质问题,同时空间问题也是建筑最复杂的问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探讨的主要为坡道在基本功能以上的对于建筑空间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高海伦,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