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宽:中国第一位西医

2016-10-17黄昉苨

老年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容闳传教士西医

黄昉苨

1846年,香港。马礼逊学堂校长决心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在教室里,因为健康问题,他与学生告别,准备回老家美国。这位传教士问眼前的数十位广东农家子弟:我非常热爱这所学校,希望带走几个学生,直至他们完成学业,有谁想跟我走?

谁愿意打破这片寂静呢?来自广东香山的农家子弟黄宽站了起来。

在那个班级里,与黄宽一起站起来的只有容闳、黄胜。若干年后,容闳成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黄胜则是中文报业先驱;黄宽成为中国第一位留英博士,他短暂的一生翻译了34部医学著作,将大量的医学术语引入中文。

那年头,即便在英国,能获得医学博士者也是凤毛麟角,黄宽完全可以凭此在伦敦过上优渥的生活,但他毫不犹豫地回了国。

虽不知道是为了“传教”还是“报国”,至少两件事他都曾努力过。一开始,他在香港的教会医院工作,这是当时常见的传教手段。可黄宽很快得面对自己的另一重身份: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在香港,当地白人医生早已习惯了视华人为助手。黄宽在美国、英国读书时,被当地家庭与师友平等相待。他在医学院学业杰出,以第3名的成绩毕业,却不料回国后,反而得不到承认。

1862年,李鸿章请他北上担任医官,黄宽上任还不满半年,就即行辞职,他拒绝了所有优厚条件,回广州重拾临床和教学工作。

黄宽在临床、教学、医务等方面多有建树。清朝末年,西医在中国人心中,既神奇,又神秘莫测。这些“红毛鬼”“大鼻子”把人的五脏六腑说切就切,还要解剖孩子的尸体,看起来实在恐怖。然而黄宽不一样,他不是“红毛鬼”,说的是广东白话,又能像西医那样看病动手术,很快声名鹊起。那时候,他所在的医院,每年能为2.6万人诊治。黄宽一生,帮3000多人取出了膀胱结石。

更深远的影响,则是他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医学院“南华医学堂”。正是在这里,报国无门的他将自己的语言特长一点点融入了对医疗术语的翻译中。他既是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的教师,还撰写了一套教材,包括3年制的基础理论与两年的临床实践,并为学校建立了实验室与标准间。

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第一次打造了这个国家现代化的医疗培训体系。

1878年,黄宽罹患项疽,却碰上孕妇难产。尽管家人劝阻,他还是踏上了出诊的路,最后大使夫人平安,他却病发不治。去世的时候,还不满50岁。

黄宽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将生命贡献给了广州的病人与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容闳传教士西医
留学生之父:留学事业之外的传奇一生
“中国留学生之父”的职业生涯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
早期传教士作品中的新词创制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国留学第一人:我不是东亚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