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农信的大数据探索

2016-10-17曾诗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37期
关键词:农机农业信息

曾诗淇

9月6日—7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苏州召开。徜徉在会议专设的信息大集上,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在由上海农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农信”)打造的尤溪县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上,汇聚了尤溪县的农业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等内容,现场只要用手指一点就能看到尤溪县的整体风貌。

实时监控 采集数据

在上农信展位前,一块绿色的电子屏赫然醒目,通过电子屏能实时监控到上海农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上农信董事长占锦川介绍,这是上海农机指挥调度演示系统,目前上海已经有几百家农机加入了该调度平台。

“在农机上加载‘北斗+GPS双模定位设备,实现了农机的远程调度和管理,防止农机跨省套补。配合深耕监测设备,可以对农机翻耕作业的质量进行监控。油量传感数据可以将油量报警远程通知给管理中心,农机服务站及时安排送油到田,保证抢种抢收。”占锦川表示,通过传感器等进行信息采集,再把所有信息整合到后台系统,形成了一个关于农机的大数据监控平台,实时大范围精准监控农机作业情况,辅助管理者进行作业调度、作业效率评估,实现全方位管理。

上农信研制了一批农业信息采集、农业智能控制硬件设备,开发了一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应用系统,形成了一批农业物联网在大田种植、设施栽培、畜牧水产养殖方面的解决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展示。

大田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对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进行不间断地采集,监测大田作物的农业资源环境和作物生长动态信息,包含水位、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

水产物联网主要应用在虾类养殖,对养殖南美对虾的水体环境进行定期采集,并在养殖塘边架设视频监控摄像头,对养殖塘实时监控。

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提供水产养殖管理的预警与干预服务。通过专家在线就能得知池塘水质实时基本状况,输入已知环境因子参数,智能推算缺失因子参数;预知未来几天的水质状况;出现问题及时报警,并给出初步判别与调控措施建议。

……

从大田、水产到养殖管理,再到农机调动指挥的应用,这些都成为大数据的基础。据介绍,目前上农信已经积累了1.3亿条数据,其中农业生产类数据6200万条,加工流量类数据5856万条,安全追溯1033.9万条。

分析数据 指导农业

“以前都说农业是靠天吃饭,我们的目标是让农业靠数据吃饭”占锦川介绍,用数据指导生产、用数据决策销售,上农信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国家长期通过补贴手段来维系菜价平衡,使市民与农民实现双赢。但这个平衡点是多少才合适?上农信打造农业物联网,建立农业信息采集网络,试图用大数据来分析菜价的走势,同时和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绿叶菜价格指数研究,针对上海主要监测三个绿叶菜品种——青菜、鸡毛菜和卷心菜。占锦川告诉记者,指数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价格情况(包括田头价、批发价、零售价)、绿叶菜成本效益情况、生产情况、补贴情况、进出口数据、全国农产品价格以及气象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输入、清理、建模、计算,最终输出为上海绿叶菜的价格指数。“希望能用数据来验证这个平衡点,然后再反向结合时节、气候等其他因素来推算总产量,进而指导农户生产。”占锦川说。

“我们的优势不仅是做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经营农产品电商平台,还提供基于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服务。”占锦川介绍,最近两年,上农信旗下的菜管家电商平台业务平稳增长,已经拓展到上海市30多万有效客户,潜在客户60多万,提供10大类81小类、近3000种涵盖蔬果、水产、禽蛋、肉类、粮油、干货等优质商品,每天有效农产品报价保持在6000条以上,日均配送订单3000单以上,菜管家电商平台年营业额达2.2亿多;菜管家冷链新鲜直送业务由原先的中心城区已经覆盖到全市范围,客户满意率达到99.2%以上。平台建设将整合菜管家电商平台近 8年的运营管理业务数据,包括近100万用户数据,7000多家企业客户,700多万单订单信息,1万多种商品数据,1000多家供应商数据以及动态生成的订单数据、配送信息、客户反馈信息和系统日志数据等。合计数据量已经达到20TB,涉及客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冷链配送系统、结算系统等。

占锦川表示,下一步,上农信要做一个跨界型公司,会综合利用这些数据和外部接入的数据,实现四方面应用。一是预测销量,指导农户或供应商调整供应量。二是用户消费行为画像分析,为抓住重点客户、定向精准营销、完善服务、建立品牌等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三是联选址分析,根据消费群体的地理位置、订购频次、送达时间要求等信息,为公司分仓、社区服务点、自助服务设备、配送干线终点等设施的选址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仓储物流作业优化,利用物联网获取货品在冷库的温度、湿度,运送中转时的温度、时间,通过大数据分析仓储的效率、车辆的运力、货物的流向、分段的成本等信息,再结合供销信息,对物流中心的仓储空间进行优化、对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多方合作 共建大数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在讲话中指出,数据资源正在成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开始渗透到农业的各环节、各领域,发挥着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只是一个工具和渠道,最终都要为建立大数据而服务。” 在占锦川看来,大数据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时期内的数据根本看不出效果,目前要先把基础做好,把每个时间节点的数据记录下来,为提供数据云打基础,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大数据研究需要复合式团队制的研究才能完成。占锦川表示,虽然上农信经过10多年的耕耘,培养出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和农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还要引进外脑。上农信和农业部信息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政府机构、华师大、农科院成立了农业云联合实验室,请来了专业团队开展云计算和农业大数据的研究。也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合实验室,基于欧洲环境大数据模型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开展基于云平台的农业大数据参考模型研究。占锦川解释,农业大数据参考模型是农业大数据的核心与基础,是海量数据相互识别、归类的依据。有了参考模型,数据就可以根据业务类型、格式类型、计算关联性等不同标准进行识别、分类、存储。

“在过去10多年里,我们开发建设了信息平台,累积了3.8亿条数据,数据存储量约3TB,形成了相关标准27项。虽然这些量还谈不上真正的大数据,但我们正在从产业链的角度入手,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把系统打通。让数据可以共建共享、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占锦川充满信心地说。

目前上农信正在筹建上海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同时启动上海“一库一图”工程建设,“一库”,即全市统一建设一个农业数据资源中心库,“一图”,即GIS一张图。

“‘一库一图工程将汇聚本市2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50万亩菜田、设施农用地、土壤养分等空间数据,关联农业从业者、经营者、农业设施情况、农业作业情况、农业补贴情况、农业监管执法等业务数据,建立全市行业管理地图,实现多元数据共享、关联、统计、检索,形成可视化的分析模型,利于决策与规划,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资源配置、农情监测和决策分析等提供快速、实时的数据应用支撑。”占锦川认为,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才刚刚起步。随着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以前依靠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很多工作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

猜你喜欢

农机农业信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不一样的农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