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蛭 大市场
2016-10-17魏龙飞
魏龙飞
“小水蛭,大市场。”走进安徽冠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禅生物”)的展示大厅,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各种以水蛭为原料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总经理李中华兴致勃勃地介绍,“近年来,水蛭的用途已由单一的中医药、西医药行业,拓宽至美容和保健行业,其用量也在逐年增加。水蛭已成为中西药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国内中成药市场需求从1990年至2000年,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的需求增幅更是连续加大。”
致力科研攻关 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制药厂合作,强强联手,已成功注册冠禅和至素等系列商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绿色生态水蛭素深加工保健食品5个系列规格。在开展水蛭的人工繁殖、孵化、创新精细养殖以及深加工方面,冠禅生物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李中华说,水蛭干品和水蛭素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胆妇科、癌症等有非常显著的疗效。然而,由于近年来水体污染严重,野生的水蛭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医药市场的需求。冠禅生物是阜阳市唯一一家高科技水蛭精细养殖市级龙头企业,专业致力于水蛭的科研繁育、养殖、加工、贸易、技术推广。
冠禅生物坚持“强化技术、紧抓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农户”的方针,以产品质量为中心,不断创新技术、完善服务,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严把质量关,确保公司信誉。经过多年的探索求新、科研攻关,公司已成功培育出宽体金钱水蛭(冠蝉9号)和菲牛蛭(至素4号)等优质水蛭品种。“该品种具有周期短、产量高、稳定性好、不易退化等特点,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市场欢迎,前景广阔。”李中华说。
成立合作联社 助力农户增收
近年来,冠禅生物以“公司+基地+农业合作社+养殖户”的运营模式,成立连锁的特色农户合作联社,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互动模式。
“我们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模式,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此举有效保障了农户利益,大大提高了养殖订单的履约率。”李中华告诉记者,在产业化经营中,公司与农户结成了利益联合体。在享受技术指导等种种服务的同时,农户还在收购价上得到了实惠,使企业与农民突破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建立了目标一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合作关系,使生产和加工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个整体后,农户有了归属感,他们不再是为冠禅公司养殖,而是为自己养殖,这就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公司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取得了“双赢”效果,农民提高了收入,企业获得了效益。目前,基地已带动周边1100余农户,大大提高了农户就业率与土地产出率,每年至少可以提高养殖户纯收入22000元以上,如果加上立体种植雪藕的经济效益,其收益将更加可观。在发展的同时,冠禅公司落实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先后解决当地1200余人就业问题,帮助农民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国内最大最有影响力繁育基地
?“立足于太和县的药品流通大市场基础和优势,公司已投资3000多万,建成了占地近千亩的药用水蛭繁养基地及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升级,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示范园负责同志表示,由于太和地处阜阳、亳州两市之间,交通便捷,项目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并带动药材加工、流通业、包装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公司拥有500亩水蛭无土精细繁育养殖基地和10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按照GAP(中药材生产规范)标准,冠禅生物每年可生产绿色药用水蛭干品38000公斤以上、优质水蛭种苗280万条,孵化水蛭幼苗1.2亿条,牡丹和白芨等中药材65000多公斤,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水蛭繁育基地。谈及下步打算,李中华表示,“冠禅生物将着重对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深加工、系列品种的品牌保护加大投入力度,使企业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同时,加快培育更多的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规模经营的生产主体。”在李中华看来,公司与农户同步发展才能走得更好、更快。“任何一方掉队了,都会影响对方的发展。”
“我们争取早日完成千亩绿色无公害无污染GAP水蛭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任务,以建成国内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水蛭养殖繁育基地为目标。”李中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