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研究领域前沿动态追踪
——基于1981-2015年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6-10-17吴小节王雪丽汪秀琼
吴小节,王雪丽,汪秀琼
(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理论·实务
地方保护研究领域前沿动态追踪
——基于1981-2015年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
吴小节1,王雪丽1,汪秀琼2
(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近年来,我国地方保护研究的内容与方向呈现新趋势,部分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文献综述,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文献进行归纳和定位的研究较少。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借助于CiteSpaceⅢ软件,运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相结合的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1981-2015年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及较新颖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与剖析,探讨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区域经济”、“行业垄断”等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地方保护研究的主要热点,而“新兴产业”、“补贴政策”、“区域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其中比较新颖的研究内容;陈淮、余东华、赵永亮等学者及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居前;研究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太紧密。通过对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地方保护;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可视化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10.023
一、引言
在我国,地方保护由来已久,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按照正式文献的记载,该现象于1990年3月“财政经济”的研究报告中被首次提出[1]。国内对地方保护的定义繁多,早期的观点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错误倾向[2]。”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从而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带动与竞争的“双刃剑”作用下,产生了国内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阻滞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具有很大的隐患性。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国内地方保护的研究关注日益增多。地方保护追求的是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其形式多样,涉及面较广。早期面对地方保护主义,学者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经济型、权力型、社会型、生态型。郭兴(1996)将其诱因总结为地方本位利益、区域倾斜发展政策、产权模糊、价格体系扭曲四个方面[3]。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在我国地方保护方面的研究进一步突破,余东华(2009)将测度与分辨地方保护的方法归纳为:生产法、贸易法、价格法、经济周期法和调查问卷法[4]。近年,学者大多通过分析市场分割程度、市场整合程度或市场一体化程度来对其进行研究,针对地方保护分别定性、定量做了解释,同时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多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5]。其中,赵永亮(2007)在国内贸易与区际的边界效应的角度对地方保护主义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说明,运用模型分析了贸易本土倾向、边界效应等,更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地方保护下的区域经济与市场分割现象[6]。
虽然学术界对我国地方保护关注较久,但是迄今为止,地方保护研究领域中运用文献计量进行分析的研究仍旧非常缺乏。对已有的文章进行审视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已有研究成果虽然说明了我国地方保护的诱因、影响因素、测度与分辨方法等,也在不同角度对地方保护所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分割等问题进行了描述,但学者所在领域不同,其论述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致无法达成共识,缺乏以科学方法进行的以大样本量为依据的文献脉络研究。
(2)现今,我国地方保护研究的内容与方向呈现出新的趋势,一些学者也对该领域进行过相关的综述性研究,但大多是基于学者主观经验对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的归纳总结,在该领域的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作者、机构和刊物、研究前沿和热点、具体进展状况进行可视化的文献计量研究,从而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定位的方面仍是空白。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将以1981-2015年间我国地方保护领域的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Ⅲ软件,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可视化技术、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图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等问题,总结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热点方向、主要的高产作者及科研机构等信息,这将有助于该领域学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具体情况和进展,从而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数据库,根据主题搜索含“地方保护”或含“地方保护主义”的全部期刊,精确搜索,检索时间范围设置为1981年1月—2015年12月份,检索得到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共计1807篇,剔除其中的会议类文章、书评、刊首语、投稿邀约等,最终选择有效论文文献1753篇,检索和更新时间为2016年1月。
(二)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的方法很多,本文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基础上,将地方保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运用战略坐标图凸显出来,进而说明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趋势。
1.共词分析
共词分析是对一组词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共现关系及强度进行统计,从而表达出这些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呈现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近年来,共词分析的应用学科领域愈加广泛,已突破早期在人工智能(Courtial&Law,1989)[12]、科学计量学(Courtial,1994)[10]等领域的应用,深入到医学(崔雷等,2009)[19]、图书情报(姜春林等,2009;高利丹等,2009;杨颖,2011)[13,19]、体育科学(王琪,2011)[16]、法学(沈逸等,2014)[17]、传媒经济学(冉华等,2014)[18]、材料科学(郝韦霞等,2011)[14]、政治经济学(罗润东等,2015)[7]、劳动经济学(沈君等,2014)[15]、世界经济(撒凯悦等,2015)[8]等领域。以上研究存在着如下共同点:运用关键词或主题词来表达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解析共词关系及强度来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等[7,8]。
2.基于余弦指数的聚类分析
(1)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较为活跃的一种文献计量方法,依据共现知识网络图谱中存在的关键词与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及共现强度,找出其中共现强度相对较大的关键词,以此为基础构成聚类[7]。聚类的划分有K均值聚类、密度聚类等多种方法,传统的聚类方法是通过测度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聚集距离最短的词形成聚类,这种做法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如无法体现中心概念、一项聚类中的聚类成员不能清晰表达同一研究领域等。本文借鉴卡龙(Cal⁃lon)等构建子簇的方法作为聚类算法,即在所形成的一项子簇中最多只能包含10个关键词,将共现矩阵中余弦指数最高(即共现强度最大)的一对关键词记为该项聚类的聚类名称,用以表示该聚类的研究内容或方向[8]。
(2)余弦指数。在共现知识网络图谱中,关键词由节点来表示,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由节点与节点间的连线表示。连线的粗细表征共现强度,聚类分析中,我们一般规定测度共现强度的指标为余弦指数。余弦指数公式为:
在上述公式中,F(A)表示在给定的集合中关键词A出现的频次;F(B)表示在给定的集合中关键词B出现的频次;F(A,B)表示在给定的集合中关键词A和B共同出现的频次[8]。余弦指数与共现强度是正向相关关系,且其取值范围应为0~1(包含0和1)。
3.战略坐标图
(1)战略坐标分析。战略坐标分析产生的结果可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来表示,再结合关键词共现矩阵及聚类的构成等共同分析某一领域的热点课题及趋势。战略坐标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二维平面图,是以.csv表格为基础形成的散点图,横纵坐标分别为聚类的关注度指标与新颖度指标。在该二维平面图中,第一象限数据的新颖度及关注度均大于0,属于当前阶段学术界的研究核心;第二象限的点所代表的聚类关注度均小于0,表示虽然位于该象限的研究内容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但是受关注的程度低,属于潜在研究内容;第三象限数据的新颖度及关注度均小于0,研究较少且受关注程度较低,属于边缘化研究内容;战略坐标图中位于第四象限的点新颖度小于0,关注度大于0,属于研究领域的基础型研究。
(2)新颖度。根据关键词达到阈值的时间,计算每个聚类的平均共现时间,据此来反映该聚类的平均时长,再计算每个聚类的平均时长与全部共现关键词的平均时长的离均差,得到新颖度。新颖度取值可正可负,正值表明研究的时间较晚,负值表明研究的时间较早[9]。
若假设共现关键词有N个,能构成K个聚类,每个聚类中有M个聚类成员,用Y表示关键词出现的年份,则新颖度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Di代表第i个聚类的新颖度,为第i个聚类的M个聚类成员的共现年度的平均值,为N个共现关键词的共现年度的平均值。
(3)关注度。根据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计算出每个聚类的平均共现频次,再计算每个聚类的平均共现频次与全部共现的关键词的平均共现频次的离均差,据此来反映该聚类的受关注程度,该值同样可正可负,正值表明以该聚类为代表的内容拥有较高的受关注程度,负值反之[9]。
若假设共现关键词有N个,能构成K个聚类,每个聚类中有M个聚类成员,用F表示关键词共现频次,则关注度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Ci代表第i个聚类的关注度,为第i个聚类的M个聚类成员共现频次的平均值,为N个共现关键词的共现频次的平均值。
三、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发表数量与趋势
论文发表数量与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图1可发现,从1753篇地方保护领域的中文学术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来看,自1990年以来,我国地方保护领域的发文量相对平稳,总体上略有上升。其中1998-2001年发文量呈递增趋势,自2002年开始,基本趋于平稳;2002年发文量最多(111篇)。从1981-2015年间地方保护领域的中文发文年度分布来看,国内学者对地方保护的关注度有上升趋势,但2001年以后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
图11981 -2015年地方保护领域论文发文量及增加量
(二)主要期刊
根据文献计量的结果显示,1981-2015年间关于地方保护研究领域论文的刊发量上,我国有15种学术期刊达10篇及以上。其中《中国质量万里行》(21篇)载文量最多,其次是《中国经济周刊》(19篇),载文量居于第三的是《领导决策信息》(17篇)。载文量居前十五位还包括《商场现代化》、《经济研究参考》、《中国市场监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师》、《施工企业管理》等期刊。在上述期刊中,1981-2015年间CNKI数据库中地方保护发文量居前的CSSCI期刊主要有《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财经研究》等,见表1所列。
表11981 -2015年CNKI数据库中地方保护研究领域发文量居前的CSSCI期刊分布
(三)关键词共现矩阵知识图谱
关键词作为作者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对某一特定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后续研究者把握该领域各研究方向的分布态势。将在CNKI数据库中导出的文献保存为.txt格式,把格式转换后的数据导入CiteSpaceⅢ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1981-2015年”,时间切片设定为一年,阈值设为(3,1,0)(3,1,0)(3,1,0),节点类型选为“Keyword”,剪枝方式处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在其它条件默认的情况下,运行CiteSpaceⅢ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网络图谱(如图2),关键词矩阵自动生成于project文件夹中,矩阵中共得到168个高频关键词。
图21981 -2015年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谱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频次高低;节点与节点的连线表示关键词间存在共现关系,连线越粗,共现强度越大[8]。
如图2所示,1981-2015年地方保护研究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共现频次最高的是“地方保护主义”(151),其次是“地方保护”(118)。此外,关键词共现频次居于前十的还有“市场分割”(81)、“经济发展”(61)、“地方经济”(52)、“区域经济”(52)、“产品质量”(47)、“对策”(47)、“地区封锁”(42)、“行业垄断”(41)。这10个关键词共现频次均大于40,它们所表征的研究内容与方向构成了1981-2015年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四)共词聚类分析
文章借鉴了卡龙(Callon)构建子簇的方法进行聚类,原则如下:“①运行CiteSpaceⅢ软件,得到168× 168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将第一个聚类的主题词设定为余弦指数最高的一对关键词;②将共现矩阵中168个关键词与主题词的任一余弦指数按降序排列,由高到低选取前10个关键词(包括主题词,不足10个的按实际个数计入),关键词不能重复;③第一个聚类生成后,删除共现矩阵中已加入到该聚类的关键词(同时删除行和列);④重复①到③,逐项生成聚类,直到存在共现关系的关键词全部加入到聚类中。此时,矩阵中剩余关键词的余弦指数均为0,不存在共现关系,也不再加入任何聚类”[7-8]。
按照以上的聚类方法及原则进行聚类分析,以识别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所得的168个关键词共划分为53个聚类,排除只有两个聚类成员的聚类,因为聚类成员太少不能准确代表该聚类的相关研究,最终形成22个有效聚类,见表2所列。由每个聚类中所包含的关键词概括出该项聚类的名称,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即为该22个聚类名称。
表2 聚类名称及构成内容
续表2
(五)战略坐标图分析
(1)研究内容分布。根据聚类后计算所得的新颖度和关注度指标绘制战略坐标图(图3)。在22个聚类中,位于第一至四象限的聚类个数分别为2、7、9、4。结合前面描述的战略坐标图中各象限的含义,可见,“地方政府”、“区域经济”、“行业垄断”是1981-2015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的热点。而所选时间跨度内我国地方保护研究中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为“新兴产业”、“补贴政策”、“区域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它们极有可能成为今后我国地方保护研究热点。
图31981 -2015年CNKI中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战略坐标
位于第一象限的是16和18,这两个聚类的新颖度大于0,关注度也大于0,表明1981-2015年间我国地方保护领域对这两个聚类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即该两者属于所研究时间段内我国地方保护的研究热点,是此领域的核心。它们具体为“资源配置”和“地方政府”等相关内容。
位于第二象限的聚类是1、3、6、12、17、20、22等,它们的新颖度大于0,关注度则小于0。这些聚类总体未曾受到很大的关注,原因可能是以它们为代表的国内地方保护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为近几年的新兴领域。若随着学者们对此研究的增加,或许在以后会成为新的核心内容。因此这些领域也可称为国内地方保护的潜在研究领域,具体包括“地区经济”、“各级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区域经济增长”、“城乡建设”、“补贴政策”、“新兴产业”等相关内容。
位于第三象限的聚类为2、5、7、10、13、14、15、19、21,这些聚类的新颖度与关注度均小于0,又都是早年间的研究,近些年的关注程度较低,呈现“边缘化”现象。这些聚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明这些课题之前曾作为国内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热门内容,但由于时效性或者受经济、政治等环境变化的影响[9],近年来已逐渐在学术研究主流中隐退;另一类是自1981年以来在国内地方保护领域一直未能引起广泛关注的领域。分别为“社会信用”“统一大市场”“本地市场”“对内开放”“全局观念”“对外开放”“地区封锁”“质量监督”“地方财政”等。
位于第四象限的4、8、9、11等聚类的新颖度小于0,但关注度大于0,表示这些研究内容属于国内地方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这些课题并非近年才出现,而是多年以来一直受较高的关注,也是领域内的基础内容。它们具体包括“区域经济”、“伪劣商品”、“行业垄断”、“经济发展”等相关内容。
(2)研究热点和潜在热点。在战略坐标图中,横坐标代表关注度,纵坐标代表新颖度,依据横纵坐标的指标含义及象限位置含义,当前拥有较高新颖度及关注度的研究领域能被清晰地凸显出来。图3中,第一象限的核心研究领域中只包含16和18,但聚类16的关注度较低,相比之下聚类18“地方政府”拥有较高的新颖度及关注度。原因可概括为两点:一方面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地方政府对地方产业与市场的“保护伞”作用的危害性日益暴露;另一方面,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在关键领域与各方面制度成熟与定型上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等问题得到了国内许多学者的进一步关注。
另外,在1981-2015年间,聚类4“区域经济”、9“行业垄断”、11“经济发展”等所代表的研究领域表现为受关注度较高,但缺乏新颖性,这些研究方向与内容很早便被提出,且一直备受关注,在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此外,单独观察新颖度,新颖度较高但受关注程度缺乏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聚类22“新兴产业”、20“补贴政策”、12“区域经济增长”、6“全面深化改革”等。这些列于第二象限的聚类属于新兴的研究内容与方向,随着学术界加大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其关注度会得到提升,是有可能从关注度小于0转移到关注度较高的第一象限的,即其所代表的研究内容在国内地方保护领域的研究会渐趋成熟。在实践层面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缺陷,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各地区间的市场竞争与产品竞争愈发激烈,基于“政治竞标赛”的地方官员提拔机制更是加大了地方政府对地区内产业的偏执性保护,使得区域外产业的生存空间愈发狭小,无疑会加剧社会矛盾。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学者们对此4类具有新颖度但受关注程度缺乏的研究领域的探索会逐步深入,进而增加对其研究的关注度,使其朝着未来国内地方保护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研究领域转移。
(六)研究作者与机构分析
(1)地方保护领域高产作者。通过阈值设置,显示前150位的高产作者,以1981-2015年作为时间范围,运行CiteSpaceⅢ软件,得到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高产作者的知识网络图谱(图4),清晰显示出了高产作者以及作者间是否存在合作。
图41981 -2015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
在1981-2015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淮发文量最高,文献量为6篇,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理论。其次是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余东华(5篇)、国家官员及在读博士李迎丰(5篇)、上海财经大学王敬云(5篇)、暨南大学赵永亮(5篇),余东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地区行政垄断;李迎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质量技术监督和假冒伪劣;王敬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边界效应和财政竞争;赵永亮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是区际壁垒、边界效应和市场歧视。发文量居前的作者还有李善同、范爱军、周克清、唐登山等,见表3所列。
表31981 -2015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发文量居前的作者及主要研究内容
续表3
(2)发文量居前的机构。通过阈值设置,显示发文量居于前50名的科研机构,以1981-2015年作为时间范围,得到地方保护研究中发文量较多的科研机构的知识图谱(图5)。
图51981 -2015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
1981-2015年间,在我国地方保护领域的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19篇)是发文量最高的科研机构,其次是山东大学(14篇),中山大学(12篇),其他科研机构依次还有西南财经大学(10篇)、东北财经大学(8篇)、武汉大学(8篇)、西北大学(7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7篇)、中国经济周刊(6篇)等等,具体见表4所列。
对各科研机构的发文构成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地方保护的主要发文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8篇)、中国人民大学(6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5篇);山东大学地方保护的主要发文源来自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中山大学地方保护的主要发文源来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6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6篇);西南财经大学地方保护主要的发文源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院(5篇)、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5篇);武汉大学地方保护的主要发文源来自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篇)等。
表41981 -2015年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发文量居前的科研机构
四、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我国地方保护领域的1753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可视化技术CiteSpaceⅢ文献计量软件,使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分析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厘清了1981-2015年间国内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内容及研究趋势,以及高产作者与高产科研机构的发文情况等。弥补了已有学者基于主观判断评述研究文献的不足。研究结果发现:①关注度较高的热点研究内容与方向是“地方政府”、“区域经济”、“行业垄断”。②新颖度较高的研究内容与方向是“新兴产业”、“补贴政策”、“区域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③我国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及高产科研机构合作并不紧密。具体而言,发文较多的学者主要有陈淮、余东华、赵永亮、李迎丰和王敬云等;而高产的科研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从发文情况看,这些学者和机构大部分相对独立,高产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不明显。
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值得后续研究完善。首先,在研究技术上,尽管本文采用了可视化与共词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地方保护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前沿及趋势上更加直观明了,并能克服以往学者在文献归纳和述评上的主观性偏差,但由于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导入及阈值设定上均存在主观成分,虽然本文经过多次尝试,尽量调整阈值的设置规范性与合理性,但仍可能对数据文献的分析结果产生少许影响。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其次,鉴于本文的数据库是中国知网,该数据库并不完善,不能进行论文的共引分析,今后可以选择CSSCI或WOS数据库进行共引分析。最后,本文分析的论文样本是中文期刊上的地方保护研究成果,而没有囊括英文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李周炯.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的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6):35-38.
[2]吴家庆,易曙光.地方保护主义何以愈演愈烈[J].求是·内部文稿,1995(14):24-25.
[3]郭兴.地方保护主义浅探[J].柳州师专学报,1996(2):11-15.
[4]余东华,刘运.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测度与辨识——基于方法论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9(1):80-93.
[5]李世源,崔巍.十年来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研究综述[J].学术界,2006(2):249-256.
[6]赵永亮,徐勇.国内贸易与区际边界效应:保护与偏好[J].管理世界,2007(9):37-47.
[7]罗润东,徐丹丹.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前沿动态追踪——对2000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1):86-95.
[8]撒凯悦,沈君.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6):93-101.
[9]张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献计量分析[J].劳动经济评论,2015(1):72-83.
[10]Callon M,Courtial J P,Laville F.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the case of polymer chemis⁃try[J].Scientometrics,1991,22(1):155-205.
[11]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2]Law J.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s: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98,14(3):251-164.
[13]杨颖.国际图情学领域研究热点的引文战略坐标分析[J].情报杂志,2011(3):65-68.
[14]郝韦霞,滕立,陈悦,等.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能源材料领域主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1(6):70-75.
[15]沈君,徐丹丹,陈天公.中国劳动经济研究领域文献计量报告[J].劳动经济评论,2014(1):1-11.
[16]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基于知识图谱视角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17]沈逸.基于CSSCI(2000-2011年)的我国法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229-236.
[18]冉华,李小曼.西部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1年)[R].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3.
[19]崔雷,杨颖,王孝宁.重点学科发展战略情报研究(二)——共词战略坐标[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7):29-31.
[20]廉同辉,余菜花,宗乾进,等.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旅游学刊,2013,28(3):114-119.
[责任编辑:张青]
Frontier Dynamic Tracing in the Research of Local Protection—Based on a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CNKI Database from 1981 to 2015
WU Xiao-jie1,WANG Xue-li1,WANG Xiu-qiong2
(1 School of 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520,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local protection presents a new trend.Some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is field.However,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employing bibliometric method to summarize and position the literature.This paper,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ources from journal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by means of CiteSpaceⅢsoftware,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mmon word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and strategic coordinate analysis,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research hotspot and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f local protection from 1981 to 2015,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s local protection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local government”study“regional economy”,“monopoly”and other issues are the main focus of local protection research,and the“emerging industries”,“subsidies”,“regional economic growth”and“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are relatively new research contents.The number of papers by Chen Huai,Yu Donghua,Zhao Yongliang and other scholars as well a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Shandong University,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other research institutions rank at the top,and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e is not very close.The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through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loc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 China.
local protection;bibliometric;knowledge mapping;visualization
F274
A
1007-5097(2016)10-0001-0155-07
2016-03-2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52;7140205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JCZH142;15YJAZH083);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YQ2015060);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WYM_0010,2013WYXM0032)
吴小节(1980-),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系主任,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王雪丽(1992-),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汪秀琼(1983-),女,湖北咸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