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籍装帧在书籍中的应用
2016-10-15张志国
张志国?
"摘 要:书籍装帧自古有之,而且随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书籍装帧的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到了现代,书籍装帧事业发展时期相对繁荣。书籍的装帧设计风格和走向渐渐趋向于从情韵美、趋向于内在美和形式美,并注意到书籍传递的广告信息来陶冶情操,以增强装帧设计的内涵。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书籍装帧设计与其结合,对书籍装帧进行设计,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装饰图片,文字,或者版式、扉页等都更多的趋向于欣赏理念和更深层的含义。
关键词:现代书籍装帧;书籍;中国民间传统元素;剪纸;封面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26-02
书籍形态自古有之,书籍的出现,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放眼望去,中外与古今,书籍的样式有很多,古代有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1]。南宋的文学家陶渊明也曾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对书籍造型包装的重视是自古有之[1]。
书籍装帧是书籍在形成过程中的装饰设计,不仅是对其内容的研究编排,而且还有对外部的设计,是材料和工艺的结合,主观思想和艺术理念的渗透。以前,人们对与书籍的装帧的设计很少会有一些设计的理念,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书籍的装帧技术也有了进步。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印刷术的流入,我国的装订工艺技术上升了一个平台,出现了具有现代书籍装帧意义的精装本和平装本,特别是在对传统的装帧概念、形态和结构上亦有了大的突破和创新。现代书籍装帧,突破了以往只注重于内容、文字、排版和图像的研究,色彩、封皮、封面、封底、版权页、腰封、目录、函套等课题开辟了现代书籍装帧新的研究方向。
书籍装帧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思想的交流,因此现代书籍装帧的设计更加注重于文化精神的赋予。在我们中国的民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上下古今文明的象征,有着特别强的民族特色意义,应该被继承与发展。
一、书籍装帧
1.书籍装帧的发展。新世纪以前,国内包括很多设计师对书装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书的封面设计等表象层面,直到21世纪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书装的引入,大众对书籍装帧才有了新的认识。书籍装帧的内涵日渐丰富,除了书的封面扉页设计、版式编排、插图设计等,还包括书的印刷装订等一整套流程,而且更加注重体现书本身的文化内涵。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书籍设计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设计素养很高的书籍设计师。从书籍形态、开本的选择,到纸张材料、装饰材料的改进与多样性,中国的书籍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慢慢有了自己民族的风格,设计中更加注重书思想性和文化内涵,书籍人文气息。
2.书籍装帧的设计形态。中国古代书籍经历了很多演变,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出现。书籍装帧最原始的形态是对竹简的串联,将竹简穿孔一片一片串联在一起,开始于周代[2]。之后出现的书籍形态是卷轴装,在汉代出现,材质上一般使用帛或纸。卷轴装的出现要比简册装方便的多,更利于反复打开翻看。在卷轴装之后出现的是旋风装,旋风装是在一幅长卷上按照顺序依次粘贴大小相同的纸张,呈现旋风的形态[2]。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经折装,经折装是一正一反的规律,像折子一样,经折装在阅读的时候比较方便,使书籍设计在形态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蝴蝶装就像蝴蝶一样形态优美。盛行于宋代。包背装出现在元代时期,在明代的时候广泛流传,包背装已经接近现代的书籍。线装书在明清的时候被广泛使用,我们对线装书较为了解,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见到。只是线装书在装订的时候需要打孔用线穿订起来。
当今社会,平装书较为常见,是最为普通的一种形态,就是在书的外面加以书皮。精装书的结构更为讲究,在外面加包封,用各种印刷方式加以装饰,凸印、平印或是添加烫金字体等方式。现如今,图书市场竞争非常大,人们对书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不断增大,书籍装帧设计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元化。许多作品在形态方面突破了原有的长方形模式,运用其他的表现形式来体现。
3.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对书,尤其是有思想的书,总是要心存敬畏的。在书籍装帧中,首先要必须能够合理恰当地反映出书籍的内容、特点既创新点和编写理念意义。不仅要符合不同阶段不同领域读者的标准,还要考虑大多数人们的审美欣赏需求,其次也需要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特征,并在唯美的基础上加以商业气息。视觉的传递是最基本的原则,作为传递思想的语言,文字图形必须要设计清晰准确,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图文的结合也是很重要的,书籍的目的是让人们阅读,文字是保持阅读的通透,那么适当的图片是为了加强信息传递效果,从而辅助人们阅读和理解。
二、书籍装帧封面的设计
1.封面的设计要素。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中书籍的门面,并且传递出来作者的一些内心的关于书籍的设计的理念和一些设计的主题。而且如果说想要在大片的书海中显示出来,受到大家的关注,书籍的封面就是起了一个推销和宣传的作用,那么它的形象就直接得影响了人们的关注和购买的欲望。在好的封面设计中,内容的安排仅仅有条,并且主次分明,简而不空,繁而不乱。特别是在色彩的搭配上、文字与图形的结合上、甚至印刷上都有很深的研究。
在文化类型的书籍的装帧的设计中,能用一些文化元素,比如剪纸的一些元素来作为书的封面的主要图形的原型,文字的字体的排列和结合上也简单大方;整体的色彩的纯度和明度也会相对的比较低,这样就会在视觉上显得沉稳、庄重,从而反映出深厚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在画册的设计装帧中,以图片为主,简介的文字注释做简单介绍。
在书籍的封面的设计当中,图、色和文是它的设计的三要素。在设计工作中,要合理的结合书的内容、性质、编写用途和读书对象,从而体现出书籍的意义内涵,但并不是所有的封面设计都会兼顾,会侧重于某一方面。例如有的封面设计以文字为主体,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以字体为主体合理安排与封面大小、图片和色彩的统一搭配,既不能让读者觉得孤立又不能给读者感觉繁缛,只一味的传递信息。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此还需要深入研究字体的大小、字体等方面。既要准确精简的传达信息,还应达到一种是觉得享受。
摘 要:自助出版是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突破,其发展趋势如火如荼。在自助出版条件下,传统编辑面临着职业困境,其职责受到挑战,不断地被弱化或忽视,与此对应的编辑职业价值也被低估。出版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势所趋,自助出版也是顺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编辑在面对这一趋势时,忌固步自封、被动坚守,而要积极求变、顺势而为,主动适应自助出版发展需求,在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两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保障自助出版健康发展。出版机构也要主动参与,在自助出版流程中寻求自身的职责机会。
关键词:自助出版;职业困境;价值重塑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24-02
当前在全媒体时代,自助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受到普遍关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自助出版是指作者或资源组织者利用各种资源,在法定范围内和市场效益的原则下,自行编辑、印刷、发行、出版图书[1]。
自助出版以其进入门槛低,大众参与度高,出版周期短,出版成本低等特点,向普通大众广开方便大门,使众多有作家梦想的普通人得以梦圆。目前,在欧美出版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自助出版迅速发展,一些国家的发展程度已相当成熟。在国内,自助出版也趁势发展,一些知名出版公司已经开始了对自助出版发展模式的探索,着手实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未来随着全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对自助出版认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普通作者加入到自助出版的行列中来,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一、自助出版浪潮下编辑的职业困境
(一)编辑职责弱化或缺失
编辑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职责就是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编辑在工作中担负好把关责任,把好作品的政治方向关、内容质量关和编校规范关:凡是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与人民根本利益相违背的作品一定不能放行;内容上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趣味低下的作品不能出版发行;编校质量达不到出版要求的不能送入读者手中,要把各种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编辑还要做好宣传引导责任,积极宣传推广优秀出版物,排除阻止劣质出版物,引导消费者的阅读热点和欣赏趣味。
编辑工作包括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系列专业性的活动,在整个出版工作环节中处于中心位置,对全局性的出版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也相应地对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编辑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编辑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
自助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流程,从形式上脱离了编辑工作,表面上看是不再需要编辑,也使编辑这一传统职业陷入困境。自助出版的流程是“作者——网络移动平台——读者”的三环结构,作者不必再与出版社打交道,自然也就省去了传统出版过程中编辑对稿件的审读和编辑加工过程。而编辑把关作用的缺失是造成自助出版的作品质量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自助出版的作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选题质量不高、内容低劣、文字错误等,更有甚者还会有色情、恐怖、迷信等内容充斥其中。
(二)编辑价值被低估
就编辑活动而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酝酿产生与丰富发展促使了社会文化建设和信息传播,而编辑实践活动正是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而产生,并且在经济勃发、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发展史中,也贯穿着编辑活动的历史,产生、丰富并积淀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编辑是与国民经济、国家政治等息息相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活动,牵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
就编辑从业者而言,编辑承担着传播知识与传承文明的重任,扮演着作者和读者之间桥梁的角色,协调并促进着编辑与读者、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其职责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纵横多向而交互复杂。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灿烂丰富的知识文化,其之所以能够以可接受的形态保存和发展,编辑的劳动功不可没。从古至今,很多传世经典著作都凝聚了编者与著者共同的智慧与心血,编辑家与著作家兼于一人者屡见不鲜。编辑与创作的分工是后来慢慢开始的,但至今也还有不少创作家同时也是编辑家,编辑家同时也是著作家[2]。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编辑的职责还体现在发现作者、培养作者、与作者共同策划选题、媒介发行等方面,正是由于编辑的独具慧眼,才使得一大批潜在的优秀作者被发现,一大批高质量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书籍广为流传。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编辑活动还是事务层面的编辑者一系列编辑工作,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都具有较高的活动价值、职业价值。新兴出现的自助出版从出版活动的流程上来说,作者直接将作品发布于读者,省去了几千年历史的编辑活动过程,也隔空了编辑者的一系列工作,编辑活动的整体价值与编辑者的职业价值便无从体现。
二、自助出版浪潮下编辑价值重塑
自助出版作为出版业新兴的发展形态,虽然其发展本身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发展的浪潮却是势不可挡的。出版从业者在面对出版业这一发展趋势时,不能距之千里、置若罔闻,更不能逆势而为,而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这一新鲜事物,顺应这一潮流,在接受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引导、校正,以使自助出版在我国得以健康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又添一条发展通道。
编辑的价值体现在其在自助出版过程中承担职责的份量,自助出版跨过了编辑的流程,使传统编辑的职责份量减少,价值削弱。但是自助出版自身的弱点需要编辑工作来克服,所以重视编辑职责,重塑编辑价值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工作点。
(一)修炼内功:编辑自我能力提升
新的出版形式的出现,对编辑自身业务能力势必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编辑,务必要时刻保持积极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而不能仅仅把编辑职责定位于被动接稿、编辑加工,那就必然会被日新月异的出版市场所淘汰。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编辑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