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研究
——基于现实生活与网络环境的比较
2016-10-15文梦雪
文梦雪,陈 竹,包 卫
(湖南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处,湖南 湘潭 411104)
“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研究
——基于现实生活与网络环境的比较
文梦雪,陈竹,包卫
(湖南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处,湖南 湘潭 411104)
以湖南工程学院158名在校大学生为例,对“90后”大学生在现实和网络两种环境中的人际信任现状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现实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且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关系。专业类型、年级、父母离异和家庭经济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影响。
“90后”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网络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信任几乎渗透于人类的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对社会的正常发展和个人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际信任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微信、QQ、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在数字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信任作为一种新型信任形式而出现。网络信任指在网络空间的交往过程中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指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2]是一种在网络社交中形成的人际信任关系,并直接决定个体在网络社交中的行为表现,与现实社会中的信任同属于人际信任的范畴。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直接影响。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0后”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两种不同环境下人际信任的关系,旨在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和观念、以及人际信任的特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为拓宽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角度提供依据。
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湖南工程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19.34岁,出生年份在1994-1998年之间,都属于“90后”。共发放了问卷165份,回收163份,有效问卷158份,回收率为98.79%,有效回收率为95.76%。被试特征情况如表一所示。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现实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的测量分别采用福建师范大学张建齐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和南京师范大学丁道群等人编制的《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
1.《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此量表包括能力信任分量表和人品信任分量表,每分量表各有21个分项目,分别测试对辅导员、父母亲、好友、恋人和一般同学的信任水平。该量表釆用5点评分,1表示“完全同意”,2表示“部分同意”,3表示“同意与不同意各占一半”,4表示“部分不同意”,5表示“完全不同意”,其中只有第7项和22项是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相关的信任的水平也越高,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5和0.86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
表一 被试基本特征
2.《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此量表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和Johnson-George等人编制的特定人际信任量表(SITS)以及Rempel等人编制的信任量表(TS)基础上,结合网络人际交往的具体实际和要素编制而成,量表共计九题,同样采用5级计分法,1-5分别表示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经检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0.686,可以作为正式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测量工具。[4]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测试过程有统一的主试和指导语,时间约为20分钟,现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分析。
二 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分析
在《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中,每个维度的得分都是用该维度各项目得分相加之和除以这个维度的项目数所得,分量表均分亦是。对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各个维度进行简单描述统计,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平均分和标准差
由表二中数据可知,大学生人际信任各个维度均分都远高于中间值3,对不同群体的信任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父母、恋人、辅导员、好友和一般同学,其中对父母亲和恋人的信任水平更是高于4分,表明“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现实人际信任水平,这与张建齐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但与国秀琴[5]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略低于中间值。这可能是由研究所采用的不同测量工具所导致的。上述研究者所使用的是Rotter等人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主要测查被试对普通社会关系角色(政治人物、推销员、法官、一般人群)的信任程度,而本量表测查的是被试对于熟悉和亲密关系角色(父母、恋人、好朋友、辅导员和同学等)的信任水平,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本研究中也显示,学生对亲密关系更高的父母和恋人的信任水平最高,而对熟悉水平一般的同学的信任水平较低,也正说明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信任程度受关系亲疏的影响非常明显。
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检验发现,性别、学生干部身份、恋爱情况、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健在这些因素对其现实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父母是否离异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在量表得分上存在很大差异。
专业类别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理科生的差异上,理科生得分普遍比文科生高,尤其在辅导员能力(p=0.036)、好友能力(p=0.037)、一般同学能力信任(p=0.038)、辅导员人品(p=0.040)、辅导员总体信任(p=0.024)和对他人总能力(p=0.041)上存在显著差异。张海钟[6]、邹娟[7]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水平的文理科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文科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文学科,对现实社会中不良的人际现象更为敏感,所以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更为现实和谨慎,信任水平相对偏低;而理科生则受自然科学中理性思维的影响较大,对生活中的不良人际现象能保持理性思维而不进行泛化,所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相对较高。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信任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了年级增大信任感越低的趋势,这与邹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其中对好友的信任水平差异显著(p=0.044),尤其属大一与大三的学生之间差异最明显(p=0.021)。这可能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想普遍单纯,生活交友圈子简单固定,所以对人的信任感较强;进入高年级后开始慢慢接触社会,兼职或打工的经历更加丰富,交友圈子广泛复杂,对他人的防卫性开始加重,人际信任水平也随之降低。
父母离异的学生对父母人品信任(p=0.046)和辅导员人品(p=0.033)的信任水平显著低于父母未离异的学生,说明父母离异对于孩子的人际信任水平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也在很多前人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即离异家庭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非离异家庭子女。[9]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被试的信任得分只在人品量表上有差异,在能力分量表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说明在父母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对他人的不信任主要体现在对其人品的不信任上,而非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长期体验到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完全破裂,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及他人品德可靠性的怀疑,人际信任受到持续而广泛的消极影响。所以父母要多为子女创造温暖、信任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子女心理和性格的健康发展。
在家庭经济因素中,结果显示子女在父母能力信任维度中体现出了显著差异(p=0.023),进一步事后检验,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组的学生显著比一般组和较差组的学生对父母的能力信任水平高(p=0.05,p=0.006),而较差组和一般组没有差异,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子女对父母能力上的信任和肯定。这说明父母能否为子女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子女对父母能力的重要评判因素。
(二)“90后”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所有被试中最高分值为40分,最低分值为20分,平均得分为27.46分,标准差为2.98,整体得分呈偏正态分布,如图1所示。这说明整体上“90后”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网络信任水平。
网络信任的高水平一方面源于数字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让网络平台日益成了其发展和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自由性、平等性等优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特点,方便人们交流比较私密的信息,从而更容易让人敞开心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在陌生人面前吐露心声的原因,网络交往就充当了这样一个“秘密树洞”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方差检验分析,性别、专业、学生干部身份、恋爱情况等变量对大学生网络信任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水平仅仅在年级上出现了显著差异,低年级显著比高年级得分高(p=0.048),与现实人际信任相似,均出现了显著的低年级人际信任优势。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网龄、每周上网时间以及网络使用率明显增长。已有研究表明,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会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10]所以年级的差异很有可能是受到网龄和上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三)“90后”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
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发现,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中的很多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最明显的是与一般同学群体,包括对一般同学的总体信任感(r=-0.17,p<0.05)、能力(r=-0.15,p<0.05)和人品(r=-0.14,p<0.05)都达到了显著负相关。其次分别是与辅导员人品的信任(r=-0.15,p<0.05)和好友能力信任的信任(r=-0.14,p<0.05)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父母亲和恋人(在现实人际关系中比较亲密的群体)的信任感无显著相关。
这表明,对于大学生而言,现实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之间存在着一种补偿关系。即越是对现实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信任水平低,则在网络空间中有着较强的人际信任水平,而且这种补偿关系主要体现在现实人际信任感相对较弱的群体中,如辅导员、好友和一般同学,而在父母和恋人这种亲密关系中补偿作用不明显。说明现实与网络人际信任的补偿关系也受现实生活中关系亲疏程度的影响。
实际上,在此之前就有研究发现,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的人对同伴的信任度很低。[11]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大部分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都有逃避现实人际交往的行为和倾向。因此,现实人际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水平和网络使用行为。这也为青少年网瘾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的对策和方向。
三 结 论
此项研究以湖南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例,比较全面的探讨了“90后”大学生在现实和网络两种环境下的人际信任的特点和关系,明确了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等变量其信任水平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一)“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现实人际信任水平
“90后”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人际信任水平,其中对父母和恋人的信任水平最高,其次分别是辅导员、好友和一般同学,说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信任水平受现实中关系亲疏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专业类型、年级、父母离异和家庭经济状况分别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产生显著影响,性别、学生干部身份、恋爱情况、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健在这些因素对其现实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影响。
(二) “90后”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网络信任水平
“90后”大学生普遍对在网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较为信任。性别、专业、学生干部身份、恋爱情况等变量对大学生网络信任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水平仅仅在年级上出现了显著差异,低年级显著比高年级得分高,与现实人际信任相似,出现了显著的低年级人际信任优势,可能是受到网龄和上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三)“90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补偿关系
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信任水平低,则在网络空间中有着较强的人际信任水平,即出现了补偿效应。而且这种补偿关系主要体现在现实人际信任感相对较弱的群体中,如辅导员、好友和一般同学,而在父母和恋人这种亲密关系中补偿作用不明显。说明现实与网络人际信任的补偿关系也受现实生活中关系亲疏程度的影响。
[1]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35):651-665.
[2]何明升,白淑英.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55.
[3]张建齐.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自立人格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丁道群.网络空间的人际互动: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5]国秀琴.长株潭地区大学生人际信任、人格“大五”因素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张海钟.高师专科学生性格类型分布及其性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北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3):78-82.
[7]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邹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路璐.萨塔亚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子女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汪丹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Bos N,OlsonJ, Gergle D,et al. Effects of Four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on Trust Development [Z]. In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 Minneapolis, Minnesota, April, 20-25, 2002.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st-90”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Interpersonal Trust in Real Life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WEN Mengxue,CHEN Zhu,BAO Wei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58 “post-90” college students in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in real life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Findings show that the levels of “post-90”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web interpersonal trust are high,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mpensa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Profession, grade, parents' marriage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are important factors.
“post-90”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web interpersonal trust
2015-10-08
2014年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立项一般资助项目“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研究——基于现实生活与网络环境的比较”(湘高心研会[2014]04号,14B04)。
文梦雪(1988-),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G444
A
1671-1181(2016)01-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