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2016-10-14王楠
王楠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64
摘 要:太极拳本身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休养生息,调节情绪的科学理念,同时,作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被国人所钟爱。很多高等院校也将太极拳规划到体育教学中。由于太极拳柔和、缓慢的特点,使得一些喜好刺激运动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太极拳,从而,无法学习到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精华部分。除此之外,一些高等院校在教学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加大了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中顺利进行难度。该文主要研究高等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相关对策。
关键词:太极拳 教育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64-02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一套具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等功能的拳法。相比于其他的健身方式,它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特点,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养成,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实践证明,太极拳对人性情的养成也有很好的帮助。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典范,2006年太极拳被我国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因其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学习,所以,一直以来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因此,促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高等院校,将太极拳作为学生必修课程被规划到教学任务中,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太极拳。但强制性学习是违背太极拳法的最初理念的,太极拳法的学习者,需要保持基本的身心愉悦,作为最基础的练习要求。反之,即便练习了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1 高校教学中太极拳的重要性
1.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太极拳创建于17世纪中叶,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够流传至今,且还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是不容易的。太极拳在经过长期的历史考验后,更加形成了无法被取代的地位。学习太极拳不仅仅包含着我们对健康的向往,更是对沉淀着百年历史文化的传承。高校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学习太极拳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更是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领悟其中的精华,做到知行合一。
1.2 强身健体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太极拳具有动作柔和,速度缓慢,拳法较易,学习中并没有硬性规定,它可以根据练习者自身的体质状况,适当地进行调节。对于当下的高校学生而言,学习的压力很大,锻炼的时间不够充沛,一些健身方法是需要特定的场所,一定资金的投入,以及一定的周期锻炼才能看到效果,很多高校学生无法做到按时按点地去锻炼。这就造成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无法得到疏通,长此以往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而太极拳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严格,只需要可以伸展的空间,便可很快进入状态,对身体起到消除僵硬,缓解胸闷,畅通血液,神经系统调节的功能。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太极运动的教学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太极所倡导的宗旨对高校学生品德的培养、思想的养成,对身心的调节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3 太极拳对高等院校学生心理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走向成年人的生活。在接触外界时,内心会出现恐慌、孤独、甚至自闭。大学生心理出现健康问题,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为长期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方向,严重的会给家庭带来灾难。而太极拳法要求练习者处于安静、平和、松弛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情绪的调节,达到心神宁静,消除烦恼,化解内心纠结,净化心灵。太极的这种功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运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 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困境
2.1 教学配备上比较落后
高等院校将太极拳的学习纳入到日常学习中,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但很多院校存在着连基本的配备都无法满足。学生在太极拳的学习中,学校没有提供专业的广播器材。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最基本的就是慢而舒缓。一些院校因为没有专业的广播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依靠教师人工广播的节奏在训练。教师既要教学生拳法又要思考自己的人工广播节奏。完全违背的太极拳慢而舒缓的最初理念。太极拳的练习首先是要通过外在身體的舒缓引起内在身体的舒畅,一些高等院校在太极拳的教学中,没有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场地,导致学生在练习时会出现相互碰撞的现象,学生索性将太极拳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任务的完成。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太极拳的有利一面,更无法理解到太极拳的精髓。
2.2 学生意识上对学习太极拳不够重视
高等院校的学生都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古老的太极拳毫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抵触心理。很多院校在教授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感受,将学生作为学习的客体,只注重学生在技术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对太极文化内涵的理解,导致学生对太极学习得过且过,严重挫伤了学生对太极拳法的兴趣。
2.3 太极拳从教人员不够专业
体育教学比起其他的科目来说,它的直观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技能,教师职业水平要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得到学生的认可。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太极拳的教育中,没有做到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做示范。大多教师都是在上学期间接触过少量太极拳,对太极拳法的内在文化知识,有严重的欠缺。在教育教学的传授中,仅限于最基本的基础性动作,各个动作没有达到专业要求,对太极拳的多样性和优越性没有考虑进教学工作中,更没有主动探索太极拳,造成学生对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审美疲劳。太极拳的教学工作失去了在学生中的关注度。
3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太极拳的优势对策
太极拳的发明是我国武术史上的一次大胜利,大收获。它将强身健体与习武防身,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与枯燥的理论学科相比较,太极拳的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任何事物都是需要被了解,在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对它产生兴趣。所以在太极拳的教学中,要寻找适合于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高校太极拳的教育者,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认识太极拳的系统,将太极拳的各个特点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授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藏。
一般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对学生统一思维意识是比较容易的,大家都生活在一样的环境,做一样的事,所以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大同小异。这为太极拳理论知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优势。其次是实际的操作中,高等院校的学生一般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强,他们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吸收太极拳的知识。
4 丰富太极拳教学模式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太极拳深远的历史,使得它本身在某些方面会比较陈旧。这就需要我们的太极拳教育者,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太极拳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多加示范,使学生在意识上建立起对太极拳的崇拜,在技术上,对它的顺畅、飘逸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太极拳的本质是一种武术,不能仅仅将其归类为普通的锻炼方式。严格意义上,它是中华武术精华的组成。在教育教学中,学会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多媒体设施,为学生们播放《太极张三丰》《太极》等与太极拳相关的经典影视资料,将太极拳的魅力完美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结语
任何一门的学科都是需要发现其中的美,才能深入挖掘,并成为专家,影响他人。太极拳在中华文明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太极拳教育者,不但要继承中华武术之精华的太极拳,更要及时发现太极拳在教育教学中的困境,勤于探索适合于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不断培养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太极拳的自主意识。让太极拳走出教学困境,使太极拳对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振华.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163.
[2] 桑守惠.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华武术:研究,2011(4):29-31.
[3] 王稳,于海.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6):20-21.
[4] 肖小金.太极拳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