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6-10-14张治远
张治远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33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向往健康的身体,而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锻炼可以增强人体体质。与当前的社会需求相比,高校的田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为了使高校田径运动与时俱进,该文通过阐述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现状,分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具体措施,为高校组织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田径教学 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33-02
田径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体的力量,提高人体的速度和柔韧度,同时提高人体的协调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体质等作用。所以说,高校通过组织开展田径运动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 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体育能力。
1 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田径运动教学,高校体育工作者开始进行改革,例如,倡导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生活理念,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发展田径运动奠定基础。近年来,高校为了推广体育活动,制定实施了体育课选修课制度,借助该制度让师生进行双向选择,在运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同时,高校将篮球、健美操等大家喜爱的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范围,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偏好相适应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一些田径项目选择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为了节省成本,高校取消选课人数较少的田径选修课。
2 高校田徑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田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2.1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比较薄弱
学生一方面不能对已掌握的体育技能进行发挥,另一方面也不能拓展田径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发生联系,使得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变得较为枯燥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选择田径教学内容时主要侧重经济类运动,通常情况下,这类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这种田径运动项目的难度,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提升学习效果,淡化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2 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缺乏必要的理解
高校在组织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通常情况下,主要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文化,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田径运动的作用和价值。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给身体、学习带来的好处,同时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内涵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兴趣爱好。当前,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苦难遭遇,几乎都是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这时他们选择田径项目一般都注重轻松时尚,进而难以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
2.3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在田径教学模式方面,高校一般采用传统的竞技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普遍关注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侧重向学生灌输动作要领、技术能力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跑、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高校,在组织开展田径运动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增加了田径运动发挥健身作用的难度,同时,难以坚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
2.4 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对于高校来说,在组织开展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田径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方面,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竞技体育考核标准,而这种考核模式通常情况下以运动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这些标准主要参考时间、高度、距离等硬性指标,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种考核模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3 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具体措施
高校在组织开展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为了推动田径教学的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高校在组织开展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避免体育教学出现枯燥乏味现象,为此,高校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体育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保持田径项目原貌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改变体育项目,不断降低、弱化体育运动项目的强度、难度等,将娱乐、健身等因素融入到田径运动中。另外,在组织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体育任课教师需要将教学主体的位置归还给学生,将一些体育游戏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适当减少运动规定,进一步增加田径运动的竞技性、趣味性。
3.2 正确认识田径文化
对于高校来说,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田径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文化,全面认识田径运动的本质,同时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价值。另外,高校通过组织开展田径教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欣赏运动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将有关田径运动的知识、战术、技术要领以及团队精神等应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于田径体育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挖掘田径运动的价值,让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文化和历史,与学生一起分享田径运动带来的快乐。
3.3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个性化意识逐渐增强,对此,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田径教学来说,同样如此。高校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同时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田径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此外,高校在选择田径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大学生肺活量、身体的柔韧性等因素。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为了提高田径运动课的教育教学效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对田径运动进行评价:首先在评价内容方面确保全面性,一方面借助时间、高度、远度等硬性指标对田径运动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需要考核衡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情意,例如,对待田径运动的态度等;其次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由原来的任课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老师共同评价;最后将过程纳入到评价内容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只注重结果评价的不足,通过过程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4 结语
在各种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作为基础性运动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来说,组织开展田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开展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创新,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动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金珠.江西省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0-12.
[2] 吾尔卡西·提依甫江.阳光运动背景下新疆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