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采集在"5.28德阳特大车祸事件"的运用探讨

2016-10-14徐静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徐静

摘要:本文根据特大车祸事件批量伤员多,病情轻重不等,场面混乱的特点及其在分诊、处置上存在的患者信息漏报错报等漏洞,研究和探讨一套管理方法以提高伤员信息资料采集准确率,缩短群体性事件的资料收集上报时间,避免对伤员的重复诊治,保障抢救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为最高管理层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批量伤;分诊

批量伤是指5例以上伤病员同时就诊的情况(ISO 9000质量标准)[1]批量伤员往往具有突发性强,数量大,伤情复杂,伤员信息统计困难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回顾“5.28”德阳大车祸伤员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救治,对所有伤员在救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伤员信息采集疏漏及薄弱环节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今后急救积累经验。

1 临床资料

2015年5月28日17:25在德阳市孝黄路发生一起大客车侧翻特大交通事故,造成死亡1例,受伤27例。因急救半径过大,26例伤员由另一辆客车转运到德阳市人民医院,1例伤员由私家车转入,1例伤员由救护车接回。所有伤员均从急诊绿色通道[2]进入,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先检查后记账等绿色便捷措施。

2 重点信息采集

重点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伤员数量、伤员一般信息、伤员身份识别、检查项目、伤员转归等。

批量伤员病历,眉栏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科时间、入室时间、出室时间、入院方式、首诊护士、接诊医生。

2.1针对伤员数量、伤情级别的统计上报

2.1.1第一阶段 例如一名伤员在B区就诊,他是B区第2个伤员,首诊护士将急诊病历编号标记为B2,迅速完成初步评估。评估内容:问姓名、年龄、来源地、受伤部位;看受伤情况和瞳孔、呼吸、面色;皮肤温度、脉搏,腹、胸部及了解四肢活动情况;对血压进行监测。胸前挂绿色伤情指示卡编号B2。对其转运工具编号为B2。同时首诊护士将伤员信息填写在批量伤登记表上,由穿黄色背心的小组长把各组的伤员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上报给大组长,大组长收集到4个组的伤员登记表后进行总数统计,立即进行第一次上报给总值班,最终使用简单分诊与快速处理(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START)分诊,将伤员7例分到红区,9例分到黄区,11例分到绿区。

2.1.2第二阶段 抢救分区,红区和黄区设在抢救室,红区,接收危伤伤员,需抢救室红区待命医务人员共同实施紧急抢救;黄区,接收病重伤员,可行相关检查,再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绿区设在急诊大厅,绿区伤员病情较轻,由护士配合医师行清创缝合、止血、固定、包扎等处理。由首诊护士将伤员带到各区就诊,协同医生再次进行二次检伤,必要时更换区域。最终伤员6例分到(红区),9例分到黄区,12例分到绿区。通过两个阶段性层级上报,快速准确统计出27例伤员,6例重伤,9例中度,12例轻伤。

2.2针对检查项目的统计上报 设立绿色生命通道,按急诊绿色通道要求由首诊护士专人护送伤员做(床旁彩超、常规血化验、急诊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急诊病历上红笔打钩表示完成。伤员确定转归后,首诊护士将负责所管伤员的抢救治疗、化验检查等全程跟踪,并作简要记录,完善急诊病历,病历附件由首诊护士上交至區域小组长,统一整理后上报给大组长,逐一上报给医院总值班。

2.3针对伤员转归的统计上报 按照病情特点和严重程度确定收治科室,病情危重者直接收入ICU,需要紧急手术者直接进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伤员转运工具(平车、轮椅)、伤情指示胸卡、伤员急诊病历三者编号一致。转运时间是指:患者离开急诊科的时刻到到达住院科室或手术室的总时长。如有伤员转归不明转运时间超过30 min,区域组长立即电话联系首诊护士或伤员电话,落实转归情况。最后由三个区域小组长统一收集各区域伤员病历,上交给大组长,进行伤员信息第三次汇总。最后进行群体性事件信息的汇总和登记,逐级上报给总值班,确保群体性事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信息统计分析

3.1伤员一般信息统计 1例伤员救治无效死亡,27例生存,其中男性7例,女性21例,2例孕妇,年龄28~53岁。

3.2损伤程度统计 全部27例伤员中,多发伤6例(22.2%)。按创伤指数分为三组:TI分值<9分的轻中度伤员9例(33.3%),10~16分的重伤员15例(55.6%),TI>17分的极重度伤员3例(11.1%);TI分值6~25分。

3.3伤员救治时间统计 事故发生后1 h内,伤员全部到达急诊科。本次事故伤员在急诊科停留时间6~48 min,平均(21.81±11.86)min。在急诊科停留时间>10 min的病例25例(92.59%)。

3.4转运时间统计 转运时间4~69 min,平均(39.78±19.40)min,转运10 min内有2例伤员,占7.41%,超过15 min的22例,占81.48%。

3.5检查项目统计 本调查研究中12例患者行床旁彩超,27例伤员行放射照片检查14例,CT检查19例,同时行照片和CT检查11例。

4 “5.28德阳特大车祸事件”经验总结

4.1优点总结

4.1.1专人上报 在分诊处,收集数据由小组长统一管理,交至大组长处,收集数据人员着装明显,便于发现,实行专人上报,避免了不同人重复上报导致数据错误。

4.1.2分阶段上报 分别分三个时段(分诊完毕、抢救室再次评估完毕、全部伤员转归完毕)上报,实事向上级报告伤员人数,伤情程度,方便统一调配人员,达到最佳抢救目的。

4.1.3编号一致 保证伤员转运工具(平车、轮椅)、伤情指示胸卡、伤员病历三者编号一致。达到有效快捷统计数据跟踪转归的目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核对,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多报漏报情况发生。

但是,在此次事故救援过程中伤员信息统计上报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4.2问题总结

4.2.1分诊护士经验不足,伤员伤情分级错误5例,抢救区再次评估后发现,各区域伤员变动较大,给伤情统计增加了工作量。

4.2.2保安、护工、担架工不懂红黄绿黑标志的意义及区域位置,导致伤员被送错位置,延长了抢救治疗时间。

4.2.3协调能力不足。在短时间召集医生护士后勤人员,讲解分诊、抢救、转运、数据统计上报流程,因缺乏培训演练经验,协调指挥人员不足,导致现场秩序稍混乱。

5 结论

通过急诊及相关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与精心配合,“5.28”德阳特大车祸中实行高效科学的数据统计管理,事故1 h内德阳市人民医院共救治伤员28例,27名伤员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9.2%,可见在应对突发公共批量伤员抢救中,急诊科通过应用高效科学的数据采集手段使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和完善检查的时间不断缩短,从而保证伤员尽快救治,降低了群伤伤员致残率和病死率,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刘钰,张黎明,薛冰.急诊抢救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46-48.

[2]罗松娣.绿色通道在突发群体伤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2):654-656.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