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研究

2016-10-14陈涛石继承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陈涛 石继承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结直肠的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所收治患有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60例,其中经过诊断上皮内瘤样变低级的为29例,上皮内瘤样病变高级的为31例。用腺瘤切除的5例,进行根治性的结肠切除有20例,直肠较低位置切除的26例,Hartmann直肠切除结肠的2例,通过肛门部分切除的2例,腹部会阴切除的有5例。结果 在手术后35例病理被证实是侵润性的腺癌,31例在术前诊断是上皮内瘤样病变为高级患者中,有88.57%手术后病理为腺癌。在上皮内瘤样病变为低级的患者中有39.31%是侵润性的腺癌。35例为腺癌中有2例伴有转移,3例附近的组织发生侵润,手术后病理被证实存在局部上的癌结节转移或淋巴结的有12例。结论 应当把结直肠的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视为重点。

关键词:病理的诊断;侵润癌;上皮内瘤样病变;结直肠的肿瘤

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含义就是癌前病变是由上皮内瘤样病变所造成的。其中有两种含义:①是肿瘤逐渐形成的一种过程,②不是一种癌,所以称为肿瘤。按照2000年国际出版的关于胃肠道癌症与癌前发生病变命名原则与诊断,对肿瘤标准与定义重新做了规定,对结直肠癌诊断时要发现到肿瘤组织已经过黏膜的肌层进入黏膜的下层时才能被诊断是侵润性癌;对没有进入黏膜下层的,根据光镜下细胞学的异常和结构异常来判定级别。

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有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共60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为20~74岁,其平均为52.4岁。肿瘤的位置在升结肠的有8例,于横结肠的2例,于降结肠的9例,与乙状结肠的10例,直肠的31例。60例患者中29例肿瘤的位置在结肠,腺瘤切除的5例,进行根治性的结肠切除有20例,有31例肿瘤位置在直肠,通过肛门部分切除的5例,Hartmann直肠切除结肠的2例,行会阴切除的2例。

2 结果

60例患者在术前检查的皮内瘤样病变为低级的患者有29例,上皮内瘤样病变为高级的有31例,手术过后的病理结果是腺癌且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10例,上皮内瘤样病變为高级的有14例,其他的35例是腺癌。在手术前进行检测上皮内瘤样病变为低级的患者,在手术过后有39.31%是侵润性的腺癌;在手术前检测上皮内瘤样病变为高级的患者在术后诊断的病理中有88.57%是侵润性癌。肿瘤一般是在直肠(51.67%)与乙状结肠(16.67%);结果显示结肠肿瘤为侵润性癌的有77.27%(17例),直肠的为58.06%(18例)。在35例腺癌里有2例有着转移性,3例附近的组织发生侵润。术后的病例可以肯定有部分转移的淋巴结或者见癌结节的12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35例侵润癌里57.14%(20例)是中后期的病变,42.86%(15例)的为Ⅰ期。

3 讨论

当前广泛应用的是WHO分类以“上皮内瘤变”来命名的,这样可以可以更明确的体现癌前病变是由上皮肿瘤所形成的,是在侵润之前上皮内的肿瘤,并不是癌。是因为在大肠黏膜的固有层里没有淋巴结,所以发生在粘膜层里的肿瘤使不会发生转移的。就算肿瘤能穿透进腺体的基层进入固有层者也是属于一种上皮内瘤样病变。可以根据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节后和细胞是否异常,把其分为高级别与低级别。只有当肿瘤的细胞发生侵润现象,在侵入到黏膜下层过后才能叫做侵润癌。往常所了解的原位癌、局灶癌变和黏膜内癌都几乎包含在了上皮内瘤样病变癌里。一直以来在临床中所描述的细胞出现变化,如,异形增生和不典型的增生,现在也都是归并到上皮内瘤样病变中。中度与轻度的异形增生或者不典型增生,属于低级的上皮内瘤样病变。所以从新的角度来看,不管是高度的异形增生或者不典型的增生,黏膜内癌、局灶癌、原位癌或者是可疑癌病变等名字都和高级的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相同意思,不能叫做“癌”。只有肿瘤细胞侵入到黏膜下层的时候才能断定是癌。此规定主要是防止临床医师见到癌就实行根治性的手术,造成医治过度,使患者出现不必要的伤痛,同时也让患者的心情得到缓解。并且临床中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因为常规病理诊断是一支与诊断的最依赖和最正确的依据。假如将把肿瘤标本完整的取下并送往检查,肿瘤的底部又包含有前浅肌层与黏膜下层,这样最后的诊断就是上皮内瘤样病变,不管是低级别或者是高级别,医治和诊断应马上停止,能够直接肯定了。但是如果病例是由内镜检查时候的活组织所检查出来的,这样一般会因为钳在取组织时太过表浅,不能触到黏膜的下层位置,最后造成误诊,这样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综上所述,探讨结直肠的上皮内瘤样病变,不但体现了其科学性的增强,而且也给临床医生在工作时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相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不但要两者兼备,还要更好的发挥出科学的配合,多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结直肠肿瘤的医治和诊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华聪,阎宏,李登欣,等.Snail,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1):51-53.

[2]覃冠平.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3,(16):500-501.

[3]汪锋,宋晓燕,贺慧杰,等.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3):380-383.

[4]俎明,徐雪,周炜洵,等.伴癌与非伴癌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全基因表达谱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5,37(1):23-29.

[5]宋昱,戴斐,隋龙,等.CO2激光气化治疗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191例临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4):511-516.

[6]侯波,姚佳,王志峰,等.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潜在恶变风险的内镜表现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33-35.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