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之腹痛腹泻症的效果观察

2016-10-14陈丽芳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腹痛

陈丽芳

摘要:目的 观察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之腹痛腹泻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8例腹瀉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抑肝扶脾汤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且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之腹痛腹泻症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腹泻、腹痛症状,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抑肝扶脾法;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紊乱性胃肠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腹泻、腹痛或排便异常等症状,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临床治疗多采取西药治疗,但暂无确切的药物可完全治愈各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1]。本院对68例肠易激综合征之腹泻腹痛症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行抑肝扶脾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与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Ⅲ诊断标准[2]。按治疗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女比例16∶18,年龄25~55岁,平均(38.1±9.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4±2.0)年;对照组34例,男女比例19∶15,年龄25~58岁,平均(40.1±5.2)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1±1.1)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西药治疗:复方地芬诺脂片(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501,地芬诺酯2.5mg+阿托品25ug),3次/d,2片/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抑肝扶脾汤治疗,组方: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药各30g,酒白芍、党参各15g,醋柴胡、枳壳各12g,焦白术、陈皮、防风、煨肉蔻各10g,水煎煮,1剂/d,分2次服用。2w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参照Stanghellini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腹泻、腹痛症状积分,分值与症状改善成反比[3]。疗效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治愈:排便规律,无腹痛,疗效指数100%;显效:大便成形,无稀便,腹痛基本消失,75%<疗效指数<100%;有效:排便少,大便黏稠,轻微腹痛,30%<疗效指数<75%;无效:上述症状均无改善且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数×100%[4]。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5.3%比对照组67.6%高(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在于肝气不畅、疏泄失调、肝强脾弱,其中肝郁脾虚是主要原因,患者应以抑肝扶脾治疗为主,通过痛泻中药方剂治疗,可取的良好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腹泻(0.7±0.2)分、腹痛(0.6±0.2)分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1.8±0.8)分、(1.9±0.8)分低,说明抑肝扶脾法可有效缓解患者腹泻、腹痛症状。抑肝扶脾汤剂的组方中有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药、酒白芍、党参、醋柴胡、枳壳、焦白术、陈皮、防风等多味中草药,其中白术具益脾燥湿的功效,主治脾虚;白芍可温肝,具缓急止痛的作用,与白术配用,可发挥土中泻木、抑肝扶脾的效果[5]。陈皮可补气醒脾、温胃燥湿,防风则可燥湿,其香味可舒畅脾气、解肝郁,两者可作为辅药,加强抑肝扶脾之药效[6]。为促进患者腹泻、腹痛改善更快,组方中还加入醋柴胡﹑枳壳,用于疏肝解郁;党参﹑山药以发挥健脾补虚之效;薏苡仁、扁豆用于健脾渗湿;煨肉蔻可起到涩肠止泻的作用[7]。通过各类中药合用,可加强补脾胜湿、脾健肝柔,以提高止泻、止痛及痛泻自止的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5.3%比对照组67.6%高,说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抑肝扶脾法治疗后,可提高疗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明显[8]。抑肝扶脾组方中的陈皮可刺激肠分泌消化液,促使胃肠内积气排出,缓解肠蠕动,起到解痉作用,同时可抗菌、促进消化;防风则可抑制过敏物生成,从而减轻过敏物质刺激肠平滑肌,起到解痉止痛效果,有助于止泻。关于本研究方案,还需加大样本量对患者不良反应的探究。

综上所述,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之腹痛腹泻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发挥止泻、止痛的效果,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疗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正[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3.

[2]杨爱学,何家鸣.抑肝法和扶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比较[J].世界中医药,2014,9(11):1500-1502.

[3]王鹏飞.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征4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5,31(6):31-33.

[4]罗志宏.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3,42(6):36.

[5]吴立晨.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5):107-108.

[6]相宇峰,薛西林.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4):320-321.

[7]龚俊华.王氏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30.

[8]方菊花.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232-233.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腹痛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