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

2016-10-14蒲海霞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腹泻护理

蒲海霞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2月,某院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491例临床资料,选出在使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4±8.4)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并且分析腹泻患者的预后。结果 患者调整抗生素、使用胃肠调节药后腹泻逐步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与病情、肠内营养液、护理操作、胃肠动力药物有关,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全胃切除;肠内营养;腹泻;护理

目前临床中肠内营养制剂种类繁多,使用科室广,但并发症也随之逐渐显露出来,胃肠道腹泻并发症为主要的问题,据统计腹泻的发生率可达20%~40%,在危重患者中发生率将近达到70%以上。因此本文以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类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2月某院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共计491例。选出在使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4±8.4)岁。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60周岁;②入院24h后发生腹泻者。排除指标:①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②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恶性心律失常者。

1.3腹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患者腹泻持续时间为3~15d,5~24次/d,均无明显腹痛、腹胀,体温37.4℃~38.2℃,粪便多为黄色黏液便、白色黏液便、黄绿色黏液便;总量约450~2300ml/d。并发症:13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热型为低热、稽留热,3例出现高热,温度大于39℃;6例腹泻后出现呕血;4例出现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

1.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数9.4~14.6×109/L,大便常规:镜下红细胞5~15个/高倍镜,镜下白细胞2~6个/高倍镜。

1.5护理措施

1.5.1对症护理 ①患者发生腹泻后,采取严格的床边隔离措施,更换被污染的物品,派专人负责护理;②选用肠道保护剂,保护消化道粘膜,提高肠道抵抗力;③更换抗生素前,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切忌滥用;④在患者使用针对性止泻药、生物制剂、胃肠菌群调节药的同时,要注意患者临床表现及症状的改善情况,每日对比大便次数,粪便的量、色、质、味;⑤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电解质平衡紊乱或低蛋白血症时,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加重腹泻相关并发症。

1.5.2基础护理 ①腹部护理:腹泻患者肠蠕动加快,因此尤其需要做好腹部的保暖,调整患者衣物,必要时用热水袋热敷,不可对腹部进行按摩、压迫,易导致肠蠕动加快,诱发腹泻。②肛周护理:急性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易发生糜烂,护理要点为“勤、软、蘸、涂、照”。“勤”:护士在患者每次大便后要进行温水清洗,若采用传统干擦法,易导致肛周皮肤糜烂,破溃,继发性细菌感染。“软”:对肛周皮肤护理时要选取柔软的纸巾,避免粗硬的毛巾或纸巾对红肿的肛周皮肤造成损害。“蘸”:清洗时选用蘸洗,切忌用力擦,以防皮肤破溃。“涂”:清洗后应用消炎软膏涂抹。“照”:患者排便后使用红外线照射。

1.6观察指标 分析腹泻患者的预后。

2 结果

腹泻患者的预后分析:患者调整抗生素、使用胃肠调节药后腹泻逐步缓解,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腹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蠕动过快、肠黏膜功能异常,每日排便次数增加,排便量超过200g,粪质稀薄,水份超过粪便总量的85%,粪便内见食物或、黏液脓血[1]。发生腹泻后,可引起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死亡风险。我们将可能引起腹泻的原因归纳如下:

3.1病情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脏器功能差,免疫力低下,相比正常人群更易发生医源性腹泻。有研究[1]认为入院后APACHE II病情评分高的患者与腹泻发生率呈正相关,即病情越重,腹泻可能越高。COTE GA等学者[2]对长期住院的302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30d的患者较短期住院患者(10~20d)发生腹泻率更高,可能原因与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及输入高渗液体有关。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及过冷过热食物,当抗菌素使用超过7d后,要定期大便常规检查。

3.2肠内营养液 患者输入肠内营养前,要根据患者病情,配比个体化营养液,配制过程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前可将营养液放于恒温水浴箱加热,避免液体温度过低。国外有学者[3]对67例脑梗死患者输入30℃与常温的肠内营养液,结果发现输入30℃肠内营养液的研究组发生腹泻率明显低于接受常温肠内营养液的对照组。研究[4]还指出输注时掌握肠内营养剂的温度,有利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因此使用肠内营养液的原则为“浓度从低到高,量少到多,均勻缓慢输入”。有文献[5]指出1000ml肠内营养液开始0~4h以20ml/h为宜,患者若无不适反应,8~12h可改为60~100ml/h。

3.3护理操作 胃肠道是脏器中最大的贮菌库,当缺氧、炎症因子释放后,胃肠黏膜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全胃切除术后若不注意无菌操作会增加医院感染机会。因此护理在操作中,需要严格操作规程,避免侵袭性操作造成的感染,每日对食具消毒,肠内营养液使用前注意核对有效期,对腹泻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9]。

3.4胃肠动力药物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因此临床上多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改善患者肠功能。但研究[11]指出长时间服用肠动力药物后,可以导致腹泻,原因与老年人群药物代谢能力降低,药物蓄积有关。因此护士需要根据患者排便情况,按需服用,鼓励患者自主排便,或采取物理疗法,多食含粗纤维的蔬菜。

参考文献:

[1]徐归燕.腹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1,20(5):199-200.

[2]COTE GA,BUCHMAN AL.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J].Expert Opin Drug Saf,2013,5(3):361-372.

[3]GORKIEWICZ G.Nosocomial and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caused by organisms other than Clostridium difficile[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1,33(Suppl 1):S37-41.

[4]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5.

[5]司惠芳,潘碟玲.老年卧床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5):333.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腹泻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