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妇临产期焦虑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6-10-14李淑英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

李淑英

摘要:目的 探究产妇临产期心理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减轻待产妇临产后的心理压力。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询问产妇临产后的心理状况以及相关原因,归纳为: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状况、医院的环境、注重孩子性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恐惧分娩等,并针对心理焦虑状况采取了相应地护理措施。结果 105例产妇在临产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出现,但通过医护人员对各产妇的心理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使得临产妇的心理压力得到明显地改善。结论 通过对产妇临产期的心理焦虑问题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焦虑心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临产期;心理焦虑;护理对策

因为分娩是女性生命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通常分成三个阶段完成,顺利地进行每个阶段对产妇和婴儿而言都意义重大。所以,产妇在临产期一般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特别初次分娩心理焦虑问题更为突出。分娩是一个特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妇存在着这种特殊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些焦虑情绪将会导致产妇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而影响到体内激素水平,将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使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妇的顺利分娩,所以全面调查分析产妇临产后焦虑相关因素并采取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优质的护理将会很大程度地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有效减轻她的心理焦虑。现将对我院采取的对临产后产妇心理焦虑状况的护理措施简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105例待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为26.5岁,其中初产妇有70例,经产妇35例,在刚入院时所有产妇心理状况都较好。该105例产妇中,有102例产妇顺利分娩,成功率为97.1%,有3例产妇分娩不顺利行剖宫产,占2.9%。该105例产妇在临产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1.2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焦虑量表评估和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表。

2 结果

用焦虑量表测得结果,每例临产期产妇均存在着焦虑情绪,与其相关的因素有:产妇的年龄、经济收入状况、文化程度、医院的环境、恐惧分娩等、关注孩子的性别,担心胎儿发育是否正常、能否安全顺利分娩。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临产期产妇的焦虑情绪有了显著的缓解。

3 护理对策

3.1正确认识心理焦虑情绪 心理焦虑是内心的一种紧张不安而造成的不愉快情绪。主要是自身施加的心理压力,产妇往往会有无助感,缺乏自信,不能放松,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出现预测不幸、哭泣、退缩等行为[2]。产妇的心理状态、胎儿、产道、产力是影响分娩的四大重要因素。因此,產妇在临产后,随着宫缩地不断加强,消极情绪的进一步放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机体变化,例如、产妇心率加速、子宫缺氧收缩乏力、肺内气体交换不足等,这样就会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由此可见,对产妇临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心理护理

3.2.1降低产妇产前的焦虑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待产妇并富于同情,态度和蔼,耐心听取待产妇的叙述和提问,不向待产妇提要求或强制其行为,接受产妇的各种行为方式,如允许她与他人谈话、哭泣、喊叫等,允许家属陪伴在她身边,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产前给予其丈夫、父母有关知识和信息,如分娩过程中必要的检查、治疗等,鼓励家人参与及配合,使孕妇减轻焦虑,并且用待产妇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交谈,解答她所提出的疑问,让她对要掌握的知识、技巧有所了解,积极配合。

3.2.2降低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感

3.2.2.1通过调查表研究发现,产妇自身的因素方面,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丰厚,往往考虑的事情越多,反而会导致焦虑的分值偏高。所以,必须要正确地、全面地调查分析产妇的心理焦虑的程度及其来源因素,对产妇的内心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后有针对性地讲解分娩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信心。

3.2.2.2热情接待产妇,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并营造一种温馨、安静、整洁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尽可能的为产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适时地播放轻音乐,使得产妇地整个身心处于放松的状况。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简要地向产妇介绍待产室、分娩室、分娩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这样更能有效地解除产妇因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3.2.3护理人员帮助产妇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述男女平等的知识,消除产妇心理上多余的担心,进而保持平静地心态待产。

3.2.4减轻产妇对胎儿发育情况的担心。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提倡优生优育,而有些产妇仍然顾虑也较多,担心新生儿的发育情况,特别是之前有过发育畸形的孩子者其心理更加敏感、焦虑和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在与产妇交流沟通时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耐心地回答产妇提出的合理的问题,并给予讲解胎儿的发育过程,减轻产妇对胎儿发育情况过分的担心。

4 讨论

产妇临产后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将不断变化着伴随到分娩,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应激反应过程。一旦这种应激反应造成产妇心理出现异常变化却不能自我控制与调节时就很容易形成焦虑情绪。而这种焦虑情绪过度就形成心理病态,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自然分娩。待产妇过分焦虑可导致胎儿窘迫、产程异常、难产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全面调查分析临产后产妇焦虑情绪的来源以及相关因素,加强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做好优质护理服务,营造舒适和谐的医疗护理氛围,予以心理疏导[3],并做好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议产妇家属的全程陪护,特别初产妇让她获得更多的亲情支持鼓励和分娩生产知识,还有正确的分娩方法等,并指导家属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和生活的护理,尽量消除产妇临床后的焦急情绪,这样更加有利于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徐小春.待产妇临产后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6:2.

[2]周红琳.产妇临产后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31:198-199.

[3]刘美凤.抚触及增强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针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探究
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