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诊断分析

2016-10-14段锦华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分析

段锦华

摘要:目的 对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进行诊断分析。方法 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2例胃肠道息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01例,试验组进行内镜下钳夹活检术,对照组进行内镜切除术病理诊断,观察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病理诊断出胃底腺息肉有8例(7.92%)、炎性息肉中35例(34.65%)、增生性息肉中有32例(31.68%)、管状腺瘤中有21例(20.79%)、异型增生中有5例(4.95%)和炎性纤维性息肉中有0例(0.00%)与对照组诊断结果相比,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息肉的病理类型较复杂,需进行早期诊断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病理诊断结果在炎性和增生性息肉的患者中与内镜切除术的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诊断率较高,利于诊断后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且不容易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胃肠道息肉;病理诊断;分析

胃肠道息肉主要是由于胃肠道粘膜组织的病变而向胃肠道的空腔内逐渐增生成息肉,分为有蒂息肉和无蒂息肉,主要的临床类型为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和炎性纤维性息肉等,临床上传统的活检方法为内镜切除术,近些年来逐渐采用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分析,为研究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状况,特选取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病理鉴别诊断的101例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析研究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的病例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202例胃肠道息肉,按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分成试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66例,女患者35例,年龄为45~69岁,平均年龄为(57.6±11.2)岁;试验组中男患者70例,女患者31例,年龄为50~70岁,平均年龄为(62.6±11.2)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试验组对患者进行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其方法为:无蒂息肉者进行粘膜下切除术,有蒂息肉者进行圈套器的辅助下高频电切术。待患者身体恢复至可承受手术时,对照组进行内镜切除术,其方法为:张开活检钳长度为6 mm,并对每个息肉取下至少两块息肉标本进行活检,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的浸泡下送去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诊断。两种方法所取得的病变组织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经过病理分析后两种病理诊断的临床病理分型(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和炎性纤维性息肉等)情况。同时观察两种不同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出血、穿孔、黑便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病理分型 试验组的病理诊断出胃底腺息肉有8例(7.92%)、炎性息肉中35例(34.65%)、增生性息肉中有32例(31.68%)、管状腺瘤中有21例(20.79%)、异型增生中有5例(4.95%)、炎性纤维性息肉中有0例(0.00%),与对照组诊断结果相比,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情况 经过手术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71%),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采用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对胃肠道息肉患者进行临床的病理诊断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较高,有利于胃肠道息肉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方便于选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从而彻底治愈此类疾病,并且明显降低了传统息肉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病理诊断结果中在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异型增生中的不一致率较高,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胃肠道息肉在临床上的组织病理分型较为复杂,若单纯的直接对此类疾病进行息肉切除再对息肉进行鉴别诊断,将会由于盲目切除且治疗方法的单一而错失有效的治疗时机,一些严重类型的疾病将会发生恶化的情况,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则先在内镜的辅助下取出部分病变组织进行诊断病变类型,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病变较重者切除息肉周围较大范围的组织而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继续恶化,在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异型增生中的诊断率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需做进一步检查。但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的病理诊断率较高。

观察中还发现:经过手术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71%),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息肉切除术中的不带蒂息肉采用粘膜下切除术后较容易发生术后的出血和穿孔,进而引起黑便的并发症发生,高频电切术也会发生术后出血现象但较低。而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对于带蒂息肉者术后发生出血现象极少,而对于不带蒂息肉者会发生少许术后出血或穿孔现象。

综上所述,对于胃肠道息肉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采用内镜下的钳夹活检术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其与息肉切除术的诊断结果在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异型增生中不一致,但病理诊断率仍较高,同时明显降低了传统息肉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廖其军,黄瑶.胃肠道息肉和息肉病的内镜及病理诊断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15):185-186.

[2]陈小良,李建忠,曾利娴,等. 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黏膜下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J]. 新医学,2010,41(8):503-505.

[3]李建平. 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护理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64-2265.

[4]楊雪菲,李明伟,朱畅,等. 内镜辅助定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病变[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4):298-299.

[5]袁柏思,来人敏,汪芳裕,等. 三种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的内镜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5):290-293.

[6]王石林,顾国利,毛高平,等. Peutz-Jeghers综合征胃肠道息肉的36例诊治经验[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4):428-429.

[7]姜跃红. 胃肠道准备时间对胃肠道息肉摘除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8(5):679-680.

[8]焦春兰. 12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459-1460.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