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6-10-14
职业教育发展要深刻理解技术和技能之间随动、伴生、互动的关系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表《技术与技能辨》认为,由于对技术、技能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众说纷纭,导致职业(技术)教育,以致工程(技术)教育,在办学类型与办学层次定位上混淆模糊,以及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上的困境和迷失。为此,有必要对技术与技能进行深入辨析。从语义范畴看,技术既指基于原理的技术,通常指工程技术,也指基于工作的技术,通常指职业技术,显现为技能;从哲学范畴看,技术既包括基于人的技术,可称为“具身”的技术,表现为技能,也包括基于物的技术,可称为“去身”的技术。这意味着,无论从哪个角度,技能都是技术的一部分,或者说,技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技术。同样,在心理科学范畴,基于技能的心理类型定位,可以将其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而在职业科学范畴,基于技能的职业功能指向,又可将其分为通用性专门技能和特殊性专门技能。这又意味着,无论从哪个角度,技能都是与人有关的技术,即所谓人化的技术,亦即“具身”的技术。因此,技术与技能是相伴相生、等值异类和并行不悖的关系,技术与技能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对称共生的“技术耦”和完形整体的“技术链”结构。
企业技工荒:职业教育供给侧的发力点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卫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企业技工荒:职业教育供给侧的发力点》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然而,企业持续的“技工荒”成为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软肋。企业“技工荒”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类型与劳动力市场的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错位。二是职业人才的培养层次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指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要解决我国企业“技工荒”这一老大难问题,必须狠抓供给侧改革。一是推进职业教育结构性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合理匹配。二是推进职业教育终身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完善评估机制。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
浙江工业大学宣勇在《中国高教研究》发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认为,学科概念从其形态上可以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大学学科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学科组织的学术产出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就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组织,实现一流的学术产出。目前,我国学科建设主要问题表现为重点建设学科布局上的结构不够合理;遴选取向上的“择需”不足,缺少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投入上的“见物不见人”等问题。要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遴选重点学科从单一的“竞争选优”到与“择需布局”相结合转变;二是实现从经费投入的“要素驱动”向制度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重在制度创新;三是学科组建从“被动组合”向“自觉组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