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投掷敏感期”
2016-10-14年糕
“我家宝宝6个月了,最近怎么老扔东西啊,是在发脾气吗?我该怎么办呢?”
“宝宝1岁了,很喜欢扔东西,吃饭的时候扔食物,玩的时候扔玩具,快给我支支招吧!”
“主要是捡宝宝扔的东西捡得腰要断掉了!”
扔东西,这件让宝妈们烦恼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呢?
扔东西是件好事
宝宝的这个行为是一个发育良好的信号。我家年糕从3个月起,就会将手张开又握起,我在他手心放一个小物体,他就会立刻握住,这说明他对手部动作的控制力开始发展了。渐渐地,我发现年糕可以控制自己的小手指,能将抓到的东西再松开。
这说明,在没有学会其他技巧(比如拆、装)的时候,宝宝可能会一遍遍地重复“捡—放”的练习,随着力量的增强,就会演变成扔、抛、砸。
4~5个月时,宝宝就会更好地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果关系。他会发现移动、摇动、敲打或者把东西扔到地上,都有可能让东西发出声响,同时引发观众的一连串反应,比如惊讶的表情、滑稽的笑声,被打中之后的“啊”。不久,宝宝可能会开始故意扔东西,就为了看你把它们捡起来。
年糕8个月的时候,就能自如地松开手指了,我发现,他开始变本加厉,兴致勃勃地扔起了东西。甚至在我们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年糕把能看到的、能够到的所有东西都扔到地上,然后尖叫着要我帮他捡回来——这样他能继续扔。
1岁3个月,年糕学会了走路,他扔东西的范围又扩大了。他开心地走到橱柜旁,翻箱倒柜地把所有能找到的物品都拿出来,胡乱扔在地上。那段时间,我这个当妈的简直崩溃到了极点,一遍又一遍地收拾,这就是个体力活啊……
这个阶段,宝妈们不用担心,这是宝宝在探索物体消失与出现的一个过程,对宝宝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探索游戏,一定不要打扰他们,虽然我们很劳累。
扔东西是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
有一次,年糕玩得正高兴,奶奶非让年糕喝水再玩。突然,年糕伸手把水杯打翻在地,把所有玩具扔了个乱七八糟。奶奶十分生气,在年糕的小手背上轻轻打了一下,以示警告。
我说:这是年糕在发脾气呢。
奶奶不解地说:这么小的孩子,有啥脾气?
其实,无论宝宝多大,偶尔也会有一种冲动,想狠狠地扔东西,摔、砸、甩,借以发泄自己的挫败或怒气,其实,咱自个儿也会这样对不对?宝宝并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当他发现这样的行为能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就会在遇到坏情绪时再次重复。
这时候,体罚或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不可以”,反而会让宝宝很迷茫,甚至会更愤怒。更好的处理方式是为宝宝提供安全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宣泄方式,比如拍打枕头,或者到室外去跑一跑、跳一跳。
让他扔
干嘛要治?扔吧扔吧扔吧!重要的话说三遍。这是孩子发育的必经阶段——投掷敏感期。
尽可能地提供给宝宝各种各样可以扔的东西,鼓励他“扔”,这很重要。但注意,给他的东西一定是不易打碎、很轻而且不能太小的,以免被宝宝误吞。在游戏时间,所有符合以上规则的玩具都可以用来给宝宝扔。
记得年糕1岁之前,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喜欢在餐椅上玩“你丢我捡”的游戏,我捡得腰酸背痛,但只要是摔不烂的东西,塑料勺啊、杯子啊、盘子啊,还是会尽力支持。这样也可以给宝宝设置一个安全的游戏区域,移开所有“不应扔”的物品,消除一切宝宝可能磕碰受伤的尖角和其他安全隐患。然后,就可以让宝宝在这里随心所欲地玩耍啦!扔东西,请随意哦!
逆向思维,玩“捡东西”的游戏
只是一味地在宝宝屁股后面跟着捡,恐怕妈妈真会失去耐心而变得暴躁起来,我们也要教会宝宝“扔完了捡起来”。可对于宝宝来说,捡东西肯定没有扔出去那么好玩,所以我们要把“捡东西”化为一种有趣的游戏。
看到年糕扔了一地的玩具,我会借机鼓励他一起捡一起放回玩具箱。我常常和他玩“比比我们谁捡得快”和“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想不到小家伙居然学会了收拾!有时在儿童游乐场的海洋球池旁,年糕还会乐此不疲地去捡回别人玩耍时飞出去的海洋球呢!
“扔东西”这件事,之所以会成为众多妈妈的烦心事,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孩子吧,总觉得“扔”是一种不礼貌的、粗鲁的行为,更何况还有可能会吵到别人、砸坏物品、伤到自己和旁人呢?但当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宝宝的角度看时,事情好像就没那么糟糕了,我们希望宝宝好好发展,越玩越聪明,那么就容忍他“什么都要玩”“搞得乱七八糟”“扔得到处都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