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只是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医生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血管外科学家汪忠镐教授

2016-10-14许方霄胡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反流食管哮喘

●许方霄 胡诚/文

布加综合征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该病非常危险,无法下刀,曾被国际医学界称为“外科禁区”。为了表彰他在该领域作出的世界性贡献,第四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大会曾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也是全球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少数几名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之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血管外科学家汪忠镐教授。是怎样的昔日机缘成就了今日的医学大家?在从医生涯中,他有着怎样的丰富经历和动人情怀?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堪称血管外科巨擘的汪忠镐竟然在70 岁那年突然转而研究胃食管反流病,这又是为何?

从小渔村走出的外科医生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远郊,有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小渔村——大义村,那里有一个汪姓医生,严格地说,是一位学徒出身的赤脚医生,他兢兢业业地为本村和附近的村民治病。这个医生就是汪忠镐的父亲。虽然出生于江南水乡,但汪忠镐的童年回忆并不美丽。由于出生于“七七事变”后不久,汪忠镐亲眼见证了祖国山河遭受外敌践踏,国人饱受欺辱的情景,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整个县城都是黑的”。为了保护家人安全,汪忠镐父母带着年幼的儿女,一路颠簸,从浙北逃到浙南,最后辗转来到闽北。由于身处动乱年代,汪忠镐家不得不频繁更换住所,仅小学汪忠镐就更换过7 所。

1956 年,汪忠镐从杭州一中毕业。在填报志愿时,汪忠镐的目光只停留在清华大学的热门专业——电机系上。虽然深知儿子数理化学得特别棒,但一向开明的父亲这次却“专制”起来,他坚决反对汪忠镐填报清华大学电机系的想法,并明确表达希望儿子能去学医,将来当一名好医生的愿望。“父亲救活了很多人,但也有没救过来的。每次想到那些自己没能救活的病人,他就很伤心,总觉得是因为自己没念过大学的缘故。”汪忠镐说,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最初的梦想。带着父亲的期望,1956 年9 月,汪忠镐踏进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校门,进入医疗系学习。

5 年的大学时光过得很快,汪忠镐顺利毕业了,并凭借优秀的成绩和几近完美的表现,于1961 年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一名外科住院医师。

▲汪忠镐(前排左三)与其他医生在讨论病例

好医生要善于为病人动脑筋

为了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汪忠镐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个主动报名“扎根大西北”的医生。在那里,他接触了各科工作,甚至连妇科和护士的工作也做得得心应手。随后,汪忠镐又随西北医疗队赴甘肃工作一年多。回忆起当时的种种,汪忠镐说,到边远地区之后,他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贫病交加,什么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71 年,汪忠镐收治了一位患巨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虽然手术难度很高,但完成得还比较顺利。可是术后第三天,患者出现化脓现象,颈部切口流出稀薄脓液。经过全院会诊,所有人都认为凭借当时的医疗条件,这个病人肯定救不活了,但汪忠镐不愿轻易放弃对该患者的救治。一位医生在无意间看到汪忠镐不服输的表情,轻轻地拍了拍汪忠镐的肩膀,但又什么话都没说。为了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汪忠镐几天几夜没合眼。“那时什么医疗条件也没有,就用当地可以找到的生活、生产用具给病人想办法。”汪忠镐说,在苦思冥想之下,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在当时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塑料管一端绷上一片橡皮薄膜,在塑料管吸瘪状态下,将绑有橡皮薄膜那端插入食管瘘,充起球囊,只要略施持续牵引,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来自食管的渗漏问题。在几经商讨并确定手术方案后,胆大心细的汪忠镐自告奋勇,亲自为该患者做手术。在家属的焦急等待中,手术如预想那般,顺利完成了!在被告知手术成功后,患者的亲属相拥而泣,村民们也敲锣打鼓地为患者和汪忠镐庆祝。这个自制球囊导管也成了汪忠镐的第一个发明,后来此球囊导管还被应用于肠瘘、十二指肠残端瘘与膀胱瘘的治疗。当说起这一技术在治疗动脉栓塞病变中,使救治率从36%提高至90%;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不仅避免了开腹,还使围手术死亡率从46%降至10%时,汪忠镐笑着说:“医生技术的提高都是被逼出来的。”

▲汪忠镐(中)在为患者检查

▲汪忠镐(右)荣获“2007 年吴阶平医学奖”

▲手术中的汪忠镐(中)

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汪忠镐发现很多贫困地区的病人都挺着腹水的大肚子前来就诊,并伴有肝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下肢肿胀、皮肤溃烂等症状。但由于教科书上关于这类疾病的描述只有简短的一段话,所以一些大夫把这种病作为肝炎后出现的肝硬化来治疗,结果越治越糟,病人死亡率竟高达90%以上。为了彻底查清这种病症,汪忠镐便开始反复琢磨,并和学生、同事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们在山东东平县挨家挨户地采集样本,最终完成了68 万人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并在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这种叫布加综合征的病症是一种肝后段下腔静脉病变导致门静脉高压并伴有下肢静脉高压的临床症候群。在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分型、诊治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后,汪忠镐还创立了多种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式后来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布加综合征的深入研究与实践,使当时在河南新乡、山东菏泽、山东济宁等地广为流传的“包治腹水”广告一扫而光,使就诊时所见的早期病例从10%上升到60%,死亡率从90%降到5%以下。

1987 年,汪忠镐应邀在世界最著名的医学院——霍普金斯医学院做专题报告,世界顶尖外科大师Cameron 教授在听完汪忠镐的报告后,送给他一个礼物——“礼拜三领带”,这是该校对最突出专家才送出的最珍贵的礼物,并聘汪忠镐为客座教授。1988 年,应匈牙利卫生部副部长Szepes 的邀请,汪忠镐为只有两岁的布加综合征患儿成功实施了根治手术,之后又多次应邀到国外会诊。美国脉管学教科书还特邀汪忠镐撰写布加综合征章节,牛津大学医学教科书也引用了汪忠镐这一研究成果。

“当医生,就要敢于负责,勤于琢磨。想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病人的实际困难提出来的,好医生就要善于为病人动脑筋。”汪忠镐诚恳地说。

病人需要我研究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汪忠镐说,无论是攻克布加综合征还是研究血管外科,都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是病人的需要,病人需要他研究什么他就研究什么。“别说我是什么院士,院士首先应该生活在老百姓当中,我就是汪忠镐,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医生。”汪忠镐说,到今天他依然什么手术都能做,只要病人需要,无论多长时间,自己绝对站得下来。“病人就是一个需要帮助和同情的特殊群体,而医生就是要给他们一点同情,一点关怀,一点认真。”汪忠镐动情地说。

汪忠镐所治疗的患者,如布加综合征患者大部分都是穷人,在治好他们的基础上,他还千方百计地给他们省钱。“没看见就算了,一旦看见了,无论什么情况,我能解决的都要替病人解决,但我能帮他们解决的也只有饭费、火车票、飞机票,再多我也无能为力了。”汪忠镐回忆说,21 年前,他曾以血管重建术治愈了一位来自温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后,病人骨瘦如柴,兜里也已经没有几个钱了。“如果让病人坐火车回去,得先到杭州再转车到温州,这一折腾很可能使她体内刚做的人工血管阻塞,而血管一旦阻塞,之前的所有治疗就前功尽弃,付诸东流了。”汪忠镐说,当时自己也没多想,就自掏腰包为她购买了飞机票。没想到2年之后,这个病人居然把机票钱给汪忠镐寄回来了。

为了能让病人省下每一分可以省下的钱,汪忠镐精益求精,不断改良技术,原本做布加综合征手术需要住院一个月,现在只要住半个月就可以出院了。“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要为别人做点事,我也知道自己太累了,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该歇歇了,但一看见病人就歇不下来了。”汪忠镐说,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人的良心就是不能只算计个人得失而让病人失去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对于一个医生来讲,医德和医技都很重要,尤其是医德,更是医生的基本素质。“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要先培养自己的医德,有了良好的医德,就会不断琢磨技术,医技自然也就提高了。”汪忠镐说。

“鬼门关”前绕几圈

2003 年“非典”肆虐,阴霾笼罩全国各地。本来坚持战斗在临床一线的汪忠镐却因突如其来的咳嗽、喷嚏、鼻塞、流涕、耳鸣、头晕等一系列症状而不得不撤回。对于此次缺席,汪忠镐自我解嘲道:“唐山大地震我冲到一线救援,‘非典’来了我却做了逃兵。”

“这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这病治不好。”某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对汪忠镐说。汪忠镐自己也上网查询过,他还看到这样一个结论:过敏性鼻炎一定会发展成过敏性哮喘。果然,2 年后,汪忠镐真的得了“哮喘”,而且越来越严重。“每到夜里就会被憋醒,咳得死去活来,吸不进去,更吐不出来。”汪忠镐说,窒息、濒死感屡屡来袭,只有蹦跳捶胸才能使症状有所缓解。2005 年12 月,汪忠镐到山西参加布加综合征的会诊,凌晨1 点左右,在入住的宾馆内汪忠镐“哮喘”突然发作。在感觉喉头发紧、呼吸困难后,汪忠镐挣扎着去喊服务员,但服务员竟锁门下班了,这令他几近绝望。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几乎憋死的汪忠镐终于拨通了山西一名医生的电话,幸好抢救及时,汪忠镐才侥幸捡回了一条命。汪忠镐说,自己先后6 次因喉部异常发紧、几乎无法呼吸而被送至医院抢救,靠呼吸机和静脉滴注激素而活命,最严重的一次已窒息、不省人事,医生还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

病痛让汪忠镐苦不堪言:“人活一口气,我这口气怎么这么难呢?我一辈子都是想方设法地医治病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医生能细心研究一下我的病?哪怕是让病情缓解一点呢。”专家们的会诊意见无一例外地认为是哮喘发作,但令汪忠镐疑惑不解的是,自己积极按照哮喘治疗,为什么病情却越来越重?而且自己的症状是“憋”,不是“喘”,也没有哮喘患者特有的肺部哮鸣音。带着诸多疑问,汪忠镐自己开始琢磨,并大胆怀疑自己得的不是哮喘,却又找不出证据来否定这些板上钉钉的诊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汪忠镐终于有了些许头绪。2006 年,汪忠镐参加了一场国际学术会议,由于晚宴进食时因咳嗽而频频离席,印度一位观察细致的消化专家委婉地提醒他,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这种疾病在印度的老年人群中占有很大比率。尽管汪忠镐并没有烧心、泛酸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但他将这位印度消化专家的话认真地记在心里,回国后,汪忠镐拒绝了呼吸科专家的进一步会诊,直接到胃肠实验室要求进行检查。食管24 小时pH 监测结果证实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一天一夜之间共发生食管反流220 次,最长连续反流时间达40.3 分钟,总反流时间累计169 分钟。原来,汪忠镐致命的呼吸困难并非过敏性哮喘,而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一种最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喉痉挛。

2007 年3 月25 日,汪忠镐在美国进行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手术对他的“哮喘”效果立竿见影,呼吸立即顺畅。他停用了所有的抗哮喘和抗反流药物,症状神奇地消失了。“我总算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汪忠镐不无兴奋地说。

创建胃食管反流病中心

病愈后,汪忠镐却仍然不能在深夜里安然入睡。据国外的研究,哮喘患者中有50%~80%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在辗转反侧中,汪忠镐暗想:如此算来,我国长期忍受夜间呼吸困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人数竟高达几千万。其中有多少人被误诊误治?又有多少病人因此窒息猝死?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下,汪忠镐下定决心要拯救更多像自己一样受胃食管反流病折磨的人。

以前,呼吸内科看哮喘,消化内科看反流,互不干涉,但是汪忠镐却打破了这一壁垒,也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汪忠镐说:“正确的诊断为生命带来了希望,医生需要有跨学科思路。”通过自身的患病经历以及对数千例症状与其相似患者的临床研究,汪忠镐提出了“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为很多“哮喘”、重症咳嗽、咳痰等常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在医学领域中也是一种概念性的突破。

2007 年4 月29 日,这天对普通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一天,但对汪忠镐而言,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汪忠镐病愈回国后的第34 天,在二炮总医院的积极响应下,汪忠镐在该院成立了内地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并受聘为二炮总医院名誉院长与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主任。在汪忠镐的带领下,二炮总医院开了微量射频治疗术,并引进了国际领先的腹腔镜下或经胸、经腹的胃底折叠术。但治疗过程中,汪忠镐却发现射频导管在操作中很容易引发病人喉痉挛危象,为保证病人安全,汪忠镐经过几次摸索实践,发明了抗反流型射频治疗管。如今95%以上的呼吸困难或“哮喘”患者重获新生。这种以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也被推广到武警总医院等全国多家医院。

为了国家我可以去拼命

虽然有很多国外高校都请他做客座教授,但汪忠镐表示,自己把这些都只当成是对自己的认可,到国外去就是交流,把好的东西带回来,同时也要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也有好东西。“对受苦受难的同胞我充满了无限的爱,只要我做得到的,我都会去做。为了国家我绝对可以去拼命。”汪忠镐激动地说。可能是出生于特殊年代的缘故,也或许是与生俱来的爱国情怀,汪忠镐对祖国的感情似乎比很多国人都要更为深沉。

汪忠镐的女儿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师,儿子是美国Thomas Jefferson 大学医学院的麻醉医师,儿媳和儿子是同院的博士后,夫人退休后,也居住美国,家人都希望汪忠镐能够早日前往美国,合家团聚,但汪忠镐却很坚决地告诉家人:“中国有许多病人需要我。”汪忠镐说:“我就奇怪,中国人去国外干什么?只要我还在,我就要在中国,需要我的人在哪里?不是美国,是中国!”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汪忠镐曾主持过几十次国际会议,在国际会议上,他与别国专家辩论时,汪忠镐绝对以国家利益为重。在一次亚洲血管外科协会上,汪忠镐当选为主席,上届主席以主席之位为筹码对汪忠镐指手画脚,并表示如果汪忠镐不听调遣,当选就要出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汪忠镐微微一笑,轻松地说:“I don’t care(我不在乎)。”更令上届主席始料未及的是,第二天汪忠镐在大会发言后即兴宣布:“明年在中国我们将召开国际血管外科大会。”为了考察中国是否有能力召开国际性大会,上届主席亲自来到中国考察,但当他看到汪忠镐拥有那么多不同病症的病人后,无言地离开了。

在被问到“您总在为病人谋福利,那您怎么不为自己做点事”时,汪忠镐说,外国的一个教徒朋友曾形容他是“耶稣派来受苦受难的人”。“我做事情总是瞄准比我强的人,笨鸟先飞,别人用一倍时间,那我就用两倍三倍的时间,追上了,我再去追更强的目标。为了国家,我这辆小车不倒就尽管推吧。”汪忠镐说,他的晚年没有任何计划,活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我从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也从未后悔过自己50 余年的艰苦付出。每当我看到自己从死神手里抢回的生命回归社会,每当我看到患者康复后脸上浮起幸福和希望的笑容,每当我听到患者用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时,我觉得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患者对我最高的奖励。”

猜你喜欢

反流食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