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射线防护剂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防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6-10-14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529030李坊铭林剑毅陈国健王羽程霞何景扬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529030)李坊铭 林剑毅 陈国健 王羽 程霞 何景扬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1]。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及放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调强放疗已成为鼻咽癌治疗的主流,与常规放疗相比,放射性皮炎有所减轻,但治疗过程中仍无法避免[2]。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导致患者主观或被动中断放疗,甚至放弃治疗,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防治放射性皮炎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剂防治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性皮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5.6±8.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1±9.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两组皮损发生程度的比较(%)
1.2 调强放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采用发泡胶+热塑面膜固定技术,行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经arial系统传至Viran eclipse 10.0调强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勾画,各靶区定义按ICRU50号及60文件,分别勾画GTVnx(可见肿瘤靶体积),GTVnd(可见颈部转移淋巴结),CTV1(可见微小病灶区),CTV2(鼻咽部肿瘤细胞可能侵犯的区域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均以其PTV定义给予,即PGTVnx、PGTVnd、PTV1、PTV2处方剂量分别为68~72Gy、64~70Gy、60~62Gy、54~56Gy,分次数30~33次。射线能量为6MV X线,采用7野同步推量照射技术。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从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苏州市劲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喷洒于照射野皮肤及黏膜,4次/d,分别为放疗前1小时、放疗后1小时及早晚前各一次,直至放疗结束后1周。对照组放射野皮肤不使用任何药物涂抹或喷雾。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照射野放射性皮炎程度及发生时间。放射性皮炎评定标准参考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TOG)2003年CTC3.0急性放射性损伤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照射野放射性皮损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为100%。但观察组皮肤损伤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2.2 两组皮肤放射性损伤出现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皮肤放射性损伤出现时间分别为(30.2±1.7)d、(35.1±1.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能量的射线往往导致皮肤内的微血管的管壁肿胀、痉挛、管腔变窄或闭塞。随着放射剂量的累加,皮肤损伤也随之加重,当放疗剂量达到20Gy~40Gy时,皮肤基底层内克隆源细胞不再产生新细胞,与此同时成熟细胞又不断丢失,加上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淤曲、管腔内微血栓形成致缺血、坏死等病理性改变,导致上皮剥脱,严重者感染,形成皮肤溃疡,同时伴有明显疼痛、瘙痒、烧灼感等主观症状[3]。目前,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如何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保证整个调强放疗机会顺利完成,是肿瘤放疗人员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研究证实,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与自由基大量分泌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作为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其与体内自由基的变化呈负相关,并对于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具有强大、高效、专一的歧化作用,从而大大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作用[4]。医用射线防护剂(劲奥)以自由基清除剂SOD为主要有效成分,可快速有效透过皮肤或创面,通过局部外用途径有效清除放射线在受照皮肤表面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从而预防和减轻放疗所致皮肤黏膜的损伤程度,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5]。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均为100%,但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剂可有效降低放射性皮炎的损伤程度,延迟损伤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国内研究报道一致[6][7][8]。提示医用射线防护剂在防治放射性皮炎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初步的临床结果值得鼓舞,但由于研究时间短及病例数少,进一步的疗效有待病例积累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