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需求和育人导向的学生社区规划探讨

2016-10-14王明璇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区规划育人空间

王 伟 王明璇



基于学生需求和育人导向的学生社区规划探讨

王 伟 王明璇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社区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安全、健康、文明、自立、优雅的全面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全面优质的社区规划至关重要。本文阐述学生社区规划的基本概念,梳理学生社区的重要任务,探讨学生社区规划的关键因素,最后以清华大学实践探索为例,为学生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学生社区;规划;育人;满意度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各高校在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和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在重视依托学生社区开展服务育人、引导式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社区建设以及设备实施的投入,尤其是在新校区建设和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社区规划的理念。在高校后勤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社区规划,从而系统、可持续的保障学生生活、改善社区条件、提升文化品位、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新型学生社区,成为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社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社区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并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由费孝通先生翻译而来。近些年,我国的很多社会学家开始对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对社区的理解和认识诸不相同。总体来说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基本要素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而学生社区是社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包含各种服务设施的学生共同生活与交往的独立地域,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学习、交友、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

社区建设首先就要谈及社区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社区规划更多是“自下而上”的理念和方式,是统筹考虑社区生活群体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综合规划。从概念上讲,社区规划要遵守生态性原则和人性原则两个基本原则。高校学生社区建设规划,生态性主要是指高校的地域特点、资源条件、校园文化等因素;人性原则是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活动,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性的综合需求,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所以学生社区规划一方面要遵照学校培养人的理念和社区育人导向,另一方面务必要全面系统研究学生群体的需求和意见。

二、社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学生社区有着潜移默化育人的作用,学生每日生活学习的环境对他们的视野、情趣、品位深有影响。如何打造宜于学生成长的高品质社区至关重要,也是高校育人理念的体现。做好社区规划有利于社区长久可持续的发展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为高校培养人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否则,将掣肘学生社区的发展和育人工作开展。

社区规划主要围绕生态空间、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信息空间、交往空间以及民族民俗等特别空间建设开展。社区服务功能包括:环境治安管理、便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信息服务、特色专项服务等。学生社区规划则是重点围绕学生聚居特点开展的上述工作,简要概括即是学生社区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规划。硬件条件规划包括公寓楼、服务场所、食堂、操场等;软件条件规划包括管理模式、文化氛围、配套服务等。

学生社区规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也不全是必须推倒重来的大系统工程,而是融合在学生社区建设的日常工作之中。新建学生区需要社区规划,老旧社区改造需要社区规划,局部社区条件改善也需要社区规划,使之与学校后勤的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学校的培养人工作相配套。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推进,随着后勤“三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势必要求建设与之发展相统一的新型学生社区,从而更加全面的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

三、清华大学学生社区规划建设探索

(一)概述

清华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求学生社区也要发挥育人阵地作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在学生社区建设中,我们始终关注阶段性学生社区建设规划工作,根据我校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后勤工作要求,不断加强新型学生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社区育人功能,让学生社区成为学生安全的守护者、健康成长的好伙伴,学习生活的大管家。本文以我校2013年学生社区规划工作为例,重点围绕硬件规划方面展开阐述。

规划之初,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和学生工作系统老师展开关于学生社区满意度和发展需求的调研,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清华大学学生社区中的住宿、餐饮、活动空间、运动场所及其他配套服务师生满意程度,为理清社区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结合清华大学发展要求以及校园规划,总结出社区规划建设的突破点和改进方向,并已在其后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中逐项落实。

(二)清华大学学生社区布局

清华大学学生社区集中在校园东北角。学生公寓住有学生大约28000人。本科生为4人间、硕士生3人间、博士生1~3人间,人均住宿面积7~20平方米不等,部分宿舍带有独立卫生间。在就餐空间方面,目前学生社区共建有8个学生食堂,学生食堂总面积4.1万平方米,另配有3个经营性餐厅。在活动空间方面,主要设在社区中心的学生服务中心楼,提供了学生社团用房;另外学生公寓也设置有各个院系的活动用房。在运动场所方面,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学生公寓附近,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另配有羽毛球场馆、乒乓球场馆及游泳馆。在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方面有:学生超市、书店、银行、邮局、洗衣店、咖啡厅、快递、洗衣店、理发店、影像图片、眼镜店、复印店等设施。

(三)清华大学学生社区满意度和需求调研分析

根据清华大学学生社区特点和建设情况,结合“学生社区与学生成长的关系”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分为学生居住空间、学生活动空间、社区就餐空间、运动场所及配套设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调研对象为学生和院系学生组长、辅导员,其中学生样本采用分组抽样法,覆盖学校所有院系、所有年级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计发出问卷556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回收率91.5%;学生工作系统老师选取简单随机抽样法。

1. 学生社区整体满意度

在学生社区整体满意度分别从社区整体、就餐环境、活动空间、体育设施和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进行调研。在社区整体满意度方面、就餐环境方面,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均大于80%),在安全保障方面也较高,这说明目前的学生社区建设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肯定。在体育设施、活动空间满意度相对较低(低于70%)。

另外,相对居住在较新的紫荆公寓的同学,居住在较老的南区公寓同学对于社区整体的满意度较低,而安全保障方面的满意度却很高,这与居住地点有着直接关系,南区公寓楼楼内设施相对老旧,一般整栋公寓楼只有一个公共出入通道,而紫荆公寓的楼龄平均在10年左右,楼宇设计和设备相对较新,一般都有多单元出入的通道。

图1:学生对于学生社区满意度

2. 居住空间满意度

从居住合理性上看(如图2所示),本科生及居住在紫荆区的研究生认为目前的居住空间较为合理(达到了近80%),而居住在南区的研究生选择偏小的人数比例较多(近45%),出于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考虑,学生对于不同居住环境的体验还是有差距的。大部分学生工作者(约70%)认为本科生4人共用一间宿舍、研究生2-3人共用一间宿舍较为合理,这与清华大学当前学生居住空间配置标准较为一致。

图2:居住空间合理性调研结果

3. 学生社区活动空间需求调研

根据学生的需求,在问卷上列出的活动空间有:健身房、会客间、讨论间、社团用房、通宵自习室、书吧、多媒体房、阅览室、棋牌室及心理辅导室等,调研对象根据自己喜好的先后顺序列出需求,结果显示,排名前三位的活动空间依次为健身房、通宵自习室及讨论间。这些在我校学生社区相应配置中略显不足,这也解释了学生对社区活动空间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排名较靠前的通宵自习室、讨论间、书吧、阅览室均为与学习交流有关的空间,可见在学生社区活动空间的规划过程中,需优先考虑学习交流空间的配置。

图3:学生对社区活动空间的需求

4.学生社区应提供的配套设施调研

通过对学生社区应提供的配套设施调研可以了解到,学生需求度较高的商务配套设施多数符合预期。需求类似于居住小区的商务配套设施,如超市、餐厅、理发店、银行等,但同时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社区特有的需求,如同学们对复印店的需求特别高。所以在进行学生社区规划与布局设计时,商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兼顾学生群体的特有需求。

(四)结论

从调研结果,清华大学学生社区中的住宿、餐饮、活动空间、运动场所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能较好地满足师生生活需求,师生对学生社区及其配套设施的满意度较高。新的社区规划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充分考虑:从居住空间上看,南区公寓相对老旧,规划建设时需要考虑投入改造;学生社区活动空间满意度较低,应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导向进行规划,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运动设施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室内健身场所以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

(五)按照社区规划逐年开展建设工程

根据系统的学生社区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自201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优化社区建设工程,有计划、系统性的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提升学生社区文化品质,全力打造新型学生社区。与学生系统一同组织,先后对7栋老旧宿舍楼进行搬家修缮改造,实现了我校所有43栋学生公寓都可以在楼内洗澡、都可以安装空调;在公寓楼内挖潜建设了115个学生公共活动交流空间如:健身房、体操室、聊聊吧、讨论室、读书吧等并配置相应设备。在学生公寓配置了云打印、自助咖啡机等服务设施。为丰富运动场的功能,学校也在操场加装了健身器材。新型学生社区的建设受到师生欢迎,也为我们深化学生社区育人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图4:新规划建设的学生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学生社区规划要在高校育人理念指导下,在资源条件基础上由后勤主管部门系统性开展。工作中要充分考虑高校历史沿袭、校园文化,并要重点考虑学生需求和育人导向。打造健全、优质的新型学生社区是新形势下学生社区的建设目标,势必会在丰富学生生活情趣、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引导学生健康理念方面发挥育人重要作用。

[1]陈云山.社区服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任和平,陈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与模式构建:以上海市高校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2).

[3]武亚珍.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9(2).

[4]李亮,张红兵.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

[5]钱征寒,牛慧恩.社区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的推广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7(4).

[清华大学物业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社区规划育人空间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基于“四全一特”理念的城市既有社区规划改造提升方法
他们用“五招”育人
美国洛杉矶县社区规划对中国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