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再热机组六大管道设计研究
2016-10-14王亚军朱佳琪陈仁杰
王亚军,朱佳琪,李 林,陈仁杰
(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二次再热机组六大管道设计研究
王亚军,朱佳琪,李 林,陈仁杰
(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本文主要对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特点,确定主蒸汽管道、再热系统管道以及高压给水管道的设计参数和管道材质;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选主汽和再热系统的管道压降和管道规格;对六大管道进行全面优化,大幅度减少六大管道材料耗量,降低系统阻力。
六大管道;二次再热;参数;材料。
1 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对电力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电力生产中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然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火电厂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并成为制约我国电力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将是我国火力发电提高发电效率、节约一次能源、改善环境、降低发电成本的必然趋势。而这一发展与大量新型耐热合金钢材的开发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电力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技术的发展。理论上蒸汽初压每提高1 MPa,汽机热耗率可降低约0.13%~0.15%。因此在不影响现有关键材料选择和主机厂制造能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主汽参数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为保证汽轮机末级的湿度在合理范围内,若主蒸汽压力提高到30 MPa以上宜采用两次再热手段。反过来说,采用二次再热机组可以采用30 MPa 以上主蒸汽压力,末级叶片湿度完全可以满足安全要求,相应的二次再热机组高温高压管道参数也会相应提高。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六大管道指主蒸汽管道、一次冷再热蒸汽管道(一次冷段)、一次热再热蒸汽管道(一次热段)、二次冷再热蒸汽管道(二次冷段)、二次热再热蒸汽管道(二次热段)和高压给水管道。六大管道是电厂热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六大管道的设计直接影响电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随着机组向更高参数、更大容量方向的发展,新型耐热合金钢材的开发与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六大管道的设计参数越来越高、材料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设计时采取充分的技术措施,以满足管系的安全性;同时高温高压管道价格越来越昂贵、供货周期也越来越长,所以优化六大管道的布置,尽量减少六大管道的用量对二次再热机组显得尤为重要。
2 六大管道的设计参数
2.1主蒸汽、高旁、一次冷再热蒸汽的设计参数
2.1.1国内常规机组主汽再热热机参数的规定
对于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系统管道设计参数的选取,国内工程目前按照《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GB50764-2012)(以下简称《动规》)相关规定执行。
《动规》中的规定:“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用
下列两项的较大值:
(1)汽轮机主汽门进口处设计压力的105%。
(2)汽轮机主汽门进口处设计压力加主蒸汽管道压降。
其中:主汽门入口处设计压力为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的105%
2.1.2国际上主汽再热设计参数的规定
(1)美国SAGENT & LUNDY公司规定,主蒸汽管道设计压力按ANSI/ASME B31.1 122.1.2,并对汽包炉和直流炉进行了分别规定,对直流锅炉主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应取下述两者中的大值:
①汽轮机入口设计压力(VWO + 5% OP工况)加5%;
②汽轮机入口设计压力加管道压降。
(2)美国EBASCO公司的标准设计准则规定“主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不大于锅炉制造厂的过热器出口联箱设计压力,并不小于根据设计准则《蒸汽锅炉机组MNE-9》确定的过热器出口联箱设计压力”。而根据《MNE-9》准则对过热器出口联箱的规定,“对于超临界压力锅炉,其最小设计压力应为过热器出口最大运行压力加上1.04~1.38 MPa”。
(3)德国TRD300 7.5中规定:锅炉出口过热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是受超压安全装置保护的最高压力。
上述国外规程均要求主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大于过热器出口压力。
过热器安全阀是对锅炉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由于大容量机组锅炉燃烧系统均是投入自动控制的,而且反应及时迅速,即使发生超压,也是短时的。根据以往对国内电厂的调查,锅炉安全阀动作次数少,动作前压力升高的时间也短,对管道强度的影响不大。
如果取用锅炉过热器出口额定工作压力,运行中就要严格控制超过这一压力的幅度和时间,满足有关标准中关于管道运行中有压力波动,或压力温度同时波动的限制,且超过设计压力或温度时,必须验算瞬态变化和安全性的规定。
根据IEC标准(60045-1,1991,MOD)规定:在任何12个月的运行期中,汽轮机进口的平均蒸汽压力不应超过额定压力。为保持此平均值,主蒸汽压力不应超过额定压力的105%。根据IEC对汽轮机的要求,可见超压5%连续运行是允许的,只要保持12个月平均值不超过额定值即可。按此理解,主蒸汽管的设计压力应取为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的105%加上主蒸汽管道的压降,管道压降按 5%考虑。
综上所述,参照国内、国际标准,对于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为:(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1.05×1.05。
按照国内外标准及规范,主蒸汽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为锅炉过热器出口额定主蒸汽温度加锅炉正常运行时允许温度正偏差5℃。
高压旁路入口管道的设计参数与主蒸汽管道一致。
按照《动规》,一次冷再热蒸汽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为机组VWO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15倍。
根据《动规》:一次冷再热蒸汽管道的系统的设计温度为VWO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参数等熵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相应的温度。
高压旁路出口管道的设计参数与一次冷再热蒸汽管道一致。
2.2一次热再热蒸汽、二次冷再热蒸汽的设计参数
按照《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动规”),再热蒸汽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15倍。
对于二次再热机组,国内现行《动规》中未明确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热再热蒸汽设计压力的选取,参考一次再热机组,一次再热热段蒸汽管道设计压力按VWO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15倍考虑。
按照《动规》,“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应取用锅炉再热器出口蒸汽额定工作温度加上锅炉正常运行时允许的温度偏差,当锅炉制造厂未提供温度偏差时,温度偏差值可取用5℃”。
对于二次再热机组,国内现行《动规》中未明确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冷段的设计压力的选取,参考一次再热机组,二次冷再热蒸汽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为机组VWO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15倍。
同样,国内现行《动规》中未明确二次再热机组的设计温度的选取,参考一次再热机组,二次冷再热蒸汽管道的系统的设计温度为VWO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参数等熵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相应的温度。
2.3二次热再热蒸汽设计参数
对于二次再热机组,国内现行《动规》中未明确二次再热机组的二次热再热蒸汽设计压力的选取,参考一次再热机组,二次热再热蒸汽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为VWO工况热平衡图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15倍。
同样,国内现行《动规》中未明确二次再热机组的二次热再热蒸汽设计温度的选取,参考一次再热机组,二次热再热蒸汽管道系统的设计温度为锅炉二次再热器出口额定再热蒸汽温度加锅炉正常运行时的允许温度正偏差5℃。
2.4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参数选择
(1)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
根据《动规》“调速给水泵出口管道,从给水泵出口至第一个关断阀的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泵在额定转速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力与进水侧压力之和;从泵出口第一个关断阀至锅炉省煤器进口区段,应取用泵在额定转速及设计流量下泵提升压力的1.1倍与泵进水侧压力之和。
(2)高压给水管道设计温度
高压给水管道设计温度应取用高压加热器后高压给水的最高工作温度。
2.5主蒸汽、再热蒸汽压降的选取
对于二次再热机组,现有规程、规范对主汽、再热系统的压降均没有具体规定,关于压降情况,只能结合现有规范以及国内外类似机组的压降情况选取。影响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六大管道规格的选取。
1000 MW机组的重要管道皆需进口钢管,不但价格高,而且受国际市场、世界金融、甚至政治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常有变动。另外,因为能源的紧缺性,电厂运行的经济性越来越受关注,因此,选择合适的六大管道规格是非常重要的。
六大大管道的规格影响管道的初投资,也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管道的规格越大,初投资越大,压降越小,机组运行的经济性越好。因此,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管道规格,使初投资和系统压降尽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1)主蒸汽压降的确定
根据《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锅炉过热器出口至汽轮机进口的压降,不宜大于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的5%。 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压力比常规百万机组高, 根据国电泰州二期工程实施经验,通过优化管径和管道布置,主汽压降控制目标值控制在4%以内是可以达到的。
以下为泰州二期主蒸汽管道选择比较(按照选用不同档位的流速时,管道规格、投资造价和热经济性能差异见表1。
由上表可见,由于主汽管道压降变化对机组热耗影响较小,但对管道初投资影响较大,适当提高流速可大幅降低机组初投资,且年运行费用增加较少,机组年费用最小,因此推荐本工程主汽管道流速范围选在45~50 m/s区间,压降控制在目标值4%以内,最终规格为ID 318×105。
表1 泰州二期主蒸汽管道选择比较
(2)一次再热蒸汽系统压降的确定
根据常规机组工程经验,由于再热冷段蒸汽管道价格较再热热段蒸汽管道低,因此,再热冷段蒸汽管道宜取较大的管径,较低的流速,分担较少的压降,再热热段蒸汽管道相反。
一次再热系统管道包含冷一次再热管道、锅炉一次再热器、热一次再热管道,且不同部分的管道材质、蒸汽特性有所不同,一次再热系统的管道规格选取应综合冷一次再热管道和热一次再热管道的流速、压降和投资差异综合选取。因此合理选择冷段、再热器、热段的压降分配比例是再热系统管道规格优化的关键。
根据《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超超临界机组再热蒸汽系统总压降宜在汽轮机额定功率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7%~9%,其中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的压力降宜分别为汽轮机额定功率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3%~1.7%、3.5%~4.5%、2.2%~2.8%,从上述规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整个再热系统总压降中,锅炉再热器压降占40%~60%,其余为再热冷段和再热热段蒸汽管道压降(其中再热冷段蒸汽管道占35%~40%,再热热段蒸汽管道占60%~65%)。
二次再热机组再热系统中,一次再热的超高压缸排汽压力一般在10~12 MPa.a之间,其二次再热的高压缸排汽压力一般在3~4 MPa.a之间,而常规1000 MW机组(一次再热机组)的高压缸排汽压力一般在5~6.5 MPa.a之间,常规机组再热蒸汽的比容是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再热蒸汽(包括冷段和热段)比容的2~2.5倍,二次再热机组的二次再热蒸汽(包括冷段和热段)比容是常规机组再热蒸汽比容的1.3~1.9倍。因此从理论上,常规机组再热系统的压降应低于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再热系统的压降,同时应大于二次再热机组的二次再热系统的压降。
根据泰州二期工程我们得出一次再热蒸汽压力比常规1000 MW机组高了将近6 MPa,锅炉厂保证再热器压降为0.2~03 MPa(上锅与哈锅均为0.22 MPa,东锅为0.3 MPa),一次再热系统压力增加,压降占比约为超高压缸排汽压力的2%~3%(超高压缸排汽压力为10~12 MPa),一次再热器压降可以控制在3 %以内;根据《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及工程经验在整个再热系统总压降中,锅炉再热器压降占40%~60%,对于二次再热机组,一次再热器压降可以控制在3 %以内,根据以上占比分配关系一次再热管道压损不应超过这个再热系统压损的40%~60%,由于一次再热蒸汽压力较常规高,在再热压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次再热管道压损占比取上限60%,即一次再热管道压降不超过再热器压降的1.5倍,根据国电泰州二期工程实施经验,通过优化管径和管道布置,一次再热蒸汽压降控制目标值控制在7%以内是可以达到的。
经过依托工程泰州二期一次再热蒸汽系统压降取不超过汽机额定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6.5%,推荐一次再热蒸汽压降控制在5%~7%以内,见表2。
表2 泰州二期考虑了不同压降分配关系下,一次再热管道系统的投资的差异
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由于一次冷段内介质比容相对小于一次热段内介质,流速变化容积受管径的变化而改变,相反一次热段管道需要更大幅度的加大管径,才能改变流速档级。重要的是,一次冷段管道材料价格低于一次热段,加大一次冷段管径,可减少一次冷段范围内的压降分配比例,相应一次热段压降比例加大,一次热段规格可减少,一次再热系统管道的总体造价可大幅降低。
因此,泰州二期取1.4%∶2%∶2.8%比例关系分配一次再热系统压降,相应的管道规格取为:冷一次再热全容量管ID845×69、半容量管ID578×48、热一次再热半容量管道规格ID527×70、热一次再热1/4容量管道规格ID375×51,如果管径取下一档,综合经济成本反而增加。
(3)二次再热蒸汽系统压降的确定
同样按上一节的分析,二次再热系统的压降分配也应遵循冷二次再热管道压降比例低、热二次再热管道压降比例高的原则。
根据泰州二期工程我们得出二次再热蒸汽压力比常规1000 MW机组低了将近2 MPa,即常规1000 MW机组再热蒸汽压力约为二次再热蒸汽压力的1.5倍,因此二次再热器压损在整个二次再热系统中的压损应该增加约1.6倍,应该为5.6%~7.2%;根据锅炉厂保证二次再热器压降为0.25 MPa(与常规一次再热机组相差不大),约为超高压缸排汽压力的6.7%(高压缸排汽压力为3.7 MPa),在上述范围内,考虑到不同锅炉厂二次再热压损差异,再热器压降可以控制在7%以内;二次再热管道压损,根据《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及工程经验在整个再热系统总压降中,锅炉再热器压降不超过40%~60%,对于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器压降可以控制在7%以内,根据以上占比分配关系二次再热管道压损不应超过这个再热系统压损的40%~60%,由于二次再热蒸汽压力较高常规低,在二次再热压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二次再热管道压损占比取下限40%,即二次再热管道压降不超过二次再热器压降的0.6倍,根据国电泰州二期工程实施经验,通过优化管径和管道布置,二次再热蒸汽压降控制目标值控制在12%以内是可以达到的。
由于二次再热冷段蒸汽管道价格较二次再热热段蒸汽管道低,因此,再热冷段蒸汽管道宜取较大的管径,较低的流速,分担较少的压降,二次再热热段蒸汽管道相反。
经过依托工程泰州二期二次再热蒸汽系统压降取不超过汽机额定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0.2%,考虑到不同锅炉厂一次再热压损差异,推荐一次再热蒸汽压降控制在10%~12%以内,见表3。
表3 泰州二期考虑了不同压降分配关系下,二次再热管道系统的投资的差异
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由于二次冷段内介质比容相对小于二次热段内介质,流速变化容积受管径的变化而改变,相反一次热段管道需要更大幅度的加大管径,才能改变流速档级。重要的是,二次冷段管道材料价格低于二次热段,加大二次冷段管径,可减少二次冷段范围内的压降分配比例,相应二次热段压降比例加大,二次热段规格可减少,二次再热系统管道的总体造价可大幅降低。
因此,泰州二期取2.8%: 2%: 1.6%比例关系分配二次再热系统压降,相应的管道规格取为:冷二次再热半容量管φ1067×27、热二次再热半容量管道规格ID914×43、热二次再热1/4容量管道规格ID660×29,如果管径取下一档,综合经济成本反而增加。
3 六大管道材料选择
对于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管材的选择,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于2008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设计参数和规格专题研讨会议纪要》中有明确的规定,二次再热六大管道材料,原则上按此规定执行。
3.1冷再热蒸汽管道材料
对于一次冷再热蒸汽管道,超高压缸排汽温度430℃左右,考虑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跳闸温度较高,不能用一般的碳钢材料,而要用低合金钢。对于二次冷再热蒸汽管道,高压缸正常排汽温度440℃左右,考虑到二次冷再热蒸汽的温度接近于450℃,故二次冷再热蒸汽管道也采用低合金钢。如A691、P11、P12。A691材质的管道为钢板卷焊型式,外径偏差较大,而P11、P12可采用内径控制管型式。
一次冷段由于设计压力较高(超过《动规》规定的10 MPa),根据国内二次再热机组示范项目泰州二期评审及实施情况, 对管道强度要求高,介质比容较小,应选用内径控制管A335 P11材料;二次冷段由于设计压力低,介质比容大,为控制管道内介质流速,需选用较大的管径,超出了内径控制管加工制造范围,因此选用A691 1-1/4Cr CL22材料。
3.2主汽、热再热蒸汽管道材质
对于泰州二期31 MPa/600/610/610℃,后续工程均采用工程31 MPa/600/620/620℃,这一压力和温度的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材料,将面临更高压力和更高温度的考验。二次 再热机组,主蒸汽温度为600℃,目前国内主汽为600℃的超超临界机组,主汽管道均采用A335P92材质,在应用上已较成熟。故主汽管材采用A335P92材料是完全可行的。
再热蒸汽温度提升到610℃,甚至620℃,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应用经验,适合于这一温度的高温材料主要有E911、P122和P92三种。E911和P122价格高,国内使用业绩少,而P92是目前国内超超临界机组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再热热段管材。目前P92管材的最高使用温度宜采用649℃(至少可采用630℃)。示范工程再热汽温为610℃,P92材料温度裕度虽然减小,但通过采取对材料采购严格要求、控制温度偏差等措施后,仍能在安全范围内运行。目前国内新一代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为620℃的工程,再热热段管道也均采用A335P92材料,并且已经有投运业绩。
综上,可以选择A335P92作为一、二次再热热段蒸汽管道的材料。但建议在管道材料订货时,应注意明确以下要求以求保证管材达到最佳使用性能:
(1)要严格控制其成分含量偏差,尤其是Cr含量的最低下限。
(2)管材应优先选用细晶粒材质,即晶粒度等级高。
(3)钢管中δ铁素体的含量要低,最好不含(如有,其含量最多不得超过1~3%)。
(4)再热热段蒸汽管道管材壁厚选取过程中,考虑适当管材壁厚腐蚀裕量。
(5)材料硬度需控制。
3.3高压给水管道管材
尽管二次再热机组的蒸汽参数提高得较多,但根据目前热平衡图,其最高给水温度不超过330℃,目前国内外超(超)临界高压给水管道普遍采用EN10216-2标准的15NiCuMoNb5-6-4无缝钢管依然能满足该温度使用要求,故高压给水选用15NiCuMoNb5-6-4材料。
4 主汽、再热系统主要优化措施
依托工程泰州二期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管路根数,优化管道规格和管道布置,压缩机炉间距,大量采用弯管,减少高温高压管道初投资的同时,降低管系阻力损失,提高汽机进口的蒸汽参数,进而提高机组热经济性。
(1)对主蒸汽及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用材进行了综合的经济技术比较,从机组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推荐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采用P92管材。
由于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采用双管制且采用性能优良的P92管材,大大减少了对应设计参数下的管道壁厚,对机炉接口推力、力矩降低,管道自补偿要求也相应降低,为缩短机炉间距,优化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布置,降低管道阻力、提高机组热经济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一次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从超高压缸的两个排汽口引出,在机头处汇成一根总管,到锅炉前再分成两根支管分别接入一次再热器入口联箱。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锅炉两侧热偏差和管道布置差异所引起的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偏差,有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一次冷段由于压力较高,选用ASTM A335 P11。同时,由于二次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从高压缸的两个排汽口引出,由于合并后的管道较大,不利于管道布置及设计,分成两根支管分别接入二次再热器入口联箱,设置联络管,减少由于锅炉两侧热偏差和管道布置差异所引起的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偏差,采用A691 1-1/4 Cr CL22电焊钢管,价格相对便宜,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采用大管径、低流速优化措施,降低管道阻力,达到提高机组热经济性、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3)通过主厂房内的优化布置,减少主汽、再热管道的数量。压缩汽机与锅炉之间的距离;汽机侧主汽、再热热段在满足设备接口推力和力矩及管系应力要求的情况下采用高位布置,均能够起到减少高温高压管道初投资、降低机炉之间压降,提高机组热经济性的双重收益。
(4)根据主机型式要求,合理选择旁路功能和容量。选用100%BMCR的高压旁路,中低旁仅考虑启动功能。旁路具有调节工况、安全保护、回收工质的功能。使机炉汽压汽温在起动和负荷变化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匹配,缩短机组起动时间,大大提高机组运行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减少启动时固体颗粒对汽机的冲蚀,提高运行安全性,降低维护和部件的更换费用。
5 结论
(1)随着机组参数等级的不断提高和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主蒸汽、一、二次再热蒸汽系统管道的压降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性对比优化。依托工程国电泰州二期从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角度考虑,对主蒸汽、一、二次再热蒸汽系统管道进行了深入优化设计。
①对主蒸汽、再热蒸汽系统管道的管道规格进行了优化计算。
②对管件选择的优化,弯管替代热压弯头,采用Y型三通。
③结合主厂房及锅炉房的布置对管道布置进行优化。
(2)由于二次再热技术在我国为首次应用,因此国内目前还没有设计规范可以直接套用,结合以上论述,提出了二次再热机组的机炉参数之间的压降和温降如下:
①锅炉过热器出口至汽轮机进口的压降不大于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的4%。
②一次再热蒸汽系统总压降为5%~7%。
③二次再热蒸汽系统总压降为10%~12%。
④锅炉过热器出口额定温度比汽轮机额定进汽温度高5℃。
⑤一、二次再热器出口额定蒸汽温度比汽轮机高、中压缸额定进汽温度高3℃。
⑥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给水系统管道设计参数的选取,按照《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GB50764-2012)相关规定执行也是可行的。
⑦主汽、热再热、二次再热冷段管道材料选取按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于2008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设计参数和规格专题研讨会议纪要》内容中的规定执行;一次再热冷段压力较高,推荐选用采用ASTM A335 P11材料。
[1] GB 50660-2011,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S].
[2] GB50764-2012,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S].
Design of the Six Critical Piping in Double Reheat Unit
WANG Ya-jun, ZHU Jia-qi,LI Lin,CHENG Ren-jie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200063,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ra supercritical double reheat units, this paper determined that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materials of the main steam pipe, the reheat steam pipe and the high pressure water pipe. Through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pipe pressure drop and specifications for main steam and reheat systems are optimiz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of the six major system pipelines, the amount of material consumption is greatly reduced and system resistance is proper reduced.
six pipes; double reheat; parameter; material.
TM621
A
1671-9913(2016)04-0026-08
2016-02-17
王亚军(1974- ),男,安徽舒城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站热机专业的设计。